閿鄉有一個小廟的和尚,他看見一戶農家的耕牛肥壯,就起了歪心,每日窺伺機會,見到耕牛在荒野放牧時,就將食鹽涂在自己的頭上,讓牛舔吃。時間久了,牛對他很熟悉。
一天晚上,和尚來到這戶農家,哭訴著說:“您家的牛是我父的轉生,父親已托夢告訴我了,我想把這只牛買回去。”主人將牛趕了出來,牛一見和尚,就舔和尚腦袋,主人見此情景,就把肥牛給了和尚。
和尚將牛牽回后,就立刻殺死了它,做了許多牛肉丸,放在竹杖之中,又以靜坐不食欺騙眾人。后來有一位姓孟的知縣,仔細偵查了和尚的屎尿,揭穿了和尚的騙局。
【原文】
閿鄉一村僧,見田家牛肥碩,日伺牛在野,置鹽已首,俾牛餂之。久遂閑習。僧一夕至田家,泣告曰:“君牛乃吾父后身,父以夢告我,我欲贖歸。”主驅牛出;牛見僧,即餂僧首,主遂以牛與僧。僧歸殺牛,丸其肉,置空竹杖中,又以坐關不食欺人焉。后有孟知縣者,詢僧便溺,始窮其詐。
選自(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注釋】
1.俾牛餂之:讓牛來舔食。俾,使;餂,同舔。
2.閑習:熟習。閑,同嫻。
3.后身:佛教的說法,人死后轉世,死后又重新托生的軀體,稱為后身。
4.丸其肉:將牛肉做成肉丸。
5.坐關:即坐餓關。僧人靜坐屋中,與外隔絕,不食不語,稱為坐餓關,坐關。
6.窮其詐:拆穿和尚的奸詐面孔。
【簡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為吃牛肉,竟“認牛為父”,但狐貍再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時候,奸滑之徒,雖能得逞于一時一事,但敗露的日子并不久遠。善良的世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讓奸徒利用了你們的善良來為非作歹。
未完待續……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