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手咨詢師,經常會在咨詢中,用一些術語和概念和來訪對話。TA也許是很擔心在來訪眼里,自己不夠專業、缺少經驗,會不自覺地用這些術語和概念來武裝自己。
我們會發現,當咨詢師不斷地用術語和概念的時候,對咨詢來講只是做了一個總結,它意味著一個探索過程的結束。
比如,當咨詢師告訴來訪,你這是一個戀母情結、你這是一個戀父情結,甚至用你這是俄期的一個表現,或者你這是一種怎樣的防御,一個怎樣的癥狀……
當咨詢師用這樣的一種術語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總結了,意味著和來訪的探索,可能無法進行下去了。
當心理咨詢師用概念術語去總結來訪的問題時,會忽略掉,其實來訪還有很多其他的面向。因此,使用這些術語和概念,不會讓自己顯得更專業,反而可能起到和來訪失去連接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不斷地跟來訪用術語和概念,有時來訪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咨詢師就變成一個老師,咨詢就好像變成在上課。有些來訪可能不理解這些術語,可能會生氣憤怒,向咨詢師發問,如果咨詢師不能很好地去解釋這個概念,來訪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理解。
而且,概念和術語可能給來訪貼上了一個標簽,一旦貼上了這些標簽,這個問題的另外一些可能性,就可能會被終結,很難往更深處進行探索。
對這樣的新手咨詢師,我可能會去問他,如果不使用這些術語和概念,你會擔心什么?你會擔心,來訪覺得你不夠專業不夠權威嗎?還是你希望用這些概念和術語,讓自己顯得更專業?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對咨詢師而言,術語和概念其實已經變成了他自己的一種防御。
當然,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咨詢師,哪怕過了職業早期的階段,他依然也會不斷地用這些術語和概念,在咨詢中跟來訪溝通。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講,我覺得還是需要非常謹慎地使用術語和概念。
一個成熟的咨詢師,其實是需要用來訪者的語言和來訪去溝通,讓來訪能聽得懂,讓TA有更深的感受。而不是讓來訪去弄明白一個概念,一定要在身上貼上一個標簽,一個術語或概念來總結自己的問題。
對咨詢而言,探索、連接是很重要的。作為咨詢師,我們需要把概念術語嚼爛、吸收,成為我們思考方式的一部分,然后用簡單、明了、直白的語言,去和來訪交流和溝通。我覺得這是一個成熟咨詢師,可能會具有的一個狀態。
(陳珂含老師口述,心小愛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