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段文章,我都驚到了!
有個地方的房價從每平米11000元直接跌到了3500元!你們算算這得虧多少錢?
一套100平的房子,這不就是虧了75萬嗎?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是普通家庭一兩代人的血汗錢!想想都替那些業主心疼。
【曾經的"香餑餑"變成了"無人區"】
看這新聞說的是鄭州一個叫棟林湖的小區,就在地鐵6號線旁邊。2013年開發商剛蓋這樓盤時,開盤價才6000-7000元,還是精裝修呢!
地段是有點偏,但房子本身條件不錯,18層的小高層,還有6層洋房,樓間距特別寬,采光特別好,連一樓都能曬到一整天的太陽。
到了2016-2017年那會兒,鄭州房價跟打了雞血似的往上漲,這個小區也跟著水漲船高。最貴的時候高層房價破萬了,后來地鐵6號線一獲批,立馬成了"香餑餑"——地鐵房啊,離地鐵口才300米!一大堆投資客蜂擁而至,因為當時鄭州主城區限購很嚴,有錢沒資格的人就都跑這來投資了。
可現在呢?這里的二手房才賣3000多一平!那些洋房更慘,巔峰時一樓帶花園能賣到1萬7,現在8000都沒人要。最讓人震驚的是,明明房子都交付好幾年了,可大多數樓棟住的人連20%都不到!
整個小區干干凈凈的,就是沒人氣,跟鬼城似的。
我看有人還拿這地方跟縣城比較,說有些縣城的房子明明是小開發商建的,物業服務差、綠化差,還是毛坯房,價格居然還能賣到6000多。
前幾年房產中介還信誓旦旦地說鄭州周邊的地鐵房多有性價比,現在看來真是打臉啊!
短短兩三年,一個地方跌到3500,另一個地方卻堅挺在6000多,這房價走勢真是太奇怪了。
【為啥會這樣?三個原因說清楚了】
我仔細看了下分析,房價暴跌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房子太多了。
據2022年的數據,有些地方的房子就算不再蓋新的,現有的也得賣兩年才能賣完。東北三省和西北那些縣城更慘,需要五年以上才能消化完庫存。聽說廣西防城港那邊,積壓的房子得12年才能賣完,太夸張了!
第二是人都走光了。
小縣城和郊區的年輕人要么上大學,要么去大城市打拼,基本沒人留下。剩下的老人和孩子哪有錢買房啊?買房主力不在了,房子自然就賣不動了。
第三是大家都不看好房價上漲了。
國家一直強調"房住不炒",現在的房子就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投資的。而且縣城和郊區的房價也就六七千頂天了,再往上漲沒戲,誰還愿意把全部積蓄甚至借貸都砸在房子上?
網上評論也挺有意思,有人說"房價3500其實挺好的,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房了,對經濟發展有利";
也有人覺得"房子就是用來住的,就算是20000一平,你還是有一套房子住,賣了還得按這價格再買,別太糾結";
還有人直接預測"看這情況,房價還得繼續跌"。
這種房價暴跌的事在好多地方都有。新聞里提到另一個縣城,房價從15000跌到3500,降價都賣不出去,房東都快瘋了。2018-2019年那會兒,很多縣城搞棚改,到處拆房子蓋新樓,政府還給補貼,一時間房子搶都搶不到。
現在呢?到處是停工的工地,開發商資金鏈斷了,買了房的人后悔死了,房子質量差,小區管理跟不上,工作機會又少,簡直是雪上加霜。
我覺得這事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房子說到底就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投機的。不少人鋌而走險,借高利貸買房,結果房價不漲反跌,血本無歸,這教訓太慘痛了。
現在看來,縣城和偏遠地區的房產市場前景確實不樂觀,年輕人都往大城市集中,沒有人口支撐,房價想不跌都難。
我們老百姓買房真得量力而行,看準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經濟能力,不要盲目跟風。說實話,房價回歸理性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是好事,但對那些高價買進的人,確實很殘酷。
你們覺得呢?房價還會繼續跌嗎?
【新聞來源:網絡文章整理,2024年3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