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財政部馳援四大銀行消息爆出——
財政部出資總額5000億元,全額認購中國銀行(1650億元)和建設銀行(1050億元)的新發行股份,并包攬交通銀行(1124.2億元)和郵儲銀行(1175.8億元)超過90%的增發股份。
通常認為,財政大規模注資銀行已有三次——
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四大行,剝離不良資產。
2003~2007年:通過匯金公司注資并推動國有行上市。
2025年:本次新一輪大規模為銀行進行資本補充。
本輪財政大規模馳援銀行,被認為有多方考慮,包括:對國際金融格局的適應,對當下銀行低凈息差影響的資本補充,更有力地服務實體經濟等。
同時,也包括對系統風險的防范,即在當前房地產債務風險和地方融資平臺轉型壓力下,注資為銀行提供風險緩沖墊,增強化解潛在不良資產的能力。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也剛剛發布了2024年年報。從年報可見,雖然四大銀行的不良率保持穩定,但不良貸款規模在2024年繼續增長,4家總計為8054.68億元,較2023年增長538.59億元。
下面分別呈現2024年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由此感受當前經濟形勢下,四大銀行各自的不良壓力及相關變化。
中國銀行
不良貸款總額2687.81億元,同比增加155.76億元。
不良貸款率1.25%,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主要風險呈現在:房地產行業(絕對值和不良率居首位,是減值損失的最大貢獻者)、個人貸款(尤其非住房類)、建筑業(不良率上升較快)。
1.房地產行業:不良率從5.51%降至4.94%,略有改善,但仍遠高于中國銀行各貸款行業平均1.25%水平,477.99億元不良貸款金額,也在該行境內企業貸款中最高。
2.個人信用卡:不良率雖從1.83%略降至1.73%,但仍較高,不良貸款額102.72億元,反映居民消費貸還款壓力。
3.其他個人貸款:不良率由1.29%上升至1.73%,考慮消費貸、經營貸等,可能與就業及收入波動相關。
4.商業及服務業:占貸款規模14.78%,不良率由1.5%下降至1.36%,但不良金額從413.12億元上升至432.74億元。
5.建筑業:不良率從1.08%上升至1.43% (與房地產關聯度高) 。
建設銀行
不良貸款余額3446.91億元,同比增加194.35億元。
不良貸款率1.34%,較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
公司類貸款2386.87億元,是不良主要來源,占比69.2%,但不良率從1.88%降至1.65%,顯示風險狀況有所改善。
個人貸款不良金額從570.94億元升至871.8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2.7%,不良率從0.66%升至0.98%,提醒警惕居民端償債壓力。
主要風險呈現在:房地產(高不良率但邊際改善)、批發零售業(風險快速暴露)、個人信用卡及經營貸(居民端壓力顯著)。
以產品劃分
1.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從1.66%升至2.22%,為建設銀行各產品中最高,不良金額從165.41億元升至236.80億元,增長43.1%,反映居民消費貸還款壓力。
2.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從0.95%升至1.59%,不良金額翻倍,從74.24億元升至162.82億元,與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經營承壓有關。
3.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從0.42%升至0.63%,不良金額從268.24億元升至387.35億元,增長44.4%。
4.其他貸款:不良率高達3.94% (2023年為2.87%) ,可能為高風險小額貸款或表外業務轉入。
以行業劃分
1.房地產業:不良率4.79%,為建設銀行各貸款行業中最高,但較2023年的5.64%有所下降。不良金額從481.58億元減至435.18億元。
2.批發零售業:不良率從1.91%升至2.49%,不良金額從259.07億元升至347.25億元,增長34.0%,顯示消費復蘇乏力、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3.建筑業:不良率從2.63%小幅升至2.75% (與房地產風險傳導有關) 。
交通銀行
不良貸款余額1116.77億元,同比增加59.89億元。
不良貸款率1.31%,下降0.02個百分點。
公司類貸款818.38億元是不良主要來源,占比73.3%,但不良率從1.65%降至1.47%。
個人貸款不良金額從201.23億元上升至298.2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8.2%,不良率也從0.81%升至1.08%,需要重點關注。
主要風險呈現在:住宿餐飲業(極端高不良率)、房地產業(高不良率但邊際改善)、個人信用卡及經營貸(居民端壓力顯著)。
以產品劃分
1.信用卡貸款:不良率2.34%,在所有產品中最高,且從1.92%升至2.34%。不良金額從93.85億元上升至125.9億元,增長34.1%,反映居民消費貸逾期風險。
2.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從0.78%升至1.21%,不良金額從26.85億元升至49.86億元,增長85.7%,凸顯部分小微企業及個體戶經營困境。
3.住房貸款:不良率從0.37%升至0.58%,不良金額從54.62億元升至85.09億元,增長55.8%。
以行業劃分
1.住宿和餐飲業:16.61%的不良率,為交通銀行各貸款行業最高,且較2023年有11.67%大幅上升。不良金額從44.52億元上升至56.17億元,增長26.2%。顯示疫情后行業復蘇不及預期,部分小微企業生存壓力大。
2.房地產業:不良率從4.99%降至4.88%,雖略有下降,但仍居交通銀行不良率第二高位,不良金額從244.03億元增至256.12億元。
3.批發零售業:不良率從2.70%升至2.97%,不良金額從78.83億元升至85.76億元,增長8.8%。
4.科教文衛業:不良率較高,且從2.91%上升至3.06%,可能因部分事業單位或教育機構財務壓力加大。
郵儲銀行
不良貸款余額803.19億元,同比增加128.59億元。
不良貸款率0.90%,較2023年的0.83%上升0.07個百分點。
個人貸款是不良主要來源,占比75.65%,且不良率從1.12%升至1.28%,風險顯著上升。
主要風險呈現在:個人小額貸款(高不良率且快速上升)、批發零售業(不良率跳升)、小企業貸款(金額與不良率雙增),盡管房地產不良率下降,但仍是公司類貸款中不良金額最高的行業。
以產品劃分
1.個人小額貸款:不良金額最高,為338.39億元,占比42.13%,不良率從1.73%升至2.21%,
2.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從1.05%升至1.38%,不良金額從61.02億元升至95.17億元,增長56.0%,凸顯部分小微企業生存壓力。
3.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平穩,從0.65%微降至0.64%,但不良金額由127.93億元升至152.31億元,增長19.1%,提醒警惕房價下跌的潛在影響。
4.信用卡透支及其他:不良率由1.71%略降至1.48%,但此不良率及不良金額35.2億元仍較高。
以行業劃分
1.房地產業:不良金額59.72億元,為郵儲不良金額最高行業,但不良率從2.45%降至1.94%,顯示風險狀況有所改善。
2.批發零售業:不良金額從22.72億元升至38.18億元,增長68.0%,不良率從0.96%升至1.31%,反映消費疲軟對部分中小商戶的沖擊。
3.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不良金額從1.5億元增至3.9億元,增長160%,不良率從0.76%飆升至1.42%,顯示部分科技企業盈利困難。
4.住宿餐飲業:不良率從2023年1.45%降至1.27%,雖下降但仍較高。
值班編委: 李紅梅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