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4年是人工智能的“小荷初露尖尖角”,那么DeepSeek爆火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則讓AI市場瞬間引爆。
可以篤定地說,AI正成為中國的戰略性發展機遇。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給整個行業帶來的產業變革機會,這個產業機會對全世界、對中國,對我們每一個從業者都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面向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浪潮云從2021年就開始鋪墊準備,在2024年發布了海若大模型,目前已完成從“政務云系統集成商”到“分布式云服務提供商”,再到向“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轉型的“三次躍升”,為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爆發做足了準備。
2025年,浪潮云依然在不斷進化和迭代。近期,浪潮云在北京舉辦戰略發布會,率先發布分布式智能云戰略,并計劃半年內完成現有500個分布式云節點的升級,今年內落地分布式智能云節點超過1000個,成為“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實現“有云處皆智能”的戰略愿景。
那么,分布式智能云戰略發布背后,代表著浪潮云對整個市場有著何種思考?更為關鍵的是,此次發布會又透露出浪潮云哪些新的信號呢?
01
智能化之機,
浪潮云錨定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
數據蘊藏著巨大的價值,早在2013年,總書記就提出了數據是“新石油”的論斷。但是這么多年,人們在推動大數據發展方面嘗試了很多新的想法,卻始終是沒找到挖掘這個“新石油”的引擎。
隨著DeepSeek的火爆,人們開始意識到“新石油”的引擎可能出現了,它就是AI大模型,這次技術突破給產業界帶來了歷史機遇。
為什么說AI大模型是數據的引擎呢?
肖雪作主題演講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浪潮云董事長肖雪表示:人工智能本身是一個引擎,是有驅動力的。它作為一個抓手,對于高質量數據集,對于我們建立新的數據要素的體系和整個產業升級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人工智能+”,總書記也一直在推動。那么作為云廠商的浪潮云如何以人工智能為抓手,建立新的數據要素體系并促進整個產業升級呢?
其實,人工智能對于云廠商來說它是機遇,但也是個挑戰,云廠商需要從多方面升級,無論從算力、數據、智能應用,在技術演進過程當中都要產生一個重構,要符合人工智能的落地路徑來推動。
為什么這么講呢?這是因為數據是一個持續的收集、治理過程,形成數據集業務應用之后,數據是不斷迭代和提升。大模型的應用需要在煉化數據的過程中不斷應對場景,實現應用后再迭代,它是有一個過程的。它已經不是一個交付概念,而是一個持續化的過程,更多是服務態。而且在這個服務態中,智、數、云和安全一直是伴隨著這個過程本身,所以它需要云廠商在技術上不斷重構。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這個挑戰恰恰是云廠商的巨大機遇。
在這種情況下,浪潮云在此次的發布會上,把自己戰略的定位調整成“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從單點智能更多面向系統智能,更多更明確組織型用戶,支持從原有的邏輯當中更加強化了運營態的過程。
同時,浪潮云也根據分布式云的結構和業務,形成500多個節點,并計劃今年內落地分布式智能云節點超過1000個,成為“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最終實現“有云處皆智能”的戰略愿景。
02
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彰顯浪潮云的擔當
面對各行各業對AI大模型應用的渴望,浪潮云如何幫助組織用戶在邁向智能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呢?此次浪潮云打造的3C特性的“分布式智能云”又具有哪些特性和優勢呢?
肖雪在采訪中表示,為了讓用戶能夠快速使用大模型和智能化云服務,浪潮云從“智、數、云、安全”四個方面提出分布式智能云的戰略,為組織用戶提供從建設到維護再到運營的一站式服務。
之所以提出分布式智能云的戰略,是浪潮云基于多方面考量的結果:
無論從政 策推動還是 市場需求,人工智能都是未來的趨勢,要想推動技術的落地,就需要面對應用場景與實體經濟的結合,要解決難點、痛點問題,以場景為核心構建新的服務方式已經是一個主流。
DeepSeek爆火后,技術平權帶來的影響就是普惠化,會帶來大量的用戶增長空間,這樣在部署和使用AI應用的時候,用戶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憂慮越來越大。
AI大模型的普及,算力結構的部署方式和部署架構、部署類型更多樣,私有化的部署、離散的部署、邊緣的部署、集中化的部署,這些需求是多樣化的,這就需要將云服務做一個整體的升級。
幾乎所有的組織用戶為了應對AI應用都面臨著重新躍遷的問題,因為以前的組織用戶項目態非常多,項目態的運維化邏輯很難支持向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這種結構中迭代和不斷的服務過程,它需要做一個轉型。
顏亮作主題演講
浪潮云總經理顏亮介紹說:“在這種情況下,浪潮云提出了云服務架構要符合三個屬性,可信賴(Credible)、可落地(Concrete)、可持續(Continuous),只有符合這個‘3C’屬性,才能推‘人工智能+’的落地,才能讓大家通過云數智升級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建設。”
所以基于這個考慮,浪潮云發布了分布式智能云的戰略,它是一體化、一攬子的解決方案,而且它可以是有形的一次性交付,而且可以把交付時間按天執行來做交付,而不是長期大規模建設。
“3C”是浪潮云這些年在項目推動過程中,尤其是圍繞著近兩年智能化趨勢落地過程當中看到的宏觀挑戰,所總結出來的經驗結晶。只有具備“3C”特性的“分布式智能云”才能更好的滿足當下用戶的需求。
不僅如此,浪潮云還針對組織智能落地過程中的人工智能價值預期理想化、數據基礎設施不成熟、組織挑戰預估不充分等階段難題,提出大模型(智能體)落地三部曲,通過場景匹配、數據匹配、組織匹配,精準鎖定高價值場景,實現數據可信供給及煉化,機器智能人格化,并聯合生態伙伴共建智能化生態,幫助用戶完成AI應用“落地最后一公里”,點燃企業未來發展“新引擎”。
03
從“建好云”轉變為“用好云”
背后是浪潮云的“進化”
建云不是目的,用好云才是用戶最終想要的結果。為了讓用戶“用好云”,浪潮云一直在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自我“進化”。
如今,“人工智能+”成為推動生產力質態升級和產業智能化變革的關鍵力量。因此,中國企業“搶抓”新一輪人工智能帶來的發展機會,獲取新技術浪潮帶來的先發優勢,讓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術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數字生產力,釋放出更多新質生產力。
去年,浪潮云發布“有云處皆智能”的全新Slogan,既表達了浪潮云深入理解用戶需求,量身定制解決方案,確保每一朵云都能精準對接,釋放出最大的智能效能,同時也體現了浪潮云與用戶共同構建一個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的全新理念。
另外,浪潮云去年還依托全國布局的120+城市云中心,幫助用戶解決本地化部署的問題,保證“數據不出域”;同時,浪潮云也在持續提升迭代自身技術能力。
在此次發布會上,浪潮云還實現了一個結構性突破,就是把私有云升級成可運營私有云,它完全運營化,可運營態的云化,它更能理解浪潮云這個“有云處”的問題。
而且,為了幫助用戶從“建好云”轉變為“用好云”,浪潮云與IDC聯合發布了《可運營私有云白皮書》,通過選取以浪潮云為代表的主流云服務商的運營實踐,提出可運營私有云能夠幫助用戶提升私有云平臺可持續運營能力,構建自身數字化轉型能力模型和智能應用支撐架構體系,最終實現智能化、服務化的云平臺運營能力。
可運營私有云作為新的私有云部署模式,具備大規模業務驗證的架構、云原生和微服務支撐能力、原生的AI加速計算能力、原生的高可用和災備能力、高標準云運營服務能力,真正能夠幫助用戶從“建好云”轉變為“用好云”。
04
最后
除了技術上的突破和業務上的進化,浪潮云積極推動技術鏈整合、資源鏈共享、生態鏈共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生態伙伴共同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而且,浪潮云還聯合百度智能云、宇樹、云深處、億聯、Rokid等生態伙伴共同發布海若一體機、AI安全巡檢、水利巡檢、應急管理及智能會議終端等海若智能體產品,并聯合12家海若智能體生態伙伴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通過生態伙伴的聚合力量,共同推動分布式智能云發展和應用。
此次浪潮云的發布會,可以說是浪潮云再一次的全新“進化”,標志著浪潮云正在全速向“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邁進;同時更是讓千百行業看到,未來借助浪潮云提供的AI大模型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以“事半功倍”的方式,加速邁向智能化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