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港口,現在是貝萊德的了。
但李家的資產一向是大家的爭議焦點,今天把賣港口這事全面解讀,分四層解讀一下,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在哪一層。本文雖長,但沒有廢話,保證層層遞進,你要不信可以先拖到后面看第三、四層。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官網轉載《大公報》的評論文章《莫天真,勿糊涂》,文章批評李嘉誠家族在這一交易中“天真”且“糊涂”,未能充分認識到其行為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的潛在威脅。
第一層: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港口集團,持有港口28年,若賣港口等于出賣國家利益,那么當初他買下港口算不算捍衛國家利益,賣港口譴責,當年買港口也沒表揚?他買的港口是他自己的資產,又不是國家的,憑什么表揚他?你也知道是他自己的資產,那么你不能只在他賣的時候指責。
例如這次爭議巨大的巴拿馬運河港口,是1997年在美國將巴拿馬運河主權交還給該國的時候,和記港口公司拿下的。
這一層是純邏輯,保護私產的自由,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市場要素激勵約束問題。
如果李的行為不被允許,比如關乎重大利害,需要引述相關法律,或者今后立法相關內容,對哪些是奸商問題進行明確定義和懲戒。這事重大與否第一層判斷:憑道德還是憑法。
第二層:如果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在內,真的對國家利益十分重大。那么是不是應該由一眾央企、國企出售,何必將國家利益寄托于一介商人的立場?
我國擁有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財政部直管)、中國華安投資(外匯管理局、隸屬央行體系),兩者資產過萬億,僅次于挪威主權基金。同時中國的國企在境外投資、資產和資金規模并不小,不缺經驗,從非洲到南美都是中國企業身影。比如說,過去一兩年經常談到的我國外匯儲備與實際經常賬戶的差額,就是大量賺到錢的企業因為匯率問題,選擇暫時不結算外匯,放在離岸市場,不差錢。
這些國企在海外投資,算不算賣資產的那些國家賣國?這話先不展開,就問這些企業有沒有能力出手收港口。
但是第二層話題不能回避一件事,港口和航運,如今國際局勢下,也的確重要。比如美國那邊特朗普上任后提到拿下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甚至加拿大,雖然離譜,但并列的三個地緣話題;同時貝萊德這家全球最大的資本集團,管理著僅次于中美兩國的資產規模,其老板拉里芬克也的確是白宮座上賓,在諸多方面與美國國家政策有關聯。
但是美國這個國家是沒有主權基金的,俗稱政府沒錢。貝萊德仍是一家獨立的私營企業,它的確在特朗普要拿下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過程中,以資本方式出手,可以說借著國家政策方向做生意,而給了白宮軍事手段之外的經濟手段。貝萊德給的溢價228億,相對目前航運業因經濟周期而增速放緩的收益來看,李嘉誠賺了,市場投資者對此態度也反映在和記黃埔的股價上漲,當然,大公報發文“莫天真、勿糊涂”之后,股價又略跌了些。
賣港口能不能“在商言商”?我認為能,因為你拿不出別的框架來處理此事,決策此事,任何其他方式阻止李嘉誠的自由決斷,以及市場的出價,說不過去。雖說背后難免實力較量,但是大家都可以出手,但不能系于一身,就是不能只靠和記黃埔自己不做生意。你沒說你打算怎么辦,但是你批評別人不能這么辦,總感覺缺了點什么。
就像踢球可以想盡策略,可以跟亞足聯搞關系,但是你不能因為關鍵比賽,就飛腳踢爆對方腦袋,那是紅牌罰下的。
男足對戰沙特比賽中
第三層:說時間緊迫,事出突然的,說李嘉誠在壓力下放棄立場,與貝萊德私下交易,沒給中國企業留機會的的說法,缺乏常識。說李嘉誠不想把港口賣給中國更是假的。
第一、特朗普不是3月份才發表對巴拿馬態度的,巴拿馬官方倒是在壓力下早早站隊了,對巴拿馬港口進行審計,1月20日審計人員已進駐。巴拿馬開始搞動作,這種事普通人看不明白,更高層面能點評李嘉誠的,能不知道其中利害?貝萊德兩三個月來得及準備,咱們來不及?
拖到3月份成交之前,既然知道美給巴拿馬施壓,美不講理,那指望李自己扛住就有點故意帶節奏了。有種說法,李嘉誠這種資本,離開國家支持就是肥羊,那他憑什么可以抗衡其他國家?強如貝萊德,也不能硬控生意之外的東西,之前在A股根本買不完的故事,主角也是它。
第二、你要是不認同第一條,那么這一條看看。2015年,李嘉誠想出售和記黃埔港口集團(這次43家港口的公司)資產,而且是賣給內地國企,當時交易對手是招商局、中遠太平洋、中海碼頭、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四家組成的財團。最后價格沒談攏,這屬于市場行為,這件事不是憑空捏造,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澎湃新聞2015年2月6日報道如下:
我不認為商人高尚,我也不認為商人必須高尚,關鍵是我不知道如何定義高尚。真要是涉及海權爭奪,貿易港口格局,地緣安全,重要的東西本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搞定,但別人不許賣、他人不許買,報價高低與否不重要,那我想問到底什么重要?
如果必須高尚,那么我倒是想起了幾個整天打愛國牌的企業,他們完全可以在此時出手,搶購李嘉誠旗下的港口獻給國家,沒見他們遙遙領先呢?
李嘉誠沒高度,沒立場,只顧私利,我也這么認為,但正因如此,這事不是商業邏輯能解決的,巴拿馬港口重要,需要比拼實力,需要對等力量博弈,而不是用道德去批判商業邏輯,有用嗎?
第四層:現在都不玩回旋鏢了,直接雙標。
就在本月,非洲國家尼日爾軍政府,侵吞我國在該國的投資資產,并驅逐企業中方管理人員,還對我方企業開出罰單。這事很少有人注意到,比李嘉誠賣港口報道少多了,那可是實打實的國企過去投資的,包括中石油在尼日爾的油田、管道及煉油廠,導致中方投資利益受損數十億計。
第一、尼日爾軍政府目前完全沒有信譽,但此事理由是管理層中當地人比例與協議不符,而且中方人員工資為尼方人員十倍等。尼方此刻提出的要求是,重新提高他們在項目上的分成占比由15%上調到30%,注意這一點,后面要考。
第二、尼日爾這種小國和軍政府能有什么能耐,但是它引入了瓦格納集團介入當地礦產開發。就是俄羅斯的那個瓦格納集團,軍事經濟一體化,當初長期深耕非洲,雇傭軍后來才去的烏克蘭。這事更扎心了,不好細說。
非洲沒有戰狼,但有瓦格納。
第三、是不是該發篇文章奉勸尼日爾“莫天真、勿糊涂”?說實話尼日爾全國加起來不一定比李嘉誠有錢,尼日爾直接把咱國企給掀了,那中國企業在該國的投資就不是國家利益了?我還真不覺得李嘉誠能比中石化代表國家利益。
再說論國力,尼日爾比澳大利亞可差多了,要知道前些日子敘事主題還是“在055大驅面前,澳大利亞舉國不敢發一言”,很多人熱議如何拿下澳大利亞呢。尼日爾怎么就敢直接侵占中國國企資產。以上事情就發生在本月,這都不用回旋鏢,直接雙標,如果賣港口這事“莫天真”,那么尼日爾怎么處理?
澳大利亞干嘛了上055,尼日爾不配擁有嗎?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里,那么我再送你第五層分析,算作給耐心的回饋,畢竟現在人的注意力都被短視頻打的稀碎。
第五層:誰是案板上的肥肉?
有人總愛說,一群人總愛無腦跟的話題——商人離開國家的支持,不過是肥羊被人覬覦。
我想勸人一句,在婚育、買房方面“莫天真、勿糊涂”,整天被莫名的裹挾在菜單上,卻笑96歲經歷過很多事情真相的人。
說起商人底限,這么多年在開發商中,沒有爛尾、沒有欠錢不還、理財暴雷、監管資金挪用的,這樣的商人不多,李嘉誠是其中之一。口口聲聲都是國家的,財富都是那誰和那誰給的,皮帶哥弄了兩萬多億的窟窿,最后便宜了誰。民營企業莫天真、勿糊涂,海航、萬達當年在國外買了大量資產,那叫內保外貸,不叫國家利益,這事很抽象的,李嘉誠全球買資產可沒搞內保外貸。
一個企業做事若不以股東利益和經營為出發點,將決策置于虛妄的道義綁架之下,不談法律契約,談情懷的都是騙子,跟某大有什么區別。
最后,《民營經濟促進法》,由國務院提交人大審議中,之前各種宣傳,咱列其中一條:不得利用互聯網等渠道侵害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人格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