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搬進這個小區,
就沒少跟物業斗氣,糾纏了近10年,
今天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法官說得在理,這次我服。”
當事人王大姐邊寫撤回再審申請書邊說道
近日,江門市江海區人民法院在再審審查中主動作為,成功化解某小區歷時近10年的物業糾紛,15起物業糾紛案件“一攬子”化解,當事人現場履行完畢給付義務,有效定分止爭。
時針回撥至2016年,某潤物業公司與開發商簽約入駐某小區時,業主們曾對“星級服務”充滿期待。隨著業主陸續入住,因環境衛生、安全保衛、設施維護等問題,部分業主與物業公司漸生齟齬,形成“服務差—拒繳費—服務降”的惡性循環。直到2021年11月,某潤物業管理公司服務合同到期,部分業主也依然不繳納管理費。2024年7月,某潤物業管理公司對長期欠費業主提起訴訟。
原審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一審終審,判決生效后,王大姐等15名業主以“訴訟時效過期”“服務質量不達標”為由申請再審。
再審審查工作交到何岳昌團隊手上。“這類糾紛表面是費用爭議,實質是基層治理體系不健全的投射。”何法官在向原承辦人了解案情并詳細查閱卷宗后指出。
原審判決已生效,但業主們依然攥著幾十頁厚的投訴記錄申請再審。他敏銳意識到,若啟動再審程序,不僅浪費司法資源,也不利于矛盾的根本性解決,甚至可能引發群體信訪、執行難等“次生”問題。
“這些糾紛就像纏在一起的線團,硬扯只會打更多死結。”何法官遂決定先以召開聽證會的契機,組織雙方坐到一起,直面癥結。
考慮到業主平時要上班,這次聽證會特意安排在周六的早上。
聽證過程中,業主們輪番拿出手寫的報修記錄、拍攝的服務瑕疵視頻。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也打開存檔的照片,指著一張張物業人員在暴雨天搶修配電房、夏天想盡辦法消殺蚊蟲的照片解釋:“不是我們不作為,是因為經費實在捉襟見肘,但我們也在有限的運營資金下盡力提供服務。服務確有欠缺,但業主也不能把氣發在物業管理費上。”
此時,何岳昌團隊抓住時機展開“靶向調解”。一方面向業主釋明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從舉證責任分配、證據提交、責任劃分等方面,告知當事人再審的時間成本和訴訟成本;另一方面拿著業主提交的“垃圾堆滿公共區域”“安保缺失”的幾十張照片,促使物業公司正視服務瑕疵,建議物業公司適當減免拖欠的管理費。
剛開始,在物業公司同意減免兩成管理費之后,業主們也有同意協調的意向,但是業主們聚到一起討論,過往的種種矛盾又再次浮現,便又不同意。瞬間,調解再次陷入困境。
“現在不是翻舊賬的時候,我們要解決的是眼前的賬。”何法官乘勢以‘算賬’的方式向雙方當事人逐一釋明相關法律問題。一算法律賬,用類案判決展示訴訟風險;二算經濟賬,核算多年欠費資金及滯納金成本;三算信譽賬,公示雙方在社區的口碑影響;四算長遠賬,分析后續執行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我們愿意讓一步。”“也該給這場恩怨畫個句號了。”隨著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和業主們一個個松口,持續近2個小時的調解最終打破堅冰。
此時,何法官再次掏出計算器,按七成的標準逐一算出業主的物業管理費。最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15名業主按原判決本金的七成再減200元的標準當場支付物管費給物業公司。對于其中一名低保戶業主,物業公司同意對其再次降低支付標準。
隨著一聲聲“到賬2680元”“到賬4656元”……響起,業主拖欠的物業管理費也全部現場結清。“沒想到再審審查還能這樣解疙瘩!”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看著陸續進賬的物業管理費感慨。
王大姐拿著撤回再審申請書感嘆:“這筆近10年的‘糊涂賬’,今天終于算清楚了。”
來源:江海區法院
供稿:黃妙姿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