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問五臺山弘愿老禪師:相由心生是真的嗎?相由心生,決定境遇?人的外在表現(如面貌、氣場、境遇)由內在心境塑造。廣義的講“相”是境遇的折射。?積極心態能吸引正向能量,改善人際關系與環境;消極心態則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即“心態決定境遇”。
因此,強調修心的重要性?。通過修正內心(如減少貪嗔癡、培養慈悲),不僅能改變氣質,還可能轉化外在境況,體現“心轉則命轉”的哲學觀。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環境由心態創造,側重外在境遇。
? 弘愿老禪師是這樣說的——相由心生,雖然人的面貌由內心所生,但切勿以貌取人,更要關注人的內在品質。?一定要保持積極心態,通過調整內心改善外在狀態。比如:樂觀者更顯活力,易獲他人好感,形成良性互動。不然,長期情緒狀態會固化面部線條。
為什么是相由心生呢?相由心生,決定境遇!這四個字如禪鐘叩響時,總有人對著鏡子自問:眉間那道紋路是執念的裂痕嗎?嘴角的弧度是慈悲的余溫嗎?弘愿老禪師將一盞茶推至阿彌面前,茶湯倒映著松影搖曳:“世人只見皮相如云聚散,卻不知云起處自有風動。”
弘愿老禪師說:“佛經里藏著‘心相’的密碼。”《華嚴經》中有一偈如露滴蓮葉:“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禪師將佛經比作照見心相的銅鏡——屠夫握刀三十年,掌紋深如刀痕;琴師撫弦半甲子,指尖自生繭花。這不是宿命論的枷鎖,而是心念在時光里沉淀的痕跡。就像敦煌壁畫千年不褪的朱砂,人的每個念頭都在靈魂的墻壁上留下筆觸。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曾見乞丐眼中閃爍貪火,商人眉間凝結愁霧。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實為內心修持的具象化。現代神經科學發現,長期憤怒者的咬肌會形成記憶性收縮,而常懷慈悲者面部微血管更易舒張——佛理與科學在此處殊途同歸。
弘愿老禪師說:“心田里種著命運的種子。”
有個弟子曾滿臉戾氣,在佛前供花三年后,眼波竟變得如晨露清透。這不是神跡,而是修剪心枝的必然。就像終南山隱士的面龐總泛著松針般的青潤,都市焦慮者的皮膚常透著電子屏的冷光。我們的手機相冊里,十年前的笑容比今日更松弛明亮,這本就是一部肉眼可見的心相編年史。
蘇州寒山寺有位掃地僧,二十年前曾是滿面橫肉的屠戶。每日掃去落葉時也在清掃心塵,如今皺紋里都嵌著檀香。這如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學——器物因歲月磨損反顯珍貴,人心歷經淬煉方得澄明。
弘愿老禪師說:“轉心輪如轉經筒。”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師們,在描繪菩薩低眉時必先調息靜心。現代心理學稱之為"具身認知":當我們刻意舒展眉心,煩惱竟真如掌中沙漏般流逝。京都的枯山水庭院,白沙上每日重劃的波紋,恰似修行者不斷修正的心念軌跡。
有位癌癥患者在寺院做義工三年,醫生驚見病灶縮小。這不是神佛庇佑,而是心念改寫生理的明證。就像雪山融水能改變河道,持續善念終將重塑命運的地貌。那些總抱怨遇人不淑者,或許該照照心鏡——眉間懸著的怨氣,恰如吸引負能量的磁石。
陽光染紅五臺山時,老禪師指著一地松針說:“你看這些金針落地仍有秩序,人心若能如自然般不作妄念,面相自生山水氣象。”相由心生不是神秘主義的話術,而是刻在每個人細胞里的修行筆記。當我們某日對鏡,發現眼尾笑紋深過愁痕,便是心田開花結果的時節。
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頂禮至尊諸圣為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403《非常財富》 第02865篇 阿彌聞道第1025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