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的精彩案例大放送如約而至,TOP君為大家精選本周(2025第12周,3月14日—3月20日)TOP5營銷案例,本周巴拉巴拉《中國小朋友》獲TOP1案例。
本周案例排名
TOP1
巴拉巴拉
《中國小朋友》
排名
案例
TOP2
京東
TOP3
特侖蘇
TOP4
餓了么
TOP5
美團外賣
TOP1巴拉巴拉
陪伴大小朋友成長
童年,從來都不只是無憂無慮。
二十周年之際,balaT攜手新華社客戶端出品《中國小朋友》,回望成長路上那些隱秘而盛大的時刻。
《中國小朋友》
你還記得嗎?第一次目睹生命消逝、第一次經歷挫折、第一次想逃避懲罰……的那些“第一次”,許多大人未曾留意的時刻,balaT和小朋友一起經歷著只有他們才知道的故事。
在balaT的洞察中,文案娓娓道來,“小朋友”不再是一個刻板的符號,而是有孤獨、有失落、有喜悅、有心酸的立體形象。
balaT將這些真實故事拍攝成短片,不僅獻給小朋友,也撥動大朋友的心弦,引發情感共鳴,畢竟“面對這個龐大的、變幻莫測的世界,大朋友也只是小朋友而已”。
主編點評
Top editor
Comments
在消費兩極分化與兒童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巴拉巴拉聯合新華社客戶端推出的二十周年獻禮短片《中國小朋友》,構建了一場關于成長的深度對話。
短片最大的亮點在于對“真實感”的追求。在巴拉巴拉官方微博介紹里,影片取材均來自于成長經歷的真實故事。品牌將鏡頭對準普通孩子的隱秘時刻,這些未被成人世界充分關注的片段,成為最具感染力的敘事素材。
這種真實敘事策略產生了雙重效果。一方面,它展示自己作為深耕兒童市場二十多年的品牌,對孩子的關注與陪伴;另一方面,它也喚醒了用戶的情感記憶,讓他們在短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用內容深度聯結受眾。
此外,選擇在春分節氣發布短片,體現了品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春分是萬物生長的節點,與“成長”主題形成天然呼應,時間符號的選擇不僅強化了短片的意境表達,也通過節氣營銷的儀式感提升了內容傳播的記憶點。
總的來說,《中國小朋友》跳出了傳統兒童品牌“功能訴求+明星代言”的窠臼,通過真實敘事構建情感連接,以情感共鳴驅動品牌價值增長。
京東
為生活沸騰寫詩
一個個被擊中治愈的瞬間,都是生活寫給自己的詩。
京東發布《為生活沸騰寫詩》,呈現生活中那些溫暖治愈的居家場景。
《為生活沸騰寫詩》
“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鐘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撥,要習慣自己是生活的遲到者。”文案采用遲子建、林徽因、李娟的詩歌,與溫馨的居家場景結合,給人一種春天到了的放松感。
京東在這些場景中自然融入小家電,沖一杯咖啡、打一杯果汁、烘焙面包,充滿幸福感的生活方式與小家電綁定,吸引用戶對產品產生興趣。
在每條短片末尾,京東還放上了截圖選擇喝/吃什么的“小彩蛋”,增強互動感。
特侖蘇
穩下來更好生長
春分節氣,讓自己穩下來。
特侖蘇攜手人物,邀請主持人敬一丹,分享如何找到讓內心安穩的力量。
《更好生長》
春分節氣,民間有“立蛋”的習俗,或許這是一種提醒,讓人在這個晝夜平分的日子里穩下來。
敬一丹在主持《焦點訪談》時,被同行評價像“船錨”。在這檔需要鋒芒的欄目里,她仍然保持冷靜沉著,做一個靠譜的記錄者。
但安穩也不意味著是一潭死水,而是在處變不驚中孕育生長的力量。敬一丹以自己探索新媒體為例,鼓勵大家主動探索新事物,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特侖蘇每個節氣都會邀請不同的人物分享體會和感受,陪伴用戶走過時節變化,充盈內心的力量。
● 餓了么
“無論18歲,還是65歲,你永遠都可以走入一場全新的春天。”在春分,餓了么攜手去年南下出走的麥子阿姨,拍攝《餓了么陪你出走到春天》。麥子阿姨從立冬出發,走到了春分時節,見識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也嘗到了天南海北的春菜。
《餓了么陪你出走到春天》
● 美團外賣
誒,停!美團外賣發布《沒領神券就喊停》,以魔性洗腦的風格大玩諧音梗。“誒,停”諧音eighteen,美團用這種方式提醒消費者,每月18日都可領神券消費,如果有人18號沒領神券就消費,記得喊“誒,停!”
《沒領神券就喊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