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周一(3月31日)晚上9時46分,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發射“獵鷹”9號載人宇宙飛船,對地球兩極進行首次太空觀測。這次探索計劃用時四天。
這項名為“框架2”(Fram2)的太空探險任務,將進行一系列實驗,包括在太空中首次拍攝X射線的圖像和在微重力環境下培育并觀察蘑菇的生長等。企業家和學者們希望這些實驗能夠為未來的長期的太空和火星旅行提供經驗和技術。
“Fram2”是十九世紀一艘挪威探險船的名字,它完成了對地球北極和南極的探測。以它命名這次的太空任務非常貼切。
在此之前,除了在阿波羅登月任務中,宇航員們一直無法看到地球的兩極地區,包括現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即使是當年阿波羅任務的宇航員,也沒有直接飛越過地球兩極,所以這次確實是人類首次在太空探索地球的兩極地區。
此次任務宇航員合影,左二為任務指揮官王純
這項太空探索任務是由華裔富豪王純(Chun Wang)資助的,并且他將親自帶領科研團隊飛上太空。
王純也是這次科研探索團隊的任務指揮官。他的團隊共有四名成員,其余三人分別是飛行器指揮官、挪威電影導演米克爾森(Jannicke Mikkelsen),任務飛行員、德國機器人研究員羅格(Rabea Rogge),及任務專家兼醫療官、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家菲利普斯(Eric Philips)。他們已經為這次太空航行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接受了八個月的專門訓練,其中包括在美國的阿拉斯加進行了一次荒野探險,以模擬和鍛煉在條件惡劣的狹小空間中生活。
王純在飛船發射前對媒體記者說:“懷著與早期極地探險家同樣的開拓精神,我們的目標是帶回新的數據和知識,以推進太空探索的長期目標。”
在中國出生現已經加入馬耳他國籍的王純,是加密貨幣挖礦公司f2pool和skitfish的聯合創始人。他作為一位億萬富翁不但資助太空探險,還不懼風險的親身參與,可見他肯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太空迷。
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一個小島國,中世紀時是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的“醫院騎士團”的總部。現在馬耳他成了一些中國富裕人群的移民目的地。
藍色幽靈號太空船著陸月球后,拍攝的自己和地球
除了這次的太空探測任務之外,上月初,美國初創公司螢火蟲航天(Firefly Aerospace)也成功發射無人飛船“藍色幽靈”(Blue Ghost)號順利抵達月球。藍色幽靈將進行地下鉆探、風化層采樣和耐輻射性測試等科學研究任務。這些研究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環境,為未來人類登陸月球并長期生存提供幫助。
美國太空探索出現了“資本+科技”驅動的的商業形態,這是非常值得中國注意的。
多次的歷史重大轉折表明,一項技術在研究者興趣主導和高層權力主導的時候發展都不會太快,但是一旦某個國家形成了商業模式,成為有利可圖的產業,那么該產業的技術和體量就會飛速發展起來。其他國家本來在之前的階段還能做到技術跟隨不至落后太多,但是如果沒能及時跟進產業化的話,在技術發展上就會被已經產業化的國家迅速甩開。
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之前在中國和法國都有蒸汽機的雛形出現,但是都沒有形成商業化,只是成為貴族的玩具,被玩了一會兒就扔到一邊去了。后來英國因為憲政和民權意識的增強,形成了尊重學者和知識產權、商人、工程師和勞動者的社會風氣,英國工程師薩維利和商人紐科門先后改進的早期蒸汽機在英國煤礦才得到了商業應用。不久以后,為了更好的取得商業利益,英國工程師瓦特在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支持下奮力鉆研了幾十年,有的企業家還因此破產,終于改進出更加實用和高效的蒸汽機。新的蒸汽機在礦山、工廠、鐵路和輪船運輸方面迅速普及,從而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發展也藉此日新月異而一發不可收拾,國力也迅速強大甩開了其他國家。英國憑借蒸汽機和紡織機等技術的產業化,從一個歐洲偏僻小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霸主。
又比如電子信息產業,包括半導體芯片和集成電路行業。其實在五六十年代,國家和大學實驗室研究的階段,美國雖然技術領先,但是中國、蘇聯和歐洲其他國家也沒有落后得太多。但是到了七十年代,美國信息產業開始商業化,進而開始產業化,其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的發展就開始起飛并快速迭代式進步,迅速甩開了其他國家的跟隨。美國經濟得以蓬勃發展,一舉扭轉了在美蘇爭霸中的頹勢,最終擊敗蘇聯贏得了冷戰的勝利。
有些人感嘆在七十年代,中國的半導體芯片技術和美國也差不太多,沒有繼續努力以至于后來落后美國那么多。其實中國的研究院所和大學也并沒有放松努力。它們已經盡力了,只不過即便是盡力也遠遠趕不上人家技術產業化帶來的進步動力和商業競爭而已。
而在新世紀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產業化做的比較好,在技術上就沒有比美國落后,甚至還有所超越,至少領先于其他歐亞強國。前幾年還產生了人們常常津津樂道“新四大發明”的現象。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近幾年美國太空探索已經開始產業化和商業競爭化了。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波音、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等知名航天公司穩步發展,螢火蟲航天等初創公司也異軍突起。美國航天業隱隱有將要起飛的態勢。
因此,中國也應該盡快放開太空探索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允許類似王純這樣對科技感興趣的人投資于航天產業,力爭跟緊甚至反超美國太空技術的發展。
畢竟,隨著太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星球大戰”時代是必然會到來的。某個族群要是在那個時代落后的話,很可能會淪落為北美印第安人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