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在烏克蘭的華人房地產從業者梅愛偲
右一:知名地產人馮侖)
出品 | 鳳凰網問渠人物
采訪/整理 | 陳婷婷
只要地球上有生命的地方,就會有勤勞勇敢的中國人。
即便是在烏克蘭東部的炮火聲中,亦有中國企業家扎根于此,書寫著另類生存法則。
梅愛偲——他的一個身份,是在烏克蘭的華人房地產從業者;另一個身份,則是以“梅玩夠”活躍在社交媒體的網紅博主。
梅愛偲在烏克蘭的生意開始于2013年,彼時,他購置了3000平方米土地自建莊園。俄烏沖突爆發前,他曾在哈爾科夫收購工廠從事制造業,賺到了“時代紅利”。但在戰火之下,他說“一切都沒了”。
“我沒啥可抱怨的,本來這些都是烏克蘭給我的,現在只是把這一切又還給了烏克蘭。”
2024年,重新振作的梅愛偲選擇留下,參與戰后重建。在極端環境下尋求機遇,他還有著將中國成熟的房地產模式帶去烏克蘭的愿望。
本期《問渠人物》,我們連線了遠在烏克蘭的梅愛偲,聽他講述在戰火中“撿漏”的故事。
(梅愛偲介紹烏克蘭在建項目 受訪者供圖)
鳳凰網:選擇在警報聲中留下,經歷了哪些困難?害怕嗎?
梅愛偲:最近剛從國內回到烏克蘭家里,聽著到處空襲爆炸的聲音,我又想起2022年沖突剛開始的時候,躲在地下室的場景。當時我的工廠和辦公室都被炸了,我在烏克蘭的事業也一下回到解放前。
烏克蘭東部戰區很多空襲針對市中心的建筑,很多民宅也被炸毀了,還是很嚇人。好在我家住在市郊,房子之間跨度也比較大,都是從遠處聽到這些聲音,逐漸也就習慣了。
不過回想2022年沖突剛開始的時候,每天能看到導彈在頭頂上飛,還是非常恐懼的。
鳳凰網:在您的視頻中,幾乎都是以段子的口吻來面對一切,您真實的感受是什么?
梅愛偲:感受其實是非常深刻的,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恐懼,習慣,無所謂了。
空襲這件事,就像在鬼屋里一樣,突然來一下,感覺很嚇人,但你要是在這里工作,恐怖成了日常,也就沒啥大驚小怪的了。在東部城市,每天空襲幾百次,經常聽到爆炸聲,爆炸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反而沒啥感覺了。留下來的人,因為家和工作都在這,逃出去生活更艱難,只好被迫跟命運抗爭。只要沒炸到自己,也就無所謂了。
我去歐洲逃亡了一年,歐洲除了沒有空襲,其他并不比烏克蘭好到哪去,很多地方感覺還不如烏克蘭。
在烏克蘭國內覺得戰區恐怖,主要是因為生活在和平國家的慣性,害怕戰爭、害怕死亡。當死都不怕了,每天都覺得僥幸能活下來,那剩下的就只有快樂了。人只有快樂了,運氣才會變好。所以我選擇快樂地在戰區生活。
鳳凰網:2022年沖突發生以來,烏克蘭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例如城市房價、交易量等方面。
梅愛偲:烏克蘭東部的房地產市場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房價跌了至少一半,很多人都跑了,交易量大幅萎縮。
但同時烏克蘭基輔和西部的城市,因為東部難民大量涌入,房產價格暴漲。像西部城市利沃夫,從一個人口70萬的小城,人口暴漲到130萬。
有意思的是,西部有房子的人,自愿跑到歐洲當難民,一邊領著歐洲補貼,一邊把西部房子空出來,高價租給東部難民。
可以這么說,受戰爭影響,烏克蘭的房地產市場兩極分化嚴重,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烏克蘭在建項目實景 受訪者供圖)
鳳凰網:外界看來,沖突帶來的風險已經讓房地產投資回報變得極其渺茫,是什么原因讓你選擇堅持下來?
梅愛偲:我經歷過2014年的烏東沖突,當年因為戰爭,很多人選擇了離開,我卻開工廠擴大生產,抓住了市場,吃到了一些紅利,同時還成了網紅。出了點小名,還賺了點小錢,也過了8年好日子。
雖然2022年的戰爭把我多年的努力都一炮炸沒了,逃難的時候還讓我妻離子散。但我沒啥抱怨的,本來這些也是烏克蘭給我的,我只是覺得把這一切又還給了烏克蘭。但第二次戰爭的機遇有可能更大,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如何跌倒,而是如何爬起來。現在面臨第二波的機遇,就看如何抓住了。這個歷史性機遇也值得我冒險。
另一方面,我在國內也沒有什么基礎,很難有什么發展。與其怕這怕那,還不如放手一搏。
現在大部分人都離場了,相當于市場的競爭也小了。危險同時伴隨著機遇。我相信沒有永遠的戰爭,戰爭結束后,會有大量烏克蘭人回遷,房地產市場還會迎來一大波需求。
鳳凰網:當下的烏克蘭房地產市場在你看來有哪些機遇?
梅愛偲:因為戰爭,烏克蘭很多優質地塊都大幅度降價。以前拿不到的地塊,現在都變得有無限可能,這對我本地的公司是很好的入場時機。
再就是因為重建,很多產業面臨巨大需求。在烏克蘭有大量城市面臨重建,需要建筑類一系列產品的供應。
比如住房重建:烏克蘭住房總量的13%已被損壞或完全摧毀,涉及250萬戶家庭。
交通基礎設施:像道路、橋梁、鐵路等,預計800億美元的規模。
(烏克蘭在建項目實景 受訪者供圖)
鳳凰網: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梅愛偲:戰后重建,到底建不建,什么時候建,這是最大的問題。停戰談判從“戰爭片”變成了“懸疑片”,光看新聞都挺燒腦的,讓投資方很難判斷未來的局勢走向。很多想來烏克蘭考察的企業,光看新聞都退機票好幾次了。
很多人覺得戰后重建是賺快錢,想拿個大單,但實際上戰后重建涉及各行各業,非常瑣碎,市場也要一點一點做。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的可以。所以想在烏克蘭拿到些結果,還是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從現有項目慢慢進入,別貪大。
再就是很多人以做貿易的想法參與戰后重建,坐在國內等單子,那就又回到國內內卷的環境里了。參與戰后重建更多要融入到這個市場里,才有可能遇到機會。
鳳凰網:我們注意到前段時間知名地產人馮侖先生去烏克蘭考察,也跟您有深度的溝通,是否方便分享你們聊了哪些與地產相關的話題,有哪些有趣的想法?
梅愛偲:跟馮總在烏克蘭西部到東部戰區,轉了一大圈。最讓馮總吃驚的是烏克蘭的地產現狀,他沒想到烏克蘭是非常現代,數字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而且烏克蘭地產項目從設計到運營,都有很高的水平。這跟很多關于烏克蘭的介紹差距很大。
但也看到了烏克蘭地產項目存在人員少、施工慢的問題,所以馮總提出了用工廠化生產、模塊化施工的方式,把中國成熟的地產供應鏈帶到烏克蘭,解決烏克蘭現有的問題。
(烏克蘭在建項目實景 受訪者供圖)
鳳凰網:您有沒有考慮過,將中國的一些地產資源,比如企業、模式等帶到烏克蘭,參與一些開發合作?
梅愛偲:中國企業參與烏克蘭的項目分幾個途徑。
通過國際招標參與項目,或者跟政府機構合作,再就是與烏克蘭本地企業合作。
像我跟馮總合作模式就是馮總跟我在烏克蘭本地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項目。相對于通過招標或者政府機構,這樣效率更高。
前段時間我回國了兩個月,就是跟國內的一些企業對接,把我們現在有的土地和項目跟國內共享,共同開發。
鳳凰網:目前烏克蘭人民需要什么樣的房子?
梅愛偲:烏克蘭東部被炸平了很多城鎮,當地多以保障住房為主,烏克蘭平均收入較低,每月在300-500美元左右,東部的保障房在500-800美元/平米。基輔經濟型房價在1000美元/平米左右。
高端房產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美元一棟都很多,近幾年對度假公寓和度假別墅的投入明顯增加。像烏克蘭西部的滑雪場是歐洲5A級度假區,也是歐洲最現代的滑雪場,當我看到雪山上擠滿了一群拿著殘疾證的正常人在這里滑雪,我就知道這個市場太好玩了。
這里的經營性房產就像在巴厘島一樣,出租房產年化10-12%的回報率,這里也成了烏克蘭和歐洲人投資的熱門項目。
烏克蘭東部還在為生存擔驚受怕的時候,這里都開始建設未來城市了。烏克蘭房產市場太魔幻了。
鳳凰網:烏克蘭家庭對于房子的認知是什么樣的?比如房子與婚姻的綁定、房貸壓力,以及大家對房價漲跌的關注如何?
梅愛偲:烏克蘭市區很多人買公寓,同時還有很多人在郊區都有別墅,住宿條件還是比較優越的,大部分人一輩子能買一套房子就足夠了。烏克蘭人均很窮,但烏克蘭的有錢人還不少,街上豪車、郊區豪宅也遍地都是。所以烏克蘭的地產兩極分化也很嚴重,動輒幾百萬美元的高端地產,也非常多。
但他們婚姻基本上沒有跟房子綁定,結婚沒房子,租房子也可以。因為戰爭,烏克蘭西部和中部的房價一直都在上漲,對買房剛需的群體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因為面對房價上漲的同時,還要考慮戰爭因素,由于現在停戰一直都沒有結果,也影響很多人買房的決策。是逃跑還是買房,這確實是個問題。
(烏克蘭在建項目實景 受訪者供圖)
鳳凰網:您在視頻中引用過馮侖先生的一句話,“創造歷史,就是在偉大的時間,偉大的地點,和一群偉大的人做一件庸俗的事。”在您心里,這件庸俗的事是什么?
梅愛偲:大家所說的庸俗的事肯定就是賺錢了。很多人都覺得在戰爭國家,命都快沒了,還想著賺錢太庸俗。但我覺得,“戰區地產”,光這兩個詞組在一起就覺得很沖突,很有意思。你們以為我是躲在防空洞里還在冒死撿漏賺錢,但實際上,通過我的視頻也能看出來,我在戰區生活得還挺滋潤,蓋的房子也在安全區域,在戰區也有對高端住宅的需求,所以戰區地產也有自己特殊的市場。具體能不能創造歷史,就看時間的檢驗了。
鳳凰網:未來有哪些打算,是否會回國發展?
梅愛偲:未來會繼續在烏克蘭發展,畢竟在烏克蘭24年,早就習慣了這邊的生活。這里市場雖然小,但競爭也相對較小。在這里可以近距離看到大國博弈,也有可能抓住一些小機遇,烏克蘭的市場對我來說更有可玩性,畢竟我叫“梅玩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風財訊”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