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發 | 洞見青年·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一個有獨特視野、有感情有溫度的青年朋友。說真相,傳真情,品百態人生,看芳華青年。歡迎關注我們,寫文不易,請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
十年前,李嘉誠從大陸接連大規模撤資,引發熱議。
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李嘉誠通過轉讓資產或其他方式套現逾738億元。
撤資高潮發生在2016年10月份,李嘉誠出售掉具有象征意義的陸家嘴世紀匯廣場,至此,李嘉誠內地拋售物業套現超千億元!所以,2015年9月12日,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刊發羅天昊研究員署名文章,題目就叫《別讓李嘉誠跑了》。
文章列舉了李嘉誠在內地頻繁資產的拋售,并引發了市場的消極反饋,對李嘉誠撤資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是“失守道義”的行為。
寫文章的人很厲害,羅天昊是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研究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嘉誠被推向輿論的漩渦。兩個星期后的9月29日,李嘉誠以三頁紙正式回應“撤資”指控。
他說:“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并借此機會作出回應。
首先感謝內地、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隨后,作者進行了回應。
作者說,文章核心部分,深度分析香港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等困局的根源;反思治理失誤,以及經濟豪門化對國家的戕害;呼吁轉變治理思路,深化國家改革。
本文不針對任何個人,人和事均為注釋義理。文中對香港社會問題及經濟結構的分析引發廣泛討論。
文章寫出了當時香港面臨的問題和社會貧富差距,作為地產界大哥的李嘉誠,自然應當擔負起社會責任感,而不是想走就走。
令李嘉誠欣慰的是,在自己的長篇回復之后,作者也做了解釋,“化干戈為玉帛”,這件事也算是平穩落地。十年后,已然96高齡的李嘉誠,再一次來到了十字路口。
可惜的是,這一次拷問他的,既不是一個研究員,也沒有任何人能出來把這件事說清楚。茲事體大,一兩句話已然說不清楚了。來自全網振聾發聵的詰問,李嘉誠選擇了沉默。
時至今日,李嘉誠賣港的行為相比10年前的賣樓,其性質有過之而無不及。引發的滔天巨浪,可以說震驚業界。如今,這件事已經在外網引發熱議。
3月13日,香港大公報發表《莫天真 勿糊涂》的評論員文章,隨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轉發了這篇文章。
緊接著,3月14日,中聯部代表團訪問巴拿馬。然后3月15日,大公報又發表了一篇題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的評論,且港澳辦官方網站再次轉載了這篇評論。
3月16日,香港特區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商人有沒有祖國?”的文章。
3月17日,香港《大公報》再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背靠祖國謀發展》的社評。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關于李嘉誠賣巴拿馬運河事件提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同樣是3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頻頻出招,震耳欲聾。
而李嘉誠,只回復了一句“在商言商”。
一句簡單的在商言商,恐怕連他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吧?
甚至有媒體反諷道,李嘉誠的做法是商業自由,是合法合規,甚至有人說,如果他做的有錯,為何國家不進行收購......
很顯然,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流氓還有點文化。讀書少不可笑,可笑的是自以為是、自覺有道理。
請問,如果真有“在商言商”、“經商自由”,那么你說臺積電為什么不能給我們造高端芯片?你說說荷蘭的阿斯麥為什么不能向我們出售最先進的光刻機?
你說說英偉達為什么不能向我們出售最好的算力顯卡?凡此種種,美國以所謂的安全為由,將所有高科技技術攔截在對華出口的門外,這是哪門子的“在商言商”了?又有什么“經商自由”了?
況且從香港回歸至今快30年了,李嘉誠在回歸前就依靠香港和大陸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獲得了財富的劇烈膨脹。
富可敵國的李嘉誠,不說要怎么回饋社會,至少不應該置國家的利益于不顧!甚至將手中的利刃遞給對手,這無異于背刺國家!
作為香港首富的標志性人物,李嘉誠的商業行為,已經不是在商言商這么簡單了。
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約6%的海運貿易量,可謂是美洲東西海岸之間貿易的咽喉,中國在此的貨運量占比更是高達21%!
李嘉誠在此時將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權出售給美國財團,不僅無益于中國對于世界貿易的把控,更是將中美博弈中祖國這一方置于被人要挾的一面!
要知道,巴拿馬運河如果交易成功,長期來看,美國或將以這個交易為 “范本”,通過政治施壓在全球范圍掀起港口并購,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并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
短期來看,美國資本或將借此對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施加更多影響,可能抬高中國企業的航運成本,加劇中美在全球貿易和航運領域的競爭。
李嘉誠是華人世界數十年的商界領袖,甚至可以說是華人歷史上最強勢的商界領袖。其存在對于中國商界的象征意義,無可替代。
所以,李嘉誠賣港口,就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交易了!更不應該將其理解為商業自由這么簡單!本來,商業如水流,逐利是資本的本性。
李嘉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鑒于李嘉誠最近三十年在中國獲取財富的性質,以及巴拿馬運河本身的戰略地位,這筆交易似乎不僅僅是商業那么簡單。
就連新加坡的李光耀都曾點評李嘉誠說:“李嘉誠靠著壟斷香港的房地產業務積累了巨額的財富,雖說他的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實卻沒有一個真正能享譽天下的產品。再談李嘉誠對國家作出的貢獻,那更是九牛一毛,不足一提。”
有人說,李嘉誠售賣的巴拿馬運河根本不賺錢,是一種戰略性收縮,也可能是迫于特朗普的壓力,選擇“投誠”。
這種說法與他直接將港口打包出售給美國財團的做法,沒有直接關系,更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托辭。要知道,巴拿馬的這兩個港口是李嘉誠在1997年同巴拿馬簽署的,2021年第1個25年經營權才到期,隨后他們又繼續簽署了25年的經營權,如今才過去三年為什么要賣?
如果說這兩個港口不賺錢,他在第一個合同到期的時候就應該直接結束了,為什么還要繼續簽呢?而且,即使是被特朗普政府施壓,李嘉誠完全可以將自己的處境和遭遇上報至港府和國家。
但很顯然,李嘉誠交易之前,并沒有告知政府,在港府和國家相關部門的發文和通報中可以知道,國家事先并不知道這一筆交易。
種種跡象表明,李嘉誠的所作所為不僅令人費解,更像是一種精心策劃的棋局。
只不過,精明一世的李嘉誠或許怎么也沒想到,最終到底誰會成為這場棋局的棋子呢?
李嘉誠曾言,他的習慣,是“不賺盡最后一個銅板”,可是在這一次的港口交易上,他是將國家作為交易的籌碼,賺盡了最后一個良心的銅板。借用2015年《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一句話:李嘉誠可以撤資,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但是不能秋風落葉,一掃而光。
李嘉誠可以賣港,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但不能不顧局勢,出賣國家利益。
沒有祖國的商人,就像在大海漂泊沒有燈塔的一葉扁舟,迷失了自我,終究會淹沒在滔天大浪里。
希望李家不要站到祖國和人民的對立面,在賣樓和賣港之間,選擇賣國。
更希望李嘉誠能夠看清局勢,做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商人——是的,先有國家,然后才是商業。十幾年前李嘉誠賺得盆滿缽滿,從大陸秋風掃落葉般撤資的時候,國家選擇了沉默。
希望這一次,千萬不要再讓李嘉誠跑了!
寫文不易,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請您動動您的發財手,點個贊和在看,給我們一點鼓勵吧!
作者:文心一言,文字工作者,社會新聞焦點深度報道者,主要從事企業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建設,如有合作請私聊。推薦公眾號:洞見青年,點擊下方名片或搜索關注。
67歲許家印再曝大瓜,竟然還有兩幼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