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茶飲的更多可能,我們大膽地做了點嘗試。
俗話說“夏天吃姜,勝過參湯”,姜的風味雖然辛辣、刺激,但它獨有去腥、提香的功效,不論是用于美食佳肴還是甜品、飲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不,一股“辛辣”風在近些年也刮到茶飲圈,讓“酸甜苦辣咸”集于小小奶茶杯中。
01■
茶飲中的“姜”
姜,作為兼具風味特點和養生價值的食材,不論是傳統飲品圈還是在新茶飲行業都有一席之地。
經典的廣式糖水“姜撞奶”,便是用小黃姜汁與牛奶碰撞而成的奶凍,它口感嫩滑、甜中帶辣,并且還有驅寒暖胃功效,是極具代表性和認知程度的傳統甜品之一。
另外,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姜汁可樂、紅棗姜茶等傳統飲品,也是用姜搭配不同的食材,制成有祛濕驅風寒等功效的暖胃飲品。
近些年,姜也逐漸突破傳統邊界,成為茶飲的靈感源泉,越來越多的品牌將“姜”融入飲品中。
茶百道推出“仔姜鳳梨”,將仔姜的輕微辣度與酸甜鳳梨相搭配,風味十分獨特上頭。后來還推出“姜汁桂圓紅棗茶”“姜汁枸杞黑糖奶茶”等產品,將仔姜汁與桂圓、紅棗、枸杞、黑糖等食材搭配,整體風味香醇絲滑,有驅寒養生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椿風連續多年上架姜類飲品,如“暖姜玫瑰芋圓奶茶”“姜汁桂圓紅棗茶”等。另外,椿風還特別關注特殊時期的女性消費者,并推出相應活動。
百分茶的“姜棗桂三冬暖”,使用小黃姜汁搭配棗泥、龍眼、燕麥奶,被稱為“驅寒暖胃之光”。
阿嬤手作推出“姜棗乳”系列飲品,用云南小黃姜汁融合有機牛乳、紅棗、黑糖等原料,而此系列產品憑借純粹的風味備受好評。
喜茶的“南姜甘草芭樂瓶”,特別選用潮汕特色“南姜”與紅心芭樂、甘草等原料結合,其風味清爽、甘甜,南姜的清香與飲品結合十分有特點。
而在咖啡領域,不少咖啡館推出生姜拿鐵,把姜的辛辣與咖啡的醇厚、牛奶的絲滑相結合,帶來獨特的味覺體驗。
另外,擁有辛香氣息的“姜黃”,在茶飲和咖啡領域都有其身影。
古茗推出的“多維鮮活大橘”中就有姜黃的加入。樹夏也曾推出由姜黃、酸奶、芒果等物料組成的“姜黃芒果燕麥爆珠酸奶”。
姜類飲品愈發流行,一方面契合當下流行的養生趨勢,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姜獨特的香氣和辛辣感,與其他食材搭配可以創造出新穎的口感,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味覺體驗。
02■
姜的多樣的品種
不同的環境可以培育出不同品種和香氣的姜,我國產姜的地區也眾多,市面上姜的品種十分豐富。
老姜、沙姜、南姜、嫩姜、洋姜、烏姜、仔姜、姜黃、小黃姜……姜的品種數不勝數。不同的姜品種,產地和形態不同,風味也有許多差異。
我們分別采購市面上幾個比較常見并有一定特色的姜,對于它們做了以下評測——
01 生姜
生姜的外表略扁,有不規則塊狀、有手指狀分枝,表面為黃褐色或灰棕色,它的切面為淺黃色,有著大眾最熟知的辛辣,也常用于烹飪菜肴或制作姜茶等飲品。
02 小黃姜
小黃姜的外表通常比普通生姜小,外表呈略深的土黃色,表皮相對粗糙,小黃姜的肉會更細嫩,其辛辣味也會相對濃郁。
另外,小黃姜可食用、可藥用,目前,在茶飲領域小黃姜的應用率比較高。
03 洋姜
洋姜的形態呈不規則的瘤狀,表皮顏色多為褐色,內里呈現淡黃色,質地較脆。在風味上,洋姜沒有明顯的辛辣,甚至還帶有一定的甜味。
值得關注的是,洋姜還可部分替代糧食用于釀造酒精,其提取物也有一定藥用價值。
04 姜黃
姜黃呈長條狀,表皮顏色略深,內部呈現橙黃色,顏色十分鮮艷。它的香氣特殊,有輕微的辛辣味。
姜黃還是是咖喱調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用于烹飪可給食材染色和調味,磨成粉后也可以飲品中增加風味層次。此外它還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
05 沙姜
沙姜的形態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小塊組合而成,表皮淺褐色,內部顏色偏白,質地細膩。它的辛辣感相對偏低,在粵菜中使用率較多。
06 南姜
南姜的外形像樹根,體積較大,顏色較深偏紫紅色,內部多為黃白色。南姜的辛辣味較重,市面上有紅皮和白皮兩種南姜,其中紅皮南姜味道更重,而白皮南姜帶有輕微回甜。
南姜是東南亞菜肴常用的香料,可以用于制作冬陰功湯,也可用于腌制肉類、海鮮等食材。此外,市面上也有不少南姜特調茶飲、咖啡。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不同的姜在風味上的差異和特色,我們分別把以上的姜加水榨汁過濾得出姜汁(姜:水為1:2),搭配加糖熱牛奶將其制作成姜撞奶,來品嘗其風味不同。
生姜與小黃姜與熱牛奶碰撞后會成凍,它的風味和口感均相似,辛辣濃郁,有一定刺激性。
洋姜與沙姜的辛辣味偏淡,比較溫和。洋姜會有淡淡的草本植物的香氣;沙姜則是有明顯的清香。
姜黃味道十分特別,輕微的辛辣感后會有些許鮮香。
而南姜的風味是最為刺激和特別的,入口有明顯的辛香氣息,而后會有淡淡的清甜感,鼻腔處也伴隨著它似有似無的香氣,很是特別。
總體而言,不同品種的姜,形態和用途各有差異,細微處的風味也是如此。而姜的多樣風味也可給茶飲提供創新思路,利用其風味特色、地域優勢、養生功效等創造出有差異化的產品。
03■
南姜的其他應用方式
此前快報研發伙伴便用過姜黃、生姜做過飲品測試,這次我們則是嘗試使用被潮汕當地人稱為“鹵料之神”的南姜來制作飲品。
南姜刺激但有別具特點,潮汕地區通常會將南姜復配話梅、陳皮、甘草等食材制成南姜梅粉或南姜梅醬,再用來煮湯、涼拌水果等。
也正是源于南姜梅粉的靈感,我們在原始南姜汁中添加了相應比例的砂糖和海鹽,做成南姜糖漿。鹽和糖會綜合掉些許姜的辣感,咸甜的風味也給原始姜汁增添了些許層次。
我們分別用南姜糖漿制作了一款“抹茶芭樂南姜牛乳茶”和“楊桃南姜檸檬茶”。
南姜糖漿的添加量不多,但它略有“侵略”感的辛香氣息給兩款飲品增添了不少層次,姜的“辣”感在后端,而它的“辣”也十分微妙、復雜,帶有清涼的感覺,似在舌尖跳舞般,十分有特點。
此外,我們用南姜制作茉莉奶茶、檸檬茶、草莓果茶等飲品,南姜加入后,均可以給飲品帶全新體驗。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鮮南姜處理起來不大方便,它含水量低,榨汁后很容易沉淀,不易保存,并且南姜的風味也相對刺激,對辛辣味敏感的人群或許會對這類飲品引起不適。而市面上的能采購到的南姜梅粉、南姜梅醬或原汁等物料更適合應用飲品中。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與探索,姜不會再局限于“去腥提味”。未來,或許它也會配角升級成主咖,不僅能在風味上為飲品提升亮點,也能應用其功能訴求、文化屬性,為品牌們提供差異化賣點。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不同品種的姜,并用南姜做特色茶飲,大家嘗試過那些姜味飲品?姜還能怎么做?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