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品控經,時不我待!
作者:喬治
編輯:俊逸
風品:李莉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守住合規線、敬畏消費者,每年3.15的警鐘總是振聾發聵。
今年更是節奏前移,在餐飲業率先打響。3月12日,媒體曝光楊銘宇黃燜雞后廚存在多種亂象。如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顧客食后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隔夜發黑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鮮牛肉等。事后,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楊銘宇道歉整改消息刷屏。
加上央視3.15晚會曝光的保水蝦仁,給從業者再次提了醒,食安向來無小事。這不股價連創新高的蜜雪冰城、正沖擊上市的滬上阿姨,也被曝出隔夜切片制作飲品,后廚存在其他衛生問題等。
所為何故、到底在鬧哪出呢?
1
亂象波及大單品 警惕規模陷阱
低價不是萬能藥,別丟了西瓜撿芝麻。
據羊城晚報,湖北經視“3·15特別報道”,在蜜雪冰城湖北宜昌凝聚新天地門店,店員將隔夜的檸檬切片和橙子切片藏于操作臺下,繼續制作標榜“精選鮮果”的招牌飲品。另外,門店衛生狀況令人堪憂。記者拍攝視頻顯示,店內有蒼蠅飛蟲,飛蟲甚至出現在奶茶杯蓋中。
節目播出后,當地市監部門突擊檢查時,涉事門店以“裝修”為由暫停營業,但二樓倉庫內仍被發現存放標簽混亂的原材料,已涉嫌標簽不規范,被監管扣押、立案調查。工作人員表示,315特別節目可以作為市監局立案調查的證據。
鐵證之下,蜜雪冰城涉事門店店長鄒某回應,“是店員違規,我不可能24小時盯著。”然據媒體報道,該門店一直存在衛生隱患,記者曾多次在店內看到有蒼蠅和小飛蟲在奶茶杯蓋上亂爬,其他店員表示:“這個明天可以接著用,用來蓋檸檬和橙子。”
消息一出,輿論燃了。社交媒體上,#蜜雪冰城鮮果切片常溫過夜后繼續用#、#蜜雪冰城員工稱不敢喝自家檸檬水,等話題閱讀量破億。
據羊城晚報,有消費者感嘆“以前覺得都那么便宜了,還要啥自行車,現在看到過期食材,再也不敢喝了,這只是被曝出來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呢?”
的確,即使價格便宜、被譽小鎮青年快樂水,可畢竟是實實在在喝進身體的東西,基本的衛生消費者還是相當在意!
聚焦此次涉及的冰鮮檸檬水、棒打鮮橙等,皆是蜜雪冰城當家網紅大單品,粉絲眾多、業績貢獻也多。據北京青年報,2024年前9月,蜜雪冰城在中國售出約11億杯冰鮮檸檬水。此番風波后,品牌損傷多大、業績衍生影響幾何,等待時間作答。
細觀熱搜評論,眾多網友表達了憤慨,認為食品安全是商家底線,出問題就應嚴懲,作為知名茶飲,連基本衛生都保證不了、粗放操作令人失望。不過也有部分網友選擇原諒、甚至護短稱“這么便宜,沒想到用的竟是真檸檬”、“隔不隔夜都是小節”“不是檸檬隔夜了,而是我去晚了”。
這種撕扯炸裂,往期很是少見。拋開有無水軍帶節奏,上述辯解也折射了蜜雪冰城的低價得人心,背后離不開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極致的成本控制力、以及相應品控作出的努力。但要明確的是,低價是競爭有效手段,卻不是全部。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消費者真正希望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一味為低價而低價,壓減那些不該壓減的成本;極速擴張規模、一味追求起量利益、攤大管理半徑,忽視衍生的品控風險,這會不會既損害消費者利益,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需警惕困于規模陷阱、“內卷式”競爭呢?
近期以來,政府從上到下多次表明“反對‘內卷式’競爭”。不是不要競爭,而是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倡導真正有價值的良性競爭。從這個意義出發,蜜雪冰城提供了有益經驗、也該汲取教訓。
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門店數超36,000家,2024年9月30日超4.5萬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到46479家門店。擴張速度足夠驚艷,只是相應的團隊建設、品控風控匹配跟上了么?
這不是首次食安“翻車”。據南方都市報、新快報,2024年6月,蜜雪冰城被曝門店員工脫鞋脫襪后將腳伸進水池中。再如有消費者反映,其朋友在蜜雪冰城(廣州大塘公交車站門店)購買的飲品中喝出了干燥劑。
2024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16家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通報,位列連鎖餐飲品牌榜單第二,且已連續三年上榜。
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5年3月24日,蜜雪冰城累計相關投訴8853條,主要集中在敏感的產品質量、服務方面,如“喝出蒼蠅”、“吃出生銹扣子”、“店員服務態度惡劣”等質疑。
誠然,用戶千人千面,人人滿意并不現實。上述通報、曝光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投訴也或有偏頗片面處。可是說千道萬,食安大于天、用戶口碑是發展根基。尤其“雪王”剛剛登陸資本市場,來自投資者、消費者、社會輿論的審視性必然更加嚴苛,僅靠低價是不夠的。如何扎牢品控籬笆、加強加盟商及門店網絡管理,夯實性價比、質價比、達成真正的規模效應,是一個重要新考題。
2
加盟是與非
需要新故事、講好新故事
上市路上長跑三年后,蜜雪冰城終于如愿上岸。并擺脫破發魔咒,股價表現高歌猛進:
3月3日市當天暴增43.21%;截至3月24日收盤價400.00港元,短短16個交易日,距離202.50港元發行價接近翻倍,公司總市值報1508億港幣。不過,3月12日股價下滑了5.66%、20日又下降4.9%。不管是否見頂,市場對食安事件也是有一定敏感性的。
2022年至2023年,蜜雪冰城營收分別為136億元、203億元,同比增長31.2%、49.6%,凈利潤20億元、32億元,同比增長5.3%及58.3%。2024年前九月營收187億元,同比增長21.2%,凈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42.3%。
業績強高增背后,加盟模式下的急速開店功不可沒。2020年6月22日,蜜雪冰城官方正式宣布:全球門店數量突破一萬家。2021年10月門店翻番,突破2萬家。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之前二十年的開店總量。2023年9月30日門店數超36,000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到46479家門店,超越星巴克成為全球最大現制飲品企業。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九月,“雪王”加盟商量分別為9784名、13625名、16784名及19780名。門店分別實現約228億元、307億元、478億元及449億元的終端零售額。
細分收入來源,主要是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和設備,而不是直接依賴奶茶銷售。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4年前三季,公司從加盟店的商品和設備銷售中入賬182.2億元,占總收入的97.6%,毛利率高達31.2%。
毋庸置疑,門店狂飆帶來了規模效應,但也如上所言,增加了管理半徑、品控風控難度,尤其加盟店占比99%的情況下。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輕模式快擴張,給蜜雪帶來了規模優勢、高利率回報,但門店的快速擴張,加盟商素質的參差不齊也是一個隱憂,一旦總部監管鞭長莫及,個別加盟商為壓縮經營成本而違規操作或管理不善、對品控缺乏足夠敬畏,亂象滋生就不足為奇。
深入產品面,蜜雪規模大的同時,低價單品依賴也明顯。2024年前9月,冰鮮檸檬水、冰淇淋和珍珠奶茶是銷量前三的超級單品,前五大暢銷常青款產品占其中國總飲品出杯量的約41.2%。這自然有利成本控制,可過分集中也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如此番隔夜切片翻車就涉及了大單品冰鮮檸檬水。
再者,再經典產品也會有審美疲勞,且前三爆品客單價都不高,漲價后的珍珠奶茶也只有7元。靠低價大單品策略能帶領蜜雪冰城走多遠呢。尤其上市之后、更多價值期許也意味著更多成長壓力,蜜雪冰城需要講出新故事。
客觀而言,企業也有居安思危,如2017年起相繼入局了咖啡和冷凍飲品行業,創立咖啡品牌“幸運咖”和冰淇淋連鎖品牌“極拉圖”,被外界視為第二增長曲線。
同時,發力全球市場帶來新曙光。據頂端新聞,蜜雪冰城正在規模化地將運營區域從中國拓展到全球市場。2018年在越南河內開出首店,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中國內地以外門店數量約4,800家。東南亞市場有超4,000家門店。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全球擴張為蜜雪冰城打開了新遐想,尤其上市后,這是一個誘人的資本故事。不過衍生壓力也如影隨形,出海不是度假,除了碧水晴空還有暗礁巨浪,更加考驗產業鏈供應鏈、品控風控、專業性能力。此番被曝光立案是一個可貴警鐘,提醒企業要放慢些腳步,規模速度之外,把質量品質、安全性放第一位,穩扎穩打才能真正變成“受人尊敬的百年品牌”。畢竟一旦海外翻車,影響可能不可估量。
3
單店收入下降、關店量上升
成敗皆蕭何?
類似思考的還有滬上阿姨,身處IPO關鍵敏感期,任何風吹草動、實力瑕疵都可能讓其置于風口。
再次聚焦3.15,據羊城晚報,3月14日滬上阿姨漢口城市廣場店被曝使用過期西柚粒制作楊枝甘露。店員撕下過期標簽、重新打印有效期“續命”的操作,被執法人員當場抓包。面對質疑,店員卻稱:“門店新開,沒有店長,員工比較隨心所欲。”
隨后,“滬上阿姨改過期標簽食材被人為延壽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對此,滬上阿姨將責任推給“已離職員工”,品牌督導聲稱“從嚴處理”。
只是,能否觸及靈魂,杜絕再犯仍需要時間觀察。據湖北經視直播,調查期間記者接連多次發現過保質期食材仍被繼續制作奶茶的情況。面對“我每次早上來門店開始準備營業,發現有一半的小料食材都是過保質期的,你之前開始準備營業時也是這樣嗎?”的發問,該店店員稱,“有過保質期的食材,反正就照樣用,為了節省成本。”
瀏覽黑貓平臺,截至2025年3月24日,滬上阿姨累計相關投訴2822條,產品質量服務是焦點,涉及腐爛菠蘿制茶、飲品現蜘蛛蟑螂、售后推諉等質疑。
同樣吸引眼球的,還有凌厲的擴店動作。為了進一步爭奪市場份額,2021下半年滬上阿姨將“加盟服務費費率”從25%大幅調至17.6%、2022年推出滬咖、2023年推出輕享版門店、2024年升級品牌形象。一系列組合拳下來門店一路高歌,截至2024上半年已開設8437家門店網絡。
和蜜雪冰城類似,滬上阿姨吃透了加盟紅利。2013年,創始人單衛鈞夫婦敏銳察覺到下沉城市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強,且競爭較小,是一個被忽視的市場縫隙。于是果斷進軍三四線城市,成立兩年就開出280多家加盟店,賣出8000萬杯奶茶。
截至2024上半年,8437間門店中有8409間由加盟商經營,占總門店數的99.7%。公司大部收益也來自加盟業務,主要包括銷售貨物及加盟服務。
考量在于,除了自身品控壓力,市場也是有承載力的,需警惕邊際效應。2021年至2023年,滬上阿姨新增門店數為1531家、2482家及1191家,2024上半年僅新增648家,關閉加盟店則達531家,同比增長178%、已超2023全年總和,創歷年新高。
同時單店收入也在下降,2024上半年每日平均GMV(交易總額)為3764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4189元、4109元和4270元。這對依賴加盟制的企業不是好消息。
即便如此,滬上阿姨表示,未來增長仍取決于引入新加盟商、擴大門店網絡及實現門店盈利的能力。公司的業務營運取決于加盟商的成功及與加盟商的合作。不過招股書也坦承,加盟模式面臨若干風險,此等風險包括對加盟商的控制權、加盟產生的收入、與加盟商的合作伙伴關系等。
是否成敗皆蕭何,留給時間作答。還記得2023年滬上阿姨曾喊出“萬店計劃”,如今看來目標實現起來并不容易。一方面,食安問題襲擾,讓品牌信譽蒙塵。另一方面,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導致終端銷售疲軟,壓力傳遞增加了加盟商的生存挑戰。
除了上述黑貓投訴質疑,據深圳商報讀創,滬上阿姨2023年至2024年多次因門店衛生及食品安全問題被通報,包括后廚不衛生、防蠅措施不到位等問題。
2024年10月,因不滿公司高價物料及單方面關閉門店,浙江寧波一加盟商掛出“加盟要謹慎,已傾家蕩產”橫幅,引發輿論關注。起因是加盟商聲稱,品牌方強制高價采購原料、私自外采遭重罰是其閉店主因,而滬上阿姨官方回應稱閉店源于“經營不善”。各執一詞的背后,暴露出加盟模式的供應鏈博弈與風險管理矛盾。
據中國餐飲產業研究院相關報告,2024年頭部茶飲品牌加盟費收入占比已降至20%,而供應鏈收入占比超60%,在此背景下如果品類競爭加劇導致終端銷售疲軟,加盟商成本轉嫁壓力不可小視。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新茶飲已步入淘汰賽下半場,這是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加快上市的原因所在。然而資本并非萬能藥,當增量紅利消逝,資本擴張敘事遇上個體經營者生存困境、門店品控亂象,行業粗放加盟時代也將走到盡頭,如何在規模與質量間尋找平衡,將成為整個行業面對的長期命題。
4
凈利下滑、分紅質疑
何破上市懸念
看看業績表現,并不算多夸言。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為16.4億元、22億元及33.5億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為8474萬元、1.54億元及4.16億元。
然2024上半年增速明顯放緩,營收僅同比增長6%至16.58億元,凈利則下降12.3%至1.68億元。且還獲得政府補助929.1萬元,利息收入446.6萬。若去掉這部分,增速可能更不樂觀。
招股書顯示,滬上阿姨GMV(商品交易總額)由2021年的41.61億元增加45.8%至2022年的60.68億元,2023年再增60.4%至97.32億元。但到了2024上半年增速降為16.8%。
這些表現自然不算IPO的加分項。2024年2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因六個月申請失效未能成功。2024年12月再度提交招股書,2025年1月10日證監會發布了備案通知書。
獲得實質進展可喜可賀,只是一些瑕疵仍然刺眼,比如突擊分紅的質疑聲。2023年12月,滬上阿姨宣派股息6000萬元,并于2024年1月25日前全部支付完畢。2024年5月13日,又再度向股東宣派股息15,880萬元,且在2024年5月20日便全額派付。按照持股比例計算,創始人單衛鈞、周蓉蓉夫婦可獲得1.76 億元的派息。
看看同期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是否過于豪橫了,多用些主業精進、差異化、品質化提升,改善加盟商關系,蓄力發展后勁,是否更香呢?
知名財稅審專家劉志耕表示,上市前突擊分紅容易引發外界對企業上市的目的、募資合理性、公允性方面的質疑。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對公司的長期發展及投資者的長期投資不利;擾亂二級市場正常秩序;引發對法律和會計處理方面的疑惑;影響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劉志耕進一步分析,上市前將大多數分紅給了大股東,這就將公司的資金缺口留給投資者,即公司未來的發展必須依靠投資者的資金,這會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印象。據羊城晚報,滬上阿姨在2024年沖刺港股前,賬面現金僅剩2.41億元,不足競品茶百道的1/13。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認為,IPO是對企業實力、價值底色的一次綜合考驗。從分紅、品控質疑到單店收入下降、關門量上升,滬上阿姨上市仍不乏懸念,背后折射出戰略規劃、運營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茶飲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若想成功上市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滬上阿姨必須高效查漏補缺,戰略戰術再升降。
5
做好“平衡術” 誰能笑到最后
好在整體看,賽道依然在上行區間。
以終端零售額計,全球現制飲品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989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779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5.4%。2023年至2028年增長率預計將提至7.2%,2028年市場規模11039億美元,占全球飲料市場近半份額。
其中,以中國和東南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是重要引擎。2023年至2028年間全球增速最快,復合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7.6%和19.8%,合計貢獻增量近40%,合計占比將從2023年的12.0%提升到2028年的19.4%。
從自身看,2024年以來滬上阿姨啟動了品牌5.0升級計劃,對品牌文化、市場定位和消費者心理進行了一次全面重構,重新定義“摩登東方茶”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目光。
3月18日,“蜜雪冰城改24小時營業”話題詞沖上熱搜。雖受制商場規定等,目前只有少數門店實行,但也不失為一種態度。
背后除了門店管理還看供應鏈,2024年末,蜜雪冰城和君樂寶進行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宣布合資建設“雪王牧場”,未來還將在市場拓展、產品開發、供應鏈合作等方面,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實現深度戰略合作。
可見,兩企業也有居安思危、也在自我進化。疊加行業紅利期仍在,留下的騰挪空間是查漏補缺、變得更好的最大依仗。
不過,市場競品同樣沒閑著,從強鏈補鏈到產品創新、特色差異突破,一個個動作凌厲。一定意義上說,蜜雪冰城、滬上阿姨此番食安波瀾,也折射出新茶飲業的集體焦慮。規模至上、速度至上的粗放模式正在反噬行業。
誰能率先痛定思痛、刀刃向內,優化發展模式、做好體量與體驗的“平衡術”,趟出一條即大又優更穩的新路徑,決定了下半場誰能留在牌桌、誰能活的更體面。
一場新賽跑開始了!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