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燦
在人類精神世界的版圖上,“事業”二字,向來為世人所敬仰,因為是騰飛的翅膀。當人們每每談及,便不免眉飛色舞,仿佛那事業便是人生的全部,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準繩。在人生的競技場上,為何有人能成就偉業,而有人卻始終困于方寸之地?決定這一差異的核心因素,往往不是天賦、機遇或勤奮,而是格局。格局,是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思維廣度與精神境界的綜合體現,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應對挑戰并把握未來。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具備恢弘的格局。劉邦以布衣之身開創大漢基業,在于其“用人不疑,容人之過”的胸襟;喬布斯重返蘋果后力挽狂瀾,源于他對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前瞻洞察;任正非帶領華為在逆境中崛起,憑借的是“向世界最高處攀登”的戰略定力。相反,許多才華橫溢者因格局狹隘,或囿于眼前利益,或困于個人情緒,最終錯失良機,甚至功敗垂成。
格局如何成就事業?它既是望遠鏡,讓人看清遠方的目標;也是度量衡,使人懂得取舍的智慧;更是指南針,指引人在復雜環境中堅守方向。筆者將從認知格局、胸懷格局、戰略格局三個維度,剖析格局如何決定事業高度,并探討如何提升格局以成就非凡人生。
一、認知格局:視野的廣度決定事業的高度
認知格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深度和思維邊界。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問題、分析趨勢并作出決策。
1. 跳出“信息繭房”:狹隘認知是事業的第一重障礙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人反而陷入“信息繭房”——只關注自己熟悉的領域,排斥不同觀點。這種認知局限會讓人錯失機遇。例如,柯達曾是膠片行業的霸主,卻因固執于傳統技術,忽視數碼浪潮,最終破產。反觀特斯拉的馬斯克,早年便預見到新能源與自動駕駛的潛力,盡管當時多數人嗤之以鼻,但他憑借超前的認知格局,重塑了整個汽車產業。
2. 長期主義思維:用十年后的眼光看今天
認知格局的另一個體現是時間觀。短期主義者追逐眼前利益,而長期主義者愿意為未來布局。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提出“Day 1”理念,即企業必須永遠保持創業初期的敏銳與遠見。他堅持長期投入云計算和物流體系,即便短期虧損也不動搖,最終讓亞馬遜成為萬億美元市值的巨頭。
3. 跨界思維:打破認知邊界
真正的大格局者往往具備跨界思維。達·芬奇既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他的成就源于對不同領域的融會貫通。今天的商業領袖如馬云,從英語教師轉型為互聯網先驅,正是憑借對教育、商業和科技的跨界洞察,才打造出阿里巴巴生態。
因此,認知格局決定了我們能否看清趨勢、抓住本質。提升認知的關鍵在于持續學習、開放心態和跨領域思考。
二、胸懷格局:胸襟的寬度決定事業的容量
如果說認知格局關乎“怎么看”,胸懷格局則關乎“怎么待”——如何對待他人、對待挫折、對待利益。
1.容人之量:成大事者必能聚人
劉邦曾坦言:“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治國安邦不如蕭何,戰無不勝不如韓信,但我能用他們,所以得天下。”事業的成功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團隊協作的結果。胸懷狹窄者嫉賢妒能,如項羽剛愎自用,最終眾叛親離;而胸懷寬廣者如曹操,即便對敵人也能賞識其才(如厚待關羽),故能網羅天下英杰。
2. 逆境韌性:苦難是格局的試金石
褚時健74歲出獄后創業“褚橙”,王健林在負債千億時仍堅持轉型輕資產——真正的大格局者不會被挫折擊垮,而是將其視為修煉的契機。曾國藩早年屢戰屢敗,卻以“打脫牙和血吞”的韌性最終平定太平天國,其日記中“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的感悟,正是胸懷格局的體現。
3. 利他思維:自私者贏一時,利他者贏一世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提出“利他經營”,認為企業只有為社會創造價值才能長久。華為的“以客戶為中心”和阿里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均是利他思維的實踐。相反,某些企業因貪圖暴利而造假欺詐(如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最終自毀長城。
所以,胸懷格局決定了我們能否凝聚人心、跨越挫折并贏得信任。修煉胸懷需從包容、堅韌和利他開始。
三、戰略格局:謀劃的深度決定事業的遠度
戰略格局是格局的最高層次,它關乎如何布局、如何取舍、如何以終為始地規劃未來。
1. 全局思維: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毛澤東在長征中提出“北上抗日”的戰略轉向,均是全局思維的典范。在商業中,字節跳動張一鳴早年便布局算法推薦,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成功正是基于對信息分發趨勢的全局判斷。
2. 聚焦關鍵:少即是多
蘋果公司常年保持極少產品線,喬布斯的名言“專注是說不的勇氣”道破戰略精髓。相反,許多企業因盲目多元化而失敗(如樂視生態崩盤)。大格局者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如巴菲特只投資“能力圈”內的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價值投資。
3. 動態調整:在變化中把握不變
戰略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馬化騰在騰訊面臨瓶頸時推動“開放生態”戰略,讓微信從社交工具升級為超級平臺;Netflix從DVD租賃轉型流媒體,均是因時而變的典范。
總之,戰略格局決定了我們能否在復雜環境中找準方向、集中資源并靈活調整。
結語:提升格局,方能成就非凡
綜上所述,格局,是事業的天花板,也是人生的分水嶺。認知格局讓我們看清世界,胸懷格局讓我們包容世界,戰略格局讓我們改變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人人都在談論格局,卻少有人真正理解格局的含義。格局不是野心的代名詞,不是冰冷的數字能衡量的。真正的格局應當包含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尊重,對道德的堅守。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事業,無論規模多大,都是殘缺的;一種缺乏人文關懷的成功,無論如何炫目,都是蒼白的。
歸根結底,事業與格局的關系,恰如風箏與線。風箏飛得再高,也需要那根線的牽引。失去了線的風箏,終將墜毀。而那根線,便是我們內心的道德律與人性光輝。唯有在這根基穩固的前提下,所謂的事業與格局,才不至于成為人生的陷阱。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過:"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長,而是它有多好。"事業亦當如此。評判一個人事業的成敗,不應只看他爬得多高,走得多遠,更要看他如何行走,為何而走。那些在追逐事業過程中丟失了靈魂的人,即使站上了世界的頂峰,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總而言之,當人們在事業的征途上狂奔時,不妨偶爾停下腳步,問問自己:我是否已經成為了被眾人所厭惡的那種人?我得到了一方小天地,卻失去了靈魂,這交易值得嗎?
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曾國藩有言:“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有提升格局,才能在紛繁變幻中錨定方向,于滄海橫流中成就壯美的偉業。
(作者:王國燦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