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將過去哥倫比亞大學爆發的聲援巴勒斯坦學生示威活動定性為反猶活動,并且放話稱,要撤銷哥大4億美元聯邦撥款。
對此,哥大默許了部分要求,如推進校園禁面罩計劃,賦予安全官員逮捕權等。
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特朗普與哥大早有舊怨。上世紀九十年代,哥大想要擴建校區,彼時深陷債務危機的特朗普報價4億美元想力薦自己手中的一塊未開發土地。但最終交易未果,卻讓雙方結下梁子。
當初特朗普給哥大的土地報價是4億美元,現在特朗普要撤銷哥大的聯邦撥款也是4億美元,這不禁讓許多美國人懷疑是特朗普在跨世紀等額報復。
特朗普政府要求該大學在處理校園反猶主義問題上,放棄對政策乃至課程決策的很大一部分控制權,并且政府取消了給哥倫比亞大學的4億美元聯邦撥款和合同。
而特朗普集團和白宮對此事拒絕回應。
路透社3月21日消息,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特朗普政府的改革要求。
此前,因被指控容忍校內反猶主義,該校聯邦撥款被取消,而特朗普政府稱改革是恢復4億美元撥款的前提。
哥大在當日公布的備忘錄中默許了部分要求,如推進校園禁面罩計劃,賦予安全官員逮捕權等。
如何處理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是哥大面臨的關鍵問題,特朗普政府曾要求對該系進行至少五年學術接管,剝奪教職員工控制權。
幾名警察站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門外(圖片來源:美聯社)
雖備忘錄未提接管,但哥大稱將任命新高層審查課程和人員,還會安排新領導層,這似乎滿足了要求。
有學者認為這是哥大悲傷的一天,特朗普的要求嚴重侵犯學術自由等,還開創了可怕先例。
哥大臨時校長則表示這些改革是為推進使命、保障安全等。
截至21日晚,白宮未回應,撥款狀況仍不明。
據對17位房地產投資者、前大學管理人員及內部人士的采訪,結合當時的新聞報道可知,特朗普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初次沖突源于一筆極具紐約特色的豐厚房地產交易。
一些前大學官員私下懷疑,那樁最終失敗的房地產交易,會不會是特朗普如今針對哥倫比亞大學一系列舉措的誘因。
時間倒回到1990年代末,哥倫比亞大學正在為擴張校園而煩惱。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面臨著紐約的一個普遍挑戰:地處世界上最昂貴、最擁堵的城市之一,它需要更多空間。聯邦政府正在大幅增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預算,為了與其他大學競爭研究撥款,哥倫比亞大學需要空間來容納更多的科學家和實驗室。
但想在紐約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找地,是任何大學校長都會頭疼的難題。
而彼時的特朗普,雖然還未登上電視節目《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卻早已是個媒體寵兒,炒地高手。
他向哥大伸出橄欖枝,主動提出將自己位于西區、臨哈德遜河的一塊地賣給學校發展。
二十多年前,唐納德·特朗普試圖說服哥倫比亞大學在他擁有的土地上擴建校園。學校拒絕了。圖片來源:露絲·弗雷姆森/《紐約時報》
那片地后來被命名為“Trump Place”,是曼哈頓當時最大的一塊未開發土地。哥大的確動了心,一度認真考慮將其打造為“Columbia Prime”,甚至與高盛一同參與評估交易。
但故事沒有順利發展。
特朗普不斷變換要價,甚至一度提出高達4億美元的天價,還想借機讓哥大把商學院改名為“唐納德·J·特朗普商學院”。
哥大當然沒答應。
但事實上,高盛評估這塊地的合理價格為6500萬至9000萬美元。
最后,在一次會議上,哥大也愿意出到上限9000萬美元。
而特朗普一聽價格,暴跳如雷,五分鐘不到拂袖而去,交易就此破裂。
交易失敗后,哥大的選擇也日漸明朗。
時任校長李·博林格(Lee C. Bollinger)最終決定不購買特朗普的那處地產,轉而將校園北擴至哈萊姆的曼哈頓維爾區。
他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希望哥倫比亞大學開展一個比特朗普那處地產所能承載的更為宏大的項目,一個能與周邊地產相契合,能與晨邊高地校區和哈萊姆社區相融合的項目。”
圖中是2017年的李·C·博林格,他在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期間拒絕了特朗普的校園建設提議,稱他想要“一個比特朗普的那塊地所能允許的更為宏大的項目”。圖片來源:賽斯·溫格/美聯社
他很快就確定,哈萊姆區,而非唐納德·特朗普,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未來。
“這是在曼哈頓維爾創造一個充滿巨大活力與美感之地的機會,”博林格在2003年對《紐約時報》表示,“這可不是簡單地建幾棟樓而已。”
而特朗普呢?
他并沒有“放下”。
2010年,他居然還給兩位哥大學生記者寄信,痛批博林格是“蠢貨”、“糟糕的領導者”。
信上金字壓邊、墨跡粗黑,怒氣值拉滿。他還給哥大的董事會寫信,把哥大的新校區稱為“糟糕透頂”,并在信末大筆一揮:“Bollinger is terrible!”(博林格太糟糕了!)
在《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中,特朗普表達了他的憤怒,報紙報道稱,“特朗普仍然很生氣。‘他們本可以擁有一座位于林肯中心后方的美麗校園!’”
到了今天,這段私人恩怨似乎已經不再是地產八卦,有人認為這上升到了政治層面: 作為總統的特朗普,在其任期內對哥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施壓。
他以“打擊校園反猶主義”為由,要求哥大交出部分課程控制權、修改抗議政策,并同意政府審查中東研究系的教學方向。
而聯邦政府也隨即凍結了哥大價值4億美元的科研撥款與合同。
面對這波來自白宮的“審查風暴”,哥大最終在部分政策上作出讓步,這一舉動也引發了校內一些教師的擔憂:“我們是在為了4億美元的撥款,出賣學術自由嗎?”
這場“審查”在表面上是意識形態之爭,似乎仍繞不開25年前那樁失敗的地產交易。許多哥大前官員私下里感嘆:是不是當年沒買那塊地,讓特朗普一直耿耿于懷?
而 或許特朗普始終相信,自己提出的“Columbia Prime”是一項偉大的計劃,只可惜遇上了“蠢蛋”博林格。
在與哥大交易失敗后,他出版了一本建議類書籍——《如何致富》(How To Get Rich)。而他的行為似乎就像是在踐行書中提及的原則,即有一章標題為:“有時候,你得記仇。”
感 謝 閱 讀 ?? 歡 迎 分 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