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的老中青校友看望劉道玉老校長,帶來一份特別的禮物——易中天教授的題詞。
武漢大學坐落于美麗的珞珈山,因此謙卑的劉道玉校長,總是以“永是珞珈一少年”來勉勵自己和學生。于是易中天教授以“曾經華夏千雛鳳”為上聯,致敬劉道玉校長培養大批才俊的偉業。
劉道玉被譽為“當代蔡元培”、“70年來最好的大學校長”。1980年代他擔任武大校長期間,披荊斬棘、兼容并包、愛才如命、敢作敢為,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武大因此成為世界名校,培養出楊小凱、易中天、鄧曉芒、陳浩武、趙林、雷軍等等一大批青年才俊。其中,楊小凱、易中天對劉道玉的恩情銘記最深。
◎楊小凱和易中天的伯樂
生前曾被兩次提名諾獎的經濟學家楊小凱,若沒有遇到劉道玉,早就湮沒無聞。
楊小凱18歲因寫大字報《Z國向何處去》,被判刑10年,在獄中自學成為經濟學家。1980年,他考上社科院研究生卻沒被錄用,眼看一輩子只能做印刷工人。
為了保護楊小凱,劉道玉承擔的風險最大。劉道玉將這個“反革命分子”聘為講師,并幫他解決了平反和戶口問題——據說他的“反革命材料一尺多高”。后來楊小凱被推薦去普林斯頓讀博士,又因為政審問題被阻。是劉道玉寫信到中央,才讓楊小凱得以赴美,幾年后又設法讓他們一家團聚。
1981年易中天在武大畢業,本來必須回新疆,但他是胡國瑞的唯一嫡傳。于是胡教授找到劉道玉校長,要求必須讓易中天留校。
為了讓易中天留校,劉道玉經歷的波折最多。他去教育部求了好幾次,又動員五個本科生去新疆,才換來易中天留校。所以易中天一生最感激導師和校長。
◎《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一位教育斗士的靈魂之書
教育的重要性從來不需多言,它不僅關乎整個國家社會,更關乎每一個個體的靈魂與思想自由。
易中天說:“劉道玉不是一個圣人,他是一個戰士。我們肯定劉道玉,其實是肯定改革,懷念劉道玉,其實是呼喚改革。改革是沒有任期的。唯其如此,劉道玉才成為了‘永遠的校長’。”
1988年,劉道玉因改革步伐太大被罷免,卻無怨無悔,也多次拒絕做官,只嘆壯志未酬。如今,92歲的他筆耕不輟,將畢生心血化為《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字里行間滿是赤誠與擔當。
先知書店獨家銷售的這本書,不僅有80年代教育改革的親歷回憶錄,還有他一生的教育理念,最后一章還有他未竟的改革計劃。全書娓娓道來、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尤其是他那份未完的“第二個五年改革規劃”,對于今天的中國仍是一劑“醍醐灌頂”的猛藥。
另一本教育思想新書《珞珈子規啼》,是劉道玉親自編選的一本隨筆集,對每一個關心教育的人,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老先生在序言中說:“90篇文章,有的是學術性的論述,有的是有感而發,但都是我真實思想的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