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鴻雁文藝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第28次江門采風活動圓滿收官
【《大灣區時報》灣新社訊,記者許水活,通訊員曉夢、項鴻儒】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鴻雁文藝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寶安作協石巖分會開展第28次文學藝術采風交流活動,67名深圳作家跨越珠江口,以文會友、以筆傳情,在僑鄉沃土書寫春日華章。
兩天里,采風團走進江海都市農業生態公園,花卉海洋與大自然相映成趣,慢步觀察于蝴蝶蘭培育基地捕捉靈感。來到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千株榕樹獨木成林,萬鳥歸巢的壯觀景象,讓作家們文思泉涌,以自然為紙、以鳥鳴為韻,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走進新寶堂百年老企業寶樹堂陳皮,了解陳皮文化。踏入樂家老鋪,雖經百年風雨,卻仍在檐角漏下的光斑里倔強盛開。步入田園采摘當季水果或蔬菜,體驗健康生活。
22日晚,在五邑大學舉行“深江”兩地作家交流座談會,向文學院捐贈書籍。兩地作家、大學生墨香與茶香交織,文脈在思想碰撞中愈發交融,就當前文學如何發展進行了研討。
據介紹,文學院創立于1985年,是五邑大學歷史最久、培養優秀校友最多的院系之一?,F有包括碩士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三個辦學層次,2015年開始招收語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 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文學院名師薈萃文脈昌盛,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F任教師大多畢業于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85院校。文學院積極落實學校“面向地方,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積極投身五邑僑鄉文化建設,出版各類學術著作二十余部。幾年來,學院主持完成省級以上項目20余個,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6部,在省內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五邑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李翠葉表示熱烈歡迎深圳作家到文學院交流,介紹了五邑大學師生們的創作成果。江門市文聯譚定立老師談到: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個年輕的城市。江門文化資源豐富,是很多名人的家鄉,希望以后兩地文學界多交流。江門市作協副主席宋玥就江門作協基本情況做相關介紹。副秘書長黃土盛介紹了江門本地網絡文學創作及發展情況。陳鮮兒就青年作家成長談了心得體會。大三學生蔣育坤介紹了近期在《羊城晚報》上發表的散文《日長陳皮香》體會,并向在場前輩作家請教創作經驗。
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寶安區作協主席郭建勛說:“兩地作家以筆墨為舟、以文心為槳,在交流互鑒中打破地域界限,共繪時代文學的星河圖景。”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主席丁力深情寄語:“文學是流動的家書,希望這些作品能成為深江文化交流的信使。”
“全國百姓學習之星”、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文學創作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鴻雁文藝社社長、石巖文學創作協會會長王棗燕向文學院大學生們贈送自己創作出版的《一肩挑盡古今愁》《雪落梅枝頭》等書籍,當晚深圳作家向文學院捐贈書籍160余冊。王棗燕在座談會上介紹了文學藝術工作,總結說:“今晚不僅是創作技藝的切磋,更是生命經驗的互文,期待‘深江’兩地多交流,讓文學之樹如小鳥天堂的榕樹般枝繁葉茂。祝愿學生們創作自己熟悉的生活作品,多創作出好作品”。
據悉,11 年來開展文學藝術工作,主要是三大品牌:“羊臺茶座”文學藝術沙龍系列講座,以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新意,連續舉辦131期,12740多人參加;每年舉辦新春聯誼會,總結工作,表彰先進,1712多人聯歡;先后前往江西、福建、廣西、湖南、貴州、重慶、湖北、香港、澳門等地10多個省市28次采風活動,810多人次參加,與當地文聯、作家協會座談交流。同時,在文學采風中向偏遠山區貧困學校捐款贈書獻愛心,書籍18730多本,學習用品、衣物等20180多件,捐款10多萬元。
(來源:大灣區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