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30%的崗位將被AI替代?”
“全球企業平均壽命只剩3年?”
“開會時領導一說話,全員秒變‘靜音模式’?”
3月22日,第六屆交大安泰人力資源發展論壇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余天雯以《構筑人才基業——BANI時代下的企業破局之道》為題,攜手多位專家共同討論BANI時代企業的破局路徑。
作為服務過多家企業的組織轉型專家,她以生命科學、先進制造行業為切口,拆解“脆弱性、焦慮感、非線性、不可知”的生存挑戰。關于企業如何跨越周期波動這一行業命題,余天雯分享了她的獨到見解。
論壇核心觀點回顧
NO.1BANI時代
從“脆弱求生”到“韌性進化”
在“脆弱性(Brittleness)、焦慮感(Anxiety)、非線性(Nonlinearity)、不可知(Incomprehensible)”交織的BANI時代,企業的生存法則被改寫。經調研,全球企業平均壽命從2000年的12.5年驟降至2025年的不足3年,疫情、技術顛覆和供應鏈斷裂等“黑天鵝”事件加速了這一趨勢。余天雯指出AI技術正在引發更深層的焦慮:2030年全球3.6億人可能因AI失業,重復性崗位及數據分析類崗位首當其沖。
然而,危機中亦存轉機。非線性增長成為新常態——如《哪吒》導演餃子的逆襲,印證了“爆發式成功”的可能性。企業需從“預測未來”轉向“構建反脆弱性”:平衡短期業績(“藍藥片”)與長期組織能力(“綠蘋果”),并重塑員工心智,從“打工者思維”升級為“愿景家思維”。
NO.2成熟企業
對抗“組織心病”,破解改革困局
成熟企業變革失敗根源在于“組織對抗性文化”。余天雯在論壇上與我們分享了某千億規模的企業案例:CEO計劃用AI替代數千員工,引發中基層強烈抵觸。還有一位千億企業總裁與她分享過:“跟不上數智時代發展的人,很有可能會被無情碾壓于時代車輪之下”。她表示,持有這種觀點的企業高層領導實則不在少數,這一方面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激勵、擁抱變革、持續學習,另一方面也提醒眾多企業和組織要警醒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在降本增效的同時造成大量人員失業,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也可能會損害企業聲譽。
NO.3成長型企業
整合式轉型,平衡“敏捷與穩定”
余天雯強調:“一家企業要想從20-30億增長到200-300億,既需要‘藍藥片’業務舉措推動增長,又需要‘綠蘋果’培本固元,助力企業高質量健康成長,成為基業長青而非曇花一現的優秀企業。”
“人才與業績并重型”企業的經營收入在2020-2022年疫情期間年均增長8%,資本回報率比單純“業績驅動型”企業高2.7倍,關鍵的管理動作包括:持續人才招募、在人才發展與能力建設方面持續投入、盡量避免裁員——這些投入看似很難產生短期效益,實則是對抗BANI時代焦慮與脆弱的最穩固的護城河。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
編輯、排版:蒙瑤
責任編輯:傅作剛
- End -
課程咨詢
公開課:孫老師 021-52301088
政府、企業定制:李老師 021-52301043
深圳項目:鐘老師 13128948946
閱讀更多
關注“交大安泰高管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