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種觀點,“農民本來就沒交養老金,現在能發一百多就不錯了!”這種觀點評論區也有很多,今天就將這個事情講清楚!
農民不配領養老金?揭開中國養老保障最殘酷的真相:誰在吸吮土地的血脈。當“農民沒交社保”的謬論盛行,誰還記得他們用血汗澆筑的共和國糧倉?
一、被偷換的概念:農民真的沒有“繳費”嗎?
“農民沒交社保,憑什么領養老金?”這種論調的背后,是對中國工業化進程的集體失憶。當我們翻開歷史的賬本,會發現:農民不僅交過“社保”,甚至是以更沉重的方式。
統購統銷時代的“隱形社保”
1953-1985年,國家通過統購統銷制度從農民手中多提取了7000億斤糧食,相當于同期商品糧的21.3%。經濟學家周其仁測算,這相當于每位農民每月繳納了工資的32%作為“特殊社保”。河南老農李德順保存著1978年的交糧憑證:“那年我交了2000斤小麥,自己全家吃紅薯,城里工人卻拿著糧票換白面。”
土地征收的萬億級貢獻
2003-202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累計達67萬億元,其中70%來自農地轉用。江蘇昆山農民周建國被征的6畝地,如今建起市值50億的工業園區,而他只拿到18萬元補償。這些土地增值收益本該反哺農民養老,卻流向了城市建設。
農民工的“雙重繳費”
2.9億農民工在城市繳納養老保險,卻因戶籍限制無法足額領取。人社部數據顯示,農民工養老保險平均斷繳率高達78%,企業實際繳費工資基數僅為應繳額的43%。這相當于每個農民工職業生涯至少被克扣15萬元
養老權益。
二、撕裂的真相:制度性歧視的三重原罪
那些聲稱“農民沒交社保”的人,刻意忽視了中國養老體系的結構性不公。
“視同繳費”的雙重標準
城鎮職工1992年前的工齡可折算為社保繳費年限,而農民在集體化時期(1958-1984年)的27年勞動卻不被承認。按照中國社科院測算,若將農民工齡折算為社保年限,每位60歲以上農民應額外獲得每月800元養老金。
財政投入的致命失衡
2023年全國社保基金支出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占7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僅占6.3%。這種分配格局意味著,農民創造的67萬億土地增值收益,最終補貼了城市退休群體
3.土地價值≠養老保障
農民人均土地貢獻達38萬元,但養老金僅為其0.3%。當城市居民享受土地財政帶來的地鐵、公園時,被征地農民每月僅獲300-800元補償,不及土地增值收益的0.3%。
三、數據會說話:農民養老金的五大不等式
貢獻≠回報
農民貢獻了國家糧食安全的100%,卻只獲得養老財政投入的6.3%。
勞動年限≠保障年限
27年集體勞動不被承認,而城鎮職工8年知青經歷可折算社保 。
人口占比≠資金占比
農村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57%,卻只獲得養老支出的23%。
生存成本≠養老金水平
農村老人每月最低生存需600元,但基礎養老金僅123元。
歷史債務≠當代責任
1950-1990年代,農民通過“工農業剪刀差”向工業轉移7000-8000億元財富,相當于同期工業固定資產總值的2倍 。
四、專家的怒吼:清華教授李稻葵的驚天測算
“將農民集體勞動年限折算為社保繳費,中央財政每年只需多支出4000億元。”李稻葵團隊研究顯示,這僅相當于2023年土地出讓金的6%。
具體方案包括:
工齡折算
:1958-1984年集體勞動,每年折算1.5%繳費指數;
糧食統購
:每交售100斤糧食折算3個月社保繳費;
土地貢獻
:每畝被征農地折算10年社保繳費。
在河北正定試點中,78歲老農王德發通過折算集體工齡,養老金從123元躍升至680元。
五、農民的尊嚴:我們不要施舍,只要公平
與公務員對比
河南農民工作40年養老金123元,等于科級干部退休金半天的利息。
與城鎮職工對比
農民繳納農業稅相當于月工資的32%,卻只能領取1/15的養老金 。
與國際標準對比
中國農民養老金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僅為12%,而日本為35%,德國為41% 。
六、破局之路:拿什么償還1.8億農民的養老債?
工齡折算養老金
將1950-2006年集體勞動年限按每年1000元標準折算,70歲農民可一次性獲得2-3萬元補償 。
土地收益反哺
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5%注入農村養老基金,可使基礎養老金提升至500元/月 。
財政制度重構
中央財政承擔基礎養老金70%,建立養老金與糧價聯動機制,糧價每漲10%,養老金同步上調5% 。
結語:農民的“養老尊嚴”不該是選擇題
當我們在超市購買5元/斤的大米時,是否想過這些糧食背后,是一代農民用青春和汗水澆筑的“隱形社保”?他們未曾簽過勞動合同,卻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了對國家發展的“繳費”。
今天,我們呼吁:
請將“視同繳費”覆蓋1.8億農民,承認他們用青春澆筑的中國奇跡;
請建立工農業剪刀差補償基金,讓土地財政反哺最初的奉獻者;
請記住,沒有農民餓著肚子交公糧,就沒有今天的工業化與城市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