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爆發式增長,中國正掀起新一輪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建設選址成為決定數據中心業務成敗的關鍵。
春節后,各省市縣密集啟動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項目選址,但這一進程正面臨核心矛盾——高電力供給需求與低碳降本要求的雙重挑戰。
據《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 50174-2017),IDC選址需滿足電力充足、通信暢通、災害風險低等硬性條件,其中電力成本占運營總成本的56%-70%,而高密度算力場景(如AI訓練)電費占比可突破70%,尋找更低成本的電力供應,決定IDC盈虧和投資規劃。同時,國家陸續頒布相關政策,要求IDC項目必須節能減排,高比例使用綠電。
所以,如何破解“既要高能耗、又要低碳排,既要高產出,又要降成本”的難纏矛盾,成為行業焦點。
垃圾焚燒發電廠:被低估的IDC“黃金搭檔”
近期,清氣團智庫研究報告顯示,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已成為,火電廠、水電站、風光電場、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等四類能源基礎設施中,最符合IDC數據中心建設的選址地點。
當下,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正成為IDC選址的最優解。
電力穩定與低碳雙達標:大多數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年均運行超8000小時,供電連續性遠超IDC最低6000小時標準;綠電認證覆蓋率達100%,滿足2025年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綠電占比80%的政策要求。
區位與成本優勢:鄰近城市核心區,交通便捷;隔墻售電模式降低輸電損耗,也無需建設大規模儲能輔助項目,綜合成本較風光電低30%-40%。
環境與安全適配:超低排放(優于歐盟2010標準)、花園化廠區、封閉式高等級廠房、周邊環境優越,并規避傳統火電的長距離消防隔離限制。
用地成本+基礎設施成本: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一般有大量空閑用地,且土地成本價格較低,同時,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存在,也帶動了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主干水電網、交通道路和通訊基礎設施,都已齊備。
最關鍵的是,中國垃圾清潔焚燒發電行業,在生態環境部幾乎是“變態式”的全球超強監管,以及大量鄰利技術和工程改造系統工作之下,相當數量的城市項目,排放控制已經優于歐盟2010標準,已經成為環境綜合排放超低,整體環境優美的公眾開放設施和社區公園,其周邊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完全能夠達到符合IDC項目建設選址的環境標準。
清氣團智庫通過大數據模型結合政策研究發現,全國1007個垃圾清潔焚燒項目的適配篩選,其中111個項目脫穎而出,其綠能與環境質量優勢,都已嚴格達到選址標準,直擊IDC痛點。
以浦發環保旗下的上海黎明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其排放控制標準已經大大優于歐盟2010標準,該項目距離數百米外,已經開始興建上海黎明智算中心。智算中心就近利用垃圾焚燒電廠的余熱蒸汽與綠電供應,目標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40%,碳排放減少60%。
政策紅利與技術革命,垃圾焚燒與IDC雙向奔赴
3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2025年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達80%。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綠證核發主力,政策傾斜顯著。
與此同時,技術迭代加速IDC與能源設施耦合:
余熱梯級利用:溴化鋰制冷、LNG相變余冷技術將焚燒廠余熱轉化為IDC冷卻資源,PUE可降至1.1-1.3;
混合供能模式:“綠電+蒸汽+熱水”多能互補,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至75%以上。
同時,許多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正在上馬AI智算控制系統,對原有脫胎于傳統火電的AGC和DCS等自動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如果有IDC數據中心的就近加持,能夠給升級換代工作更多的算力支持,更快的使其正常投運,更好的為垃圾焚燒清潔發電廠提質降本增效,提供更多助力。
行業洗牌:從“能耗內卷”到“綠電競速”
然而,挑戰仍存
標準空白: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與IDC的供能接口、安全協同尚無國家標準;
資本門檻:一體化項目初始投資較傳統IDC高15%-20%,需政策補貼與金融工具創新支持。
對此,清氣團智庫接下來會聯合行業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一起群策群力,就目前存在的問題展開對話,呼吁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和政策支持。
行業專家指出,垃圾焚燒發電與IDC的深度耦合,不僅重塑算力基建邏輯,更將催生新業態:城市能源中樞:焚燒廠轉型為“電、熱、算”三聯供樞紐,破解大城市能源與土地約束;碳資產運營:綠電交易與碳配額結合,IDC運營商可年增千萬級碳匯收益。
IDC與垃圾焚燒產業協同發展帶來五大紅利
清氣團智庫首席分析師晏磊強調:“這場算力之爭,背后更多是綠色能源的爭奪戰,誰率先構建綠電與算力的共生體系,誰將在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主導權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政策與投資紅利?!?/strong>
晏磊認為,對于垃圾焚燒企業來說,一定要深度參與這場算力革命,力爭IDC項目能夠在自己旗下更多項目周邊落地,這在未來的幾年內,能夠在以下方面,為企業快速帶來大量紅利。
- 產業集聚效應驅動多元收益 IDC中心就近落地將加速區域產業集群化,垃圾焚燒企業可依托區位優勢拓展熱電聯供、余熱梯級利用等業務,形成“能源+數據”復合收益模式,顯著提升營收及利潤彈性。
政策紅利釋放資源效能
作為政府重點保障項目,IDC配套的垃圾焚燒廠可優先獲取電價補貼加速結算、技改專項資金扶持及優質垃圾燃料配額,同步強化環保合規管控(如拒收非合規垃圾),政策傾斜直接優化企業現金流與運營效率。
- 資本市場賦能企業價值 綁定IDC的上市焚燒企業可通過“綠色算力”概念強化ESG敘事,提升機構投資者關注度;項目規?;涞貛淼拿襟w曝光與業績增長預期,將有效驅動市值管理與融資能力升級。
- 能源-算力閉環降本增效 搭載AI系統的焚燒廠與IDC深度協同,可實現綠電直供、余熱制冷等資源互換,降低IDC冷卻能耗(PUE優化至1.2以下)及焚燒廠碳處理成本,構建“以能哺算、以算優能”的零碳循環體系。
- 社區治理緩解鄰避困局 IDC集群推動周邊市政升級與環境美化,疊加焚燒廠超低排放技術背書,可重塑社區認知,降低鄰避抗性,為企業長期穩定運營創造社會認同基礎。
清氣團智庫IDC研究報告: 111個垃圾焚燒項目獲評“綠色算力黃金選址”
清氣團智庫聯合上海青悅,基于全國1007個在運垃圾清潔焚燒發電項目,首次建立IDC選址多維度評價體系,篩選出111個“綠電-算力”適配標桿項目,其核心優勢如下:
超低排放認證:2024年五項煙氣指標(煙塵、NOx、SO2、HCl、CO)日均值全面優于歐盟2010標準,AQI指數穩定“優級”,環境質量達IDC建設硬性門檻。
連續供能保障:年均運行超8000小時(停爐時長≤30天),供電可靠性較IDC基礎要求(6000小時)提升33%,可支撐高密度算力負載。
技術穩定性背書:爐溫持續≥950℃(二噁英趨零排放),蒸汽產能效率達行業TOP10%,實現“電-熱”雙能高效輸出。
數據來源:清氣團智庫《中國垃圾焚燒電廠IDC適配性研究報告(2025)》
政策參考:《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改能源〔2025〕262號)
文 | 高級分析師 寧旺輝
編輯 | 晨雨
圖片| 清氣團整理
本文系【清氣團|固廢展望】獨家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走訪《垃圾焚燒的中國方案》入圍企業 || 走訪《垃圾焚燒的中國方案》入圍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