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2025年國際婦女節“為所有婦女和女童:權利、平等、賦能”的全球主題,聯合國駐華系統發起了線上故事征集活動,希望通過豐富、多元且富有力量的敘述,讓更多人聽到婦女和女童們的心聲,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推動性別平等與婦女賦權的行動中。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北京+30)鼓勵了無數中國青年投身于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的事業當中。2025年,聯合國婦女署最新發布的《“6+1”北京+30行動議程》將青年人置于所有行動的核心位置,以加速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中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14至35歲的青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8.4%,約有4億人。《中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賦能青年人,提升青年女性領導力,對于應對全球挑戰、推動更加平等和多元的未來至關重要。
今天的投稿人是任娜瑛。
得到的越多,
我們越害怕失去
2015年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那一年我22歲。12月,我在上海一條空曠的街道上接到電話。電話的另一頭是羅德獎學金中國第一任秘書長。他告訴我,你成為了中國首屆四位羅德學者之一。那時的我,從大二開始就參與性別平等的工作,和幾位伙伴共同設立了幫助多元性別社群伙伴的青年組織。滿懷促進性別平等夢想的我,很快飛往牛津,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學習生活。
2018年畢業的時候,我需要做出選擇。是先進入所謂主流行業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未來再進入性別公益領域,還是直接從這個“小眾”的領域開始做起。當時我身邊很流行一個觀點:先變得有錢有勢,再回饋社會,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影響力。然而,滿懷性別平等夢想的我,需要定義影響力是什么,也需要選擇自己在性別平等事業中的位置。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優秀”,得到主流價值的認可。但是得到的越多,我們越害怕失去。其實我也一樣。我們總被引導著走向更發達的地方“光宗耀祖”,而不是留在家鄉“隨遇而安”。
那時,我想起的人是我的姥姥。她是一個貧困家庭的二女兒,年輕時被關在家里,不被允許參加高中的升學考試。最終她在老師的幫助下逃出家門,無畏艱難和阻力奔向考場,考上師范,用教育改寫了自己的命運。是她一直告訴我,飛吧,飛得更高更遠吧。你想做什么,你就去做!
性別平等是宏大的,
但是對于個體而言,是非常具體的
我知道我希望推動的事業,是不存在于傳統的工作選擇中的,所以我們需要公益創業。為了推動私營部門了解性與性別、反家暴、反性騷擾等議題,我和合伙人跑了100多家企業,游說商業伙伴參與多元共融的工作。
性別平等是宏大的,但是對于個體而言,是非常具體的。對于許多人來說,工作時間在人生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就業和職業發展中,女性和性別多元群體仍面臨多重挑戰,比如招聘中的性別歧視、職業晉升受限、職場性騷擾和性別暴力等。如果女性無法平等地參與工作,無法在包容和安全的職場環境中工作,性別平等是很難實現的。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找到一群勇敢的伙伴在職場中站出來,推動職場環境包容度與性別友善度提升。
另一方面,個人又往往具備改變環境的力量。在各行各業遇到的職場包容倡導者,最終與我們一同推動了私營部門更深入地參與性別平等實踐。從職場多元共融培訓和工作坊,到鼓勵企業支持性別公益組織——企業伙伴們從推動自己的職場更加包容,到走向公司之外,去往性別組織做志愿者、為性別組織籌款,進一步為性別平等貢獻力量。
參與“北京+30”,
我為更多性別公益組織募集資金
社會進步的道路上,我們面臨的環境是多變的。但是,當我們與那些更缺乏認可、發展與發聲的邊緣社群站在一起時,我們看到的世界將是超越時空限制的新新宇宙。
在去年11月,我有幸參加了”北京+30” 亞太區域部長級會議和青年、社會組織會前會。我看到亞太地區在過去30年在性別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今天,在氣候變化逐步威脅到人類生存的今天,性別平等視角變得格外重要。這樣的視野,是從邊緣向中心看的視角給我帶來的。
我也被亞太其他地區的性別平等推動者所感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我一樣關注性別多元歧視與暴力的伙伴,在會場組成工作小組,共同爭取議題在不同子區域以及在會場上的發言機會。伙伴們分頭行動,尋找委員會成員進行游說的過程里,我看到了亞太青年為本地區爭取性別平等進步的熱忱。
未來,我計劃開展兩方面的性別平等工作。一方面,我感興趣持續為中國的性別組織拓展資金,增進資方對于性別平等議題的了解和關注,為更多性別公益組織投資,創造長遠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我計劃推動性別組織的能力建設,尤其是在近期生成式AI(GenAI)的發展中,數字性別鴻溝非常值得關注。我希望可以推動性別組織基于自主學習和朋輩互助的AI賦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大步向前。
每一個青年,都是中國的未來。無論你是潛在的投資者,還是投身公益領域的伙伴,無論你來自企業或是社會組織,我們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共同倡導性別平等。在紀念《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之際,希望我們能一起攜手推動更加平等、包容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