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作為滿清名臣,創立了清末最負盛名的軍事力量——湘軍。要說對他幫助最大的兄弟莫過于他的九弟曾國荃,因善于挖壕圍城,人送外號“曾鐵桶”。兄弟二人,歷經12年,終于攻克鐘山,合圍天京,打下太平天國。但是二人的結局卻不太一樣,曾國藩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而曾國荃卻遭到貶斥,被打發回原籍。究其原因,竟是一個奏章惹的禍。
“廉、勤、公”的曾國藩
01
道光二十八年,曾國藩在京城創下了“十年七連升”的仕途紀錄。從一個小小的翰林院庶吉士連越十級,直到二品大員吏部左侍郎。一時春風得意,事事順心。然而,二品大于對于出身普通耕讀家庭的孩子來說,似乎就到頭了。如果沒有特大功績,仕途之路再往前走,幾乎沒有希望。
3年后,咸豐登基,同年洪秀全起事。曾國藩因上書直言不諱指出新帝過失,惹得新帝大怒,將其奏折都扔到了地上。第二年,曾國藩因母親去世,回家丁憂。如果沒有什么大事,曾國藩作為漢臣,可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會不會被重新啟用,也是未知。
太平天國的迅速崛起讓曾國藩又看到了仕途前進的機會。由于多年的養尊處優,滿清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軍與綠營早已喪失了戰斗力,面對并沒有正規訓練的農民起義軍居然節節敗退。清政府無奈之下,大肆懸賞地方自己組織武裝力量來絞殺太平軍。曾國藩在家丁憂期間,積極奔走在各方勢力之間,利用各種關系,廣招兵力,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這就是后來消滅了太平天國,挽救了瀕危的清王朝的湘軍雛形。
當時的湘軍和配備的四門大炮
02
為了這支軍事力量,曾國藩殫精竭慮,幾乎傾盡所有。親自訓練,設計配置先進武器。他嚴肅軍紀,獎罰分明,立志建立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新型軍隊。
咸豐四年,近兩萬湘軍與太平軍展開了正面交鋒。戰事之初,這支剛剛組建的湘軍接連受挫。岳州戰事、靖港水戰全部戰敗,曾國藩大受打擊,花費了大量金錢,拿著最先進的武器,受著最嚴格的訓練,居然接連失敗,一時想不開,竟然投水自盡。幸虧后來被手下救回。撿回一條命的曾國藩因戰事失利,被朝廷革職查辦。
曾國藩并不氣餒,重新整理心情,規整軍隊。主動出擊太平軍,打算背水一戰。黃天不復,曾國藩接連攻陷岳州、城陵磯,擊殺太平軍將領曾天養。也因此重新獲得朝廷賞賜三品頂戴。接下來,受到鼓舞的湘軍又頻頻取得勝利,接連攻下武昌、漢陽兩大城市。曾國藩因此重新戴上二品頂戴,并被任命為湖北巡撫。
曾國藩是個進退有度的人,接連擢升并沒有讓他沖昏頭腦,他極力推辭湖北巡撫之位,滿清政府轉而封他為兵部侍郎。之后,曾國藩又取得了幾次小勝利。
拿著火槍的湘軍士兵
03
咸豐六年,曾國藩被太平軍團團圍在南昌,對外聯絡全被切斷,四面楚歌,危在旦夕。他的左膀右臂羅澤南此時又死在軍中,情況十分危急。這個時候,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站出來,招募兵勇3000人,直奔江西,救援曾國藩。曾國荃采取挖壕筑壘的戰略,實行長圍久困之策。攻打下吉安。這時恰逢石達開被調走,曾國藩因此免遭一難。
曾國荃憑借此次戰役,率領自己的吉字營,成為了曾國藩湘軍中的嫡系,備受照顧。曾國荃本人也很爭氣,在對太平天國的戰役中,屢次得勝,從此,曾國藩將這個弟弟不僅當作親人,更是戰場上的左膀右臂,政治上的盟友!
咸豐十一年,曾國藩定下三路軍隊同時發難,形成共同圍剿太平軍的計劃,他將最難攻打卻也是功勞最大的任務——攻打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交給了曾國荃,兄弟二人幾乎同進同退。
曾國荃在攻打天京的時候,想一人獨攬功勞,于是貿然率軍攻打,接連的勝利沖昏了曾國荃的頭腦,他沒有聽曾國藩的囑咐,直逼天京城。卻不知已經陷入孤立無援的險境。曾國藩十分擔心,寫信給他:不要代天主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太功利,看淡些反而能更清楚的分析當前的形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他還勸弟弟:即使攻下南京,也不要居功自傲,功名富貴,都是浮華。
但是曾國荃卻不以為然。他拒絕了曾國藩派來增援的李鴻章,謝絕了“常勝軍”的支援。一人獨自想借此次大功顯名于世。不料,趕上大瘟疫,湘軍元氣大傷,期間曾國荃以寡敵眾,力戰四十六晝夜,幾次差點死在戰場上,用慘痛的代價打了幾次勝仗。卻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若不是曾國藩部下將天京包圍了,曾國荃的結局還不知道怎么樣呢。終于,天京城的城墻被三萬斤火藥炸塌了,天京陷落。歷經兩年時間,太平天國,終于被湘軍打敗。
04
這次勝利,曾國藩與曾國荃都可以說是功勞不小。二人回到北京之后,要將戰爭的經過情況奏報給皇帝。曾國藩在奏折中,將打下太平天國的功勞全部歸于朝廷,皇帝的英明,朝臣的效忠,絲毫沒有提到自己的奉獻。而曾國荃,卻在奏折中大肆夸耀自己如何英勇,如何艱難,甚至在奏折中明確表示,朝廷應該賞賜自己。
滿心歡喜等待賞賜的曾國荃沒有想到,等來的不是升官、賞賜,而是朝廷的詰難。因為他為人高調愛搶功,遭到了很多人的嫉恨。有人上報朝廷,說曾國荃在攻打天京城的時候,將太平天國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全部運回自己湖南老家。朝廷連年打仗,急需資金,于是有人質問曾國荃,這么多的錢財怎么就自己貪污了呢?曾國荃卻上報,太平天國根本沒什么財富,自己一毛沒拿。這下惹怒了同治皇帝。不僅沒有給他升官,還想給他治罪。
曾國藩情急之下,想到了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他在事情爆發之前,說弟弟因打仗身有重病,已經不能再任官掌權了,希望皇帝念他為國盡忠多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允許他開缺回原籍。皇帝賣了曾國藩一個面子,允許曾國荃開缺回原籍,并沒有在追究他。
清朝滿族官員病假并不受影響,不停俸祿,病好就可以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作為漢官的曾國荃卻不一樣,被開缺回原籍之后,再想當官,那就得吏部重新選拔。這一下子無異于一擼到底。
而曾國藩因言辭懇切,不居功不自傲,反而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并賞戴雙眼花翎。他的仕途就此更上一層樓。
曾國荃
05
兄弟二人在處理事情上,皆抱有不同心態。曾國藩心胸豁達,生性淡薄,性格沉穩;而曾國荃卻急功近利,性格急躁,貪戀錢財。
曾國荃總是想用高官厚位,金銀財寶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率領的湘軍,每打完一個勝仗,都會在當地燒殺搶掠,將自己的腰包塞得鼓鼓的。曾國藩的后代曾說,這個叔叔每打一個勝仗都會拿很多錢財回老家,買大片的田產,蓋大片的房子,頗有點向宗族里人炫耀的意思。
反觀曾國藩,無論他官做得多么大,地位多么煊赫,權力多么滔天,都沒見他回老家買過一片瓦。二人高下立見。由此,曾國荃被貶,曾國藩升官就不難理解了。朝廷需要的是曾國藩這種心懷天下,內心純凈,淡泊名利的人。
06問渠說
從古至今,心胸寬廣,淡泊明志之人都會有一番成就。因為這樣的人 不會被一時成敗所左右,他們知道,無論什么樣的成績,都會成為過去,人不能坐在功勞簿上沉醉其中。為人處世,要有一顆平常心,得之淡然,失意依然。歷盡千帆,不改初衷,牢記初心,才能成就非凡的自己。
我是問渠,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別忘了關注呀,每日更新,與您共同以史見自己。歡迎您給我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