來自網友黃阿姨投稿:
在踏入護工這一行之前,我曾天真地以為,養老院就是老人們最理想的晚年歸宿。
那里有規律的飲食起居,有專業人員的照料,還有同齡伙伴相伴,似乎能讓老人安享晚年,也能為忙碌的子女減輕負擔。
然而,在養老院做了5年護工后,我卻不敢這樣想了。同時,也真心地建議有能力的家庭,盡量不要把老人送進養老院養老。
5年前,年僅46歲的我失業了。
為了供養剛上大學的兒子,繳納未繳滿的社保,我選擇再就業。但我面試過很多工作后,卻發現我這個年紀,很難再找到一份有社保而且工資高的工作。
好在一位老同學介紹,我去了郊區一家養老院做護工,月薪3600元,有3天假,還有社保。
在進入養老院前,我總覺得養老院是老人們最美好的養老棲息地,而我也能在里面工作得很好。但真正入院后,才發現這和我想象的不一樣。
這5年的護工生涯里,我伺候過300多位老人,也見過很多老人的悲歡離合,更是見證了養老院生活的真實模樣。
我們養老院里的老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能夠基本自理的,另一類則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癱在床上的。
院里雖然為每位老人都安排了護工,但護工的素質參差不齊。
有的護工滿懷愛心和耐心,對待老人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會細心地為偏癱老人梳理頭發,輕聲細語地和他們聊天,給他們講外面的新鮮事。
可有的護工卻恰恰相反,面對那些行動不便、反應遲緩的老人,滿臉的不耐煩,甚至會做出苛待老人的行為。
尤其是那些控制不住大小便,或者整天哀嚎的老人,真的很難讓護工悉心照料。
我曾親眼目睹這樣一幕:一位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人,由于疾病原因,總是不受控制地將排泄物弄得到處都是。
負責護理她的護工,為了圖自己工作省事,竟然殘忍地將老人綁在床上,隨意給她穿上尿不濕。
像喂食牲口一樣,將食物塞進老人嘴里,隨后便關上房門,任由老人獨自在房間里掙扎、折騰,絲毫不在乎老人的尊嚴與感受。
這樣的場景,在養老院里并非個例。那些沒有反抗能力的老人,只能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以前覺得這樣的護工很無情,但自己經歷了,卻覺得再有愛心的護工,面對這些狀況糟糕的老人多了,真的會消磨我們的人情味。
在飲食方面,養老院宣稱都是營養搭配、最適合老人的飯菜。
然而,那些飯菜很多護工都不會去吃,看似營養均衡,天天差不多一個樣,都是軟爛的、湯湯水水的,不是各種粥,就是水蒸蛋、豆腐、土豆、面條......
有葷菜,也都是一些清蒸系列的,比如清蒸肉羹、魚肉羹,燉得像豆腐一樣的雞肉鴨肉等等。
這些單調又沒有鍋氣的飯菜,就算再有營養,我們護工看多了也會厭煩。
而對于老人來說,長期吃這樣缺乏變化,又不需要怎么咀嚼的飯菜,他們的食欲早已被消磨殆盡。
很多老人吃飯時,都是機械地往嘴里塞,把肚子填飽就行,他們眼神中也絲毫沒有對食物的期待。
剛來的老人,住了一段時間都會發脾氣,大多數都是因為吃膩了飯菜而動氣的。
在這里,物質生活看似有保障,可精神世界卻極度匱乏。
沒有親人的陪伴,沒有家庭的溫暖,雖然有護工照料,也有很多老人相伴,但護工只是拿錢辦事的人,根本沒辦法像子女那般真心呵護。
而一起生活的老人,大多都是病的、癱的、呆的,很少能在一起玩得開心,更多的是互相抱怨疾病疾苦。
老人們的精氣神會在進養老院后不久,漸漸被消磨,那種脫離家庭后的孤獨和無助,就像慢性毒藥,一點點侵蝕著他們的身心。
而且這種消極的情緒還會相互傳染,原本開朗樂觀的老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久了,也會變得沉默寡言,神情落寞。
我照顧過一位退休干部,叫張爺爺,他曾經在工作崗位上叱咤風云。剛住進養老院時,還時常和我們講述他年輕時的輝煌事跡,那時候他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聽膩了他的事,不再稀奇,他的光芒也漸漸消失,從此他也變得沉默寡言。
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看電視、睡覺,或者一個人站在窗戶邊上,眺望著院外飛馳而過的車輛。
有一次,我幫他整理房間,看到他床頭擺放著一張全家福,照片中的他和家人笑容滿面。
而張爺爺看見我盯著他的照片看,眼中滿是落寞,自言自語地對我說:“我已經半年沒見到兒子一家了,他們總是說忙,忙得連回來看我的時間都沒有。”
那一刻,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失落和無奈。
還有李奶奶,她是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她總說,在當年艱苦的環境下,她如何帶大6個子女,并且一個個都供他們讀了書,沒有一個低于初中文憑。
可她養大了這么多子女,到最后卻沒幾個子女能經常來看她,雖然她每周都會接到幾個子女的電話,但子女們都是匆匆幾句就掛斷。
李奶奶經常一個人守在養老院門口,望著大門外的街道,盼望著子女的身影出現。
有一次夜晚,李奶奶突然生病了,我們想聯系她的子女,但一個個都不在附近,最近的都在200公里外。病情危急,是我送她去的醫院。
在醫院里,她緊緊握著我的手,哭著說:“我好想我的孩子們,我是不是快要不行了,他們怎么還沒來看我最后一眼。”
那孤獨無助又落寞的樣子,讓我看了都忍不住落淚。幸運的是,李奶奶當晚經過一系列的治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李奶奶卻沒多么高興,反而眼神中多了一絲絕望。
我也見過一些子女條件不錯的老人,他們的子女為了讓護工對老人好一點,會給護工送些禮物或者給小費。
在利益的驅使下,護工們對待這些老人確實會多一些耐心和照顧。
然而,這真的是老人想要的嗎?他們真正渴望的,是子女的陪伴,是家庭的溫暖,而不是用錢買來的虛假關懷。
今年年初,我社保繳滿了,兒子也畢業工作后,我就立馬辭職離開了養老院。
而在養老院工作的這5年,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家,永遠是老人最溫暖的港灣。養老院再好,也無法給予老人真正的幸福。那種缺失親情的孤獨感,會像陰影一樣籠罩著老人,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充滿了苦澀。
所以,在此我真誠地奉勸那些有能力的家庭,盡量不要將老人送進養老院養老。
去養老院養老,往往是在萬般無奈、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絕非老人最好的歸宿。真正意義上,對老人而言,最好的 “養老院”,永遠是有子女陪伴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