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前,中國金茂發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
歸母凈利潤10億。
好消息是,在2023年虧損69億后,金茂終于實現扭虧為盈。
能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扭虧為盈,金茂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們給出的解釋是:
精細化管理。
確實,還在2023年12月的時候,金茂在內部就推行了二三級管控結合的模式,將區域平臺與本部所在城市公司整合,由區域直管項目。
或許是嘗到了組織變革“試驗”帶來的甜頭,前兩天,在陶天海升任董事會主席的同時,金茂又進行了一輪更徹底的調整:
取消5大區域,推行“總部-地區”兩級架構,將現有城市公司重組為14個地區公司。
這也預示著:金茂總部正在收權,強化集團管控。
每年的年報季前后基本都是房企組織變革的大潮,早前已有身為央企的保利發展、招商蛇口、大悅城等做過組織架構調整,核心原則是精簡提效。此次金茂調整組織架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向行業釋放出了積極應對挑戰,以適應未來發展新階段的信號。
01
兩級架構
強化集團管控!
金茂的這次組織變革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有兩大動作:
①兩級管控。
撤銷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五個區域公司,從過去的“總部-區域-城市”到“總部-地區”兩級管理,進一步精簡提效;
②戰略聚焦。
從過去的26個城市公司,按地理區域采用就近原則整合重組,重組為14個地區公司。
調整之后,金茂的14個地區公司包括:
金茂北京、金茂上海、金茂廣深、金茂長沙、金茂成渝、金茂西安、金茂山東、金茂天津、金茂鄭太、金茂浙江、金茂蘇南、金茂南京、金茂雄安、金茂合肥(籌)。
事實上,兩級架構、總部強管控是這幾年房企組織變革的主旋律。他們大多會通過整合或取消區域公司,以集團直管的二級管控模式來縮小管理半徑,提高運營效率。
艷姐觀察到,市場下行周期,頭部房企轉向2級或2.5級架構管控模式正成為共識,但怎么轉仍然有講究。
像龍湖在多年前就已經推行“集團-城市”的2級架構;綠城在2023年初也在一些區域推行“集團-城市”的兩級架構;而中交在2024年底取消7大區域公司,實行“集團-城市”的兩級架構。
像中海、華潤置地等,就實行的是2.5級架構,將區域定位為專家團,大幅壓縮區域的權限,通過管理扁平化釋放效率紅利。
而另一家頭部房企選擇了“集團-區域”的2級架構,直接取消城市公司,改為事業部制,但結果并不理想,最終丟掉了市場份額,業績暴雷。
實際上在2023年12月,金茂就在各區域公司就已經試水了2級架構,將區域平臺與區域所在城市的公司平臺整合。像華東區域,華東區域與上海城市公司整合,上海的所有開發項目變為區域直管。
站在當時的立場上,很多人并不理解這些調整策略的重要性,直到金茂在上海取得了明顯進步,同行們才開始紛紛學習和對標金茂。
從這個維度來說,金茂在組織架構變革上,還是相當有前瞻性的。
此次金茂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艷姐認為主要出于以下2點戰略考量:
①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強化集團管控是必然。
過去金茂是非常鮮明的區域強管控模式,區域總手上的權力相當大,在投資等決策上有很大的自主權。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種權責機制有助于高效決策,快速擴大規模、鞏固領先優勢。
而當市場風險變得更大的時候,強化集團管控并收權也是順理成章。
撤銷區域公司、轉為二級管控架構、重組地區公司,好處也非常明顯:
|集團總部直管地區,可以及時掌握一線動態,提高決策靈敏度,管理更有顆粒度;
|扁平架構下,可以壓縮匯報層級,提高決策效率;
|不同地區公司也可以更便捷地互相學習與賽馬,進一步激活企業活力。
②聚焦深耕重點區域,提升運營效率。
戰略決定組織,組織,也間接反映戰略意圖。
對于現階段房企來說,將資源重點放在深耕區域和存量項目上,自然也意味著不再需要這么多的區域公司和城市公司。
這樣做一方面能夠集中資源和精力在深耕區域做精做強,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提升運營效率。
這次變革后,金茂大概率將會重點聚焦深耕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當然,這次金茂選擇取消區域架構,最值得關注的莫過于五大區域人員的動向。
艷姐打聽到,金茂這次在內部定了3個基調:
1)原區域管理團隊原則上平級落位至新成立屬地地區公司;
2)區域平臺人員優先保障屬地地區公司需要,少部分補充至總部或其他地區公司;
3)原城市公司班子、團隊原則上保持穩定。
這樣做的用意非常明顯,既可以確保原區域、城市公司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使得他們能夠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又可以為總部和其他地區公司提供人才支持。
也就是說,人盡其才,人員隊伍總體會保持平穩。
不同于其他房企“手起刀落式”的無情,金茂這次表現出了央企的擔當。
02
陶天海掌舵
金茂最強天團出爐!
組織變動的同時,緊跟著的必然會是人事調整。
在官宣扭虧為盈的當天,陶天海接棒張增根出任金茂董事會主席,并過渡性兼任首席執行官。
作為根正苗紅的老金茂人,陶天海順利接棒順理成章,畢竟他自2000年復旦大學畢業后就加入金茂,服務金茂近25年,先后在總部任企業規劃部規劃經理、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成本合約部總經理、助理總裁等崗位上歷練過,又在華東區域工作了12年,既有總部管理經驗,又有一線實操經驗,市場敏感度相當高,經營思路非常市場化。
特別是在掌舵華東期間,他曾帶領金茂開拓了華東17個城市,打造了大寧金茂府等標桿項目,治下的華東區域實現千億銷售規模,貢獻金茂近一半的業績。
據說在中化內部,多位領導對陶天海的評價相當高,而陶天海還曾去集團分享過紓困經驗,中化也希望能源、農業、化工都向地產板塊學習。
或許這就是打鐵還需自己硬的道理。
陶天海出任董事會主席后,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也就空了出來。
不過熟悉央企的朋友都知道,央企的人事調整非常規范,對核心高管的考察、任用有一套嚴格的的標準,也就是說集團對子公司的人事任用有相當大的話語權。
金茂首席執行官的人選,是從中化集團下調,還是金茂內部晉升,或者是市場化引進人才?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了。
核心高管之后,就是目前5大區域總的去向了。
在這輪調整前,五大區域總分別為:
①華東區域總經理關翀
關翀出生于1973年,2001年加入仁恒置地,參與過仁恒諸多標桿產品研發;2013年加入金茂,曾任區域副總兼大寧金茂府項目總;2019年出任金茂杭州總經理;2023年接班陶天海晉升金茂華東區域總經理。
關翀曾是大寧金茂府的操盤手,華東區域又是金茂的糧倉,是金茂的戰略高地和重點深耕的區域,去年的業績也相當可觀,特別是用“五城七府”,在華東掀起一股金茂府旋風。
②華北區域總經理吳進
吳進出生于1982年,早期曾在朗詩地產工作,2011年加入金茂,先后擔任過金茂上海區域營銷總及杭州公司營銷總;后晉升金茂華東區域副總兼蘇州公司總經理,2022年晉升金茂華北區域總經理。
華北區域也是金茂的糧倉和大本營,目前布局了15座城市,過去幾年的業績一直不錯,像去年北京銷售額69.62億排名第18、天津60.6億排名第6。
③西南區域總經理劉光華
劉光華生于1974年,2004年加入中化集團,曾先后在中化集團人力資源部等擔任管理職位,在戰略管理、企業運營及紀檢監督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2015年加入金茂任紀委書記;2021年出任金茂高級副總裁;2023年兼任金茂西南區域總經理,屬于兼具中化與金茂背景的老將。
目前金茂西南區域布局6個城市,重慶、成都、昆明、貴陽、西安、麗江。其中西安去年有61億的銷售額,干到了行業第7,在成都也拿下了多宗地塊,深耕的目的非常明顯。
④華中區域總經理楊冰
楊冰服務金茂多年,曾任金茂戰略運營部總經理、金茂綠建總經理及董事長、金茂副總裁等職務;2024年初,楊冰出任金茂華中區域總經理。
華中過去幾年是房企的絞肉機。目前金茂在華中布局5座城市,武漢、長沙、南昌、岳陽、株洲,去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像武漢銷售額33.26億排名第15。
⑤華南區域總經理李興
李興出生于1974年,早期就職于中化集團,曾擔任中國金茂投資部總經理、華東區副總兼溫州公司總經理;2020年晉升為金茂東南區域總裁;2023年東南區域并入華南區域后擔任華南區域總裁。
金茂在華南區域深耕超過10年,布局了10個高能級城市,這兩年華南樓市有所起色,未來也將會持續為金茂貢獻業績。
可以看到,一些區域總由集團高管兼任,區域裁撤后,大概率會回到集團任職;有些區域總本身業績就很不錯,未來也將會得到重要;一些業績不明顯的區域或城市,未來難免會有一些壓力。
5大區域總的去向相信也將會很快揭曉。
艷姐覺得這兩年金茂在產品、營銷方面明顯起勢,與這兩年在產品、營銷部門新引入的人才有很大關系。
①金茂首席營銷官李劍
李劍出生于1982年,本碩均畢業于清華大學,龍湖2007屆仕官生,從土木工程師一路做到城市總,先后擔任龍湖長沙公司總經理,集團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海廣公司總經理等,2024年初加入金茂。
②金茂產品研發部總經理韓飛宇
韓飛宇出生于1982年,北京交通大學建筑學畢業,早期在設計院工作多年,2015年加入當代置業,先后任研發設計院副總、研發設計院總經理、集團總裁助理、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等職務,2024年初加入金茂。
去年金茂在產品端和營銷端雙向發力,通過發布“金玉滿堂”四大全新產品線、煥新金茂府3.0,以及在營銷上的高舉高打,在全國多城市取得轟動性的市場業績。
隨著金茂高管天團的成型,他們又將帶領金茂走向何方?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03
輕裝上陣
金茂的3張底牌
艷姐想說,組織架構調整只是結果,提高組織運營效率才是本質目的。
所以,在這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后,金茂未來會不會再現過去的輝煌?
艷姐的判斷是,金茂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
三個關鍵詞:聚焦核心城市、產品煥新、第二曲線業務。
①聚焦核心城市釋放發展勢能。
艷姐在前面提到,金茂這次組織架構變動的核心是區域聚聚,也就是深耕一線及強二線城市。
復盤過去幾年金茂的發展脈絡,金茂曾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大盤開發。站在當時的角度看也沒問題,畢竟一二線外溢的需求疊加三四線城市的改善需求,金茂也嘗到了三四線城市的紅利。但后來市場快速逆轉,三四線城市去化困難,貨值貶損甚至計提跌價準備很難避免。
2020年到2023年,金茂發展中物業和持做出售物業計提的減值分別為:30.6億、9.95億、43.59億、43.91億。
不過在2024年的業績預告中,金茂的減值計提大幅減少。利空出盡,接下來就是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另一個維度,金茂還通過加大在一二線城市的投資力度實現貨值換倉。
2023年,金茂拿了15個項目,總可售建面約360萬㎡,其中約80%集中在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天津、西安等8個一線及強二線城市;
2024年上半年,金茂只在成都、西安、濟南拿了4個項目;但4季度以來,金茂在上海、北京、蘇州等多個熱點城市投入超360億,接連拿下多幅重磅地塊。
在北京,金茂去年10月以40.13億競得豐臺地塊,今年2月聯合保利以87.3億摘得朝陽地塊;
在上海,去年11月聯合華潤建發以15.8億競得桃浦地塊,12月以103.5億拿下寶山三幅土地,今年2月又聯合新加坡慶隆以89.6億拿下虹口地王。
不到半年時間,金茂就在北京、上海2個城市新增了近600億的優質貨值。
未來這些城市的優質項目,也將會成為金茂業績和利潤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②產品煥新持續引領行業。
如果非要在中國房地產行業中找一個產品標桿,金茂一定會有一席之地。畢竟金茂曾用金茂府這個跨時代的產品,將行業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金茂的產品,也是科技與高端的代名詞,而且他們還在持續進化。
去年3月,金茂發布了“金玉滿堂”全新產品線,聚焦改善和品質,通過審美換維、產品換代、服務換擋、圈層換級、營銷煥新的體系化打法,重新奪回“產品之王”的地位。
上海中環金茂府實景
艷姐身在上海,對金茂在華東的產品勢能感觸相當深。
去年他們在華東以最王牌的金茂府“殺”出了一條“血路”,用五城七府走出了“金茂現象”和“獨立行情”:
上海中環金茂府4開4罄,全年銷售超50億;
蘇州獅山金茂府銷售19.35億,拿下高新區銷冠;
杭州上城金茂府4開4罄、4個月清盤;
南京桃園金茂府首開去化113套,刷新南京年度樓盤單次開盤去化套數紀錄,全年銷售超20億……
③“第二曲線”業務進入收獲期。
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幾年行業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房企們大都在強調甚至發力經營性業務,經營性業務也被房他們視為穿越周期的利器。
不過他們在10年前就發力持有運營業務,逐漸實現“投融建管退”資本閉環,通過大資管提升資產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并成為支撐金茂轉型的第二曲線業務。
長沙金茂覽秀城
去年上半年,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物業服務、建筑科技在內的第二曲線業務,實現營收32.37億,同比雖然小幅下降3.9%,但相比于開發業務11%的毛利率,第二曲線業務毛利率高達44%。
另一個維度來看,金茂商業項目的運營質量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去年他們以長沙金茂覽秀城為底層資產,發行了國內首批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最終募資10.68億,去年累計分紅約3576萬,預計年化分分派率5.15%,比上市預測的分派率還要高。
結語
2024年,房企們的日子屬實艱難。
根據Wind數據,近100家上市房企中,有60家預虧或虧損,盈利超10億的僅有5家。
行業持續下行,如何穩住規模、實現盈利,自然成為了各家房企今年的首要課題。
有意思的是,金茂是近幾年頭一家實現扭虧為盈的房企。
去年4季度以來,金茂在北京、上海幾個城市的土拍市場投入了近360億。或許正是這份扭虧為盈的成績單,給了金茂這樣一擲千金的魄力。
艷姐也相信,在這次的組織架構調整后,這家央企的未來,或許會走的更加從容、淡定!
主編:張艷
責編:Eric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