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房價要變現在的4倍?先別著急掏錢包,小心被套牢!
最近網上有個說法傳得挺火的說什么到2030年房價能漲到現在的四五倍!這話傳得神乎其神,夸張到連樓下賣煎餅的大爺都能跟你聊兩句這事兒。可仔細琢磨琢磨這預測真的靠譜嗎?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別光聽忽悠,急著把辛苦錢掏出去。
那些覺得房價還會暴漲的人,總喜歡拿出兩個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咱們國家的城鎮化還沒到頭,農村人進城還能撐起新一波購房需求
國家發的錢越來越多,這些多出來的錢肯定會流進樓市,把房價頂上去。
數據上看咱們城鎮化率確實還沒到發達國家那么高但要說剩下的農村人口都能變成買房主力,那可就想簡單了。現在能進城打工、通過讀書落戶的年輕人基本都進來了剩下的很多都是年紀大、不太容易流動的老人,他們并不是未來買房的潛在客戶。
錢變多這事兒倒是真的你看廣義貨幣M2的量已經非常大了。但問題是,這些錢真的會一股腦兒沖進樓市,給房價加把火嗎?看看現在市場啥樣:開發商天天為還債、把房子交出去發愁;想買房的老百姓捂緊錢包,生怕現在買貴了;銀行貸款審批比以前難多了。就算錢再多,要是沒人敢買、沒人能買,那錢也只能干著急,流不進樓市,更別提推動房價暴漲了。
在大城市房子的價格可能是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四十多年才能攢夠的錢,二三線城市也得二十年往上。更讓人心涼的是,現在經濟復蘇沒那么快,好多人還面臨著裁員、降薪的壓力。你看去年全國因為還不清貸款被銀行收走拍賣的房子(也就是法拍房)都突破400萬套了,這背后是多少家庭因為還不起房貸,被迫賣掉甚至失去房子的心酸故事啊。這種情況下,哪還有多少人有能力去追更高的房價?
之前有個數據說全國有6億棟房屋,雖然大部分是農村自建房,但在城里,房子的數量也基本夠住了,平均每戶家庭已經有1.09套房了。更要命的是,很多房子空著沒人住,大城市空置率20%,小城市超過30%。開發商手里壓著幾百萬套新房賣不出去,二手房掛出來賣的越來越多,感覺跟滾雪球似的。現在的市場,早就是買房的人說了算了,賣房的人得降價才能賣掉。
降首付降利率、取消各種限制……你看能刺激買房的招數,基本都輪番上場了。現在政策重心都轉向怎么把沒建完的樓建好(就是“保交樓”)和怎么把那些沒人買的庫存房消化掉。連開發商自己都開始去蓋保障性住房或者參與舊城改造了。指望像以前那樣靠拆遷給老百姓錢去買新房,再來一波刺激?看看地方政府欠了多少錢就知道了,這出戲恐怕是演不下去了。
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確實年底房價有點回升,但這更多是政策托了一把的結果。你看現在二手房交易,通常得在掛牌價基礎上打個九折甚至八折才能賣掉,這說明市場還在擠掉之前虛高的泡沫。專家預測,明年大城市新房價格最多漲個2.5%,還得靠那些想換大房子好房子的人(改善型需求)撐著,指望普遍暴漲那是不可能的。
人口一直往外跑,房子比人多已經很普遍了。聽說河南有的縣城,七十萬人卻有五萬套新房沒人買,開發商打出“首付三萬還送車位”的廣告都沒人搭理。這些地方,別說漲價了,能不跌就不錯了,有的地方房價“白菜化”可能會繼續。
現在買賣已經建好的房子的比例越來越高,大家都被爛尾樓給嚇怕了。政府現在提倡建“好房子”,重點是戶型設計是不是合理、小區配套全不全,而不是光看數量。未來能值錢、保值的,不再是簡單的鋼筋水泥,而是房子的地段和真正的居住品質。
那對于咱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機會在哪兒呢?與其天天盯著房價能不能暴漲,做著一夜暴富的夢,不如看看其他更實在的機會。
可以關注幾個方向一是老小區改造帶來的裝修市場需求;政府鼓勵建設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會帶動周邊區域配套提升
國家在推的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這給大家投資房地產多了一個新途徑,檻也沒那么高。
對于那些確實需要買房自己住的朋友(剛需族),明年(2025年)也許是個不錯的窗口期:現在貸款利率比較低,開發商為了賣房可能還會打折,二手房房東也更容易談價。但要記住,買房真的不是那種買了就一定能賺大錢的買賣了。決定買不買,更要看學區好不好、交通方不方便、物業服務怎么樣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比預測房價漲跌靠譜多了。
本文章由齊家小編整理發布,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