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行逆勢交出了一份營收凈利雙增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中行實現營業收入6328億元,同比增長1.38%;稅后利潤2527億元,同比增長2.58%。凈息差1.40%,平均總資產回報率0.75%,凈資產收益率9.50%,成本收入比28.77%,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全球化業務的利潤貢獻度逐年提升,已經連續四年保持逐漸攀升的態勢,從2021年的16.6%逐漸上升到2024年的22.3%(2021年,16.60%;2022年,18.28%,2023年,19.21%,2024年,22.33%)。
也就是說,在今天中行的利潤大盤子中,已經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利潤來自全球化業務,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國的商業銀行中,中行全球化差異性優勢越發凸顯。
市場不會說謊。
由全球化等因素所帶來的良好的業績表現,也給中行的投資者帶來了更好的回報:2024年,中行首次實施中期分紅,A股、H股股價復權后漲幅分別達到45.24%和42.97%。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在外部挑戰加深,全球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受到沖擊的大背景下得到的。
風云動蕩之中,中行胸懷“國之大者”,勇擔主責主業,當好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排頭兵,在2024年將自身的全球化業務優勢進一步擴大,交出了一份全球化成色十足的成績單。
跨市場雙擎:“凈息差韌性+非息躍升”解碼全球化增長極
全球化已經成為中行一個獨具特色的增長極。
2024年,中行境外機構財務效益穩健增長,集團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全球化的特色優勢在財務業務維度得到了充分體現。
財報顯示,2024年末,中行境外商業銀行吸收存款余額 5891.02 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6.70%;發放貸款和墊款余額4237.20億美元,比上年末下降 2.53%。全年實現利潤總額92.76億美元,同比增長14.75%,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度為22.33%, 提升3.12個百分點。
如今,中國銀行業的經營已經進入了低息時代,在這種情況下,穩息差、在量和價之間做出發展平衡,是擺在每一位銀行家面前的課題。
全球化的優勢,讓中行凈息差表現穩定。
就在2018年,中行與主要同業的凈息差還在40個基點左右,到現在穩步縮窄至與同業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這與中行在境外利率相對高的市場業務布局有很大關系。
比如2024年,中行抓住了境外利率相對高位的市場機會,合理優化外幣債券投資布局,有效控制票據、同業資產等低收益資產。
眾所周知,銀行的收入分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凈息差是衡量利息收入的重要指標。2024年中行的非息收入的增長也“沾了全球化的光”。
2024年,中行實現非利息收入1811.56億元,同比增長15.87%。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765.90億元,同比下降2.88%,這與其他幾乎所有銀行一致。其他非利息收入1045.66億元,同比增長34.96%。
特別是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資收益的增加,更得益于中行的全球化優勢,這讓其既能夠享受境內債券“牛市”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也讓其能夠把握市場機遇,帶動證券投資凈收益、凈交易收入增長。
展望2025年,中國銀行行長張輝表示,中行將鞏固優勢特色,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堅持將鞏固擴大全球化優勢、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作為首要任務,保持境外利潤貢獻度穩中有升。
百年基因:全球化業務的傳承與發揚
財務表現是果,業務布局是因。
沒有全球化的業務布局和不斷創新發展的產品服務,就很難有全球化業務利潤貢獻的提升。
如果深入中行的業務層面,讀者會發現敢為人先、勇于開拓進取是中行海外經營獨步行業的內在精神動力。1929年設立倫敦經理處,成為首家海外設點的中資銀行;1984年發行首筆海外債券,開創跨境融資模式……中國銀行的海外布局還在持續縱深:
截至2024年末,中行擁有543家境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重要戰略節點布局完整,“一點接入、全球響應” 的服務協同機制已經形成。
由此帶來的是多項業務排名的領先:
——CIPS間參行數量保持同業第一,在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全球34家人民幣清算行中獨占16席,跨境人民幣清算量同比增長40.05%至1313.83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一清算行地位;
——境內機構辦理國際結算業務量突破4萬億美元,保持同業領先;
——跨境電商結算規模突破8,000億元,同比增長40%,服務貿易項下結算量同比增長33%,跨境保函、跨境現金管理等特色業務持續領跑同業;
——熊貓債承銷、中資離岸債承銷、境外托管等業務市場份額穩居中資同業第一。
中國銀行副行長蔡釗表示,下一步中行將加強統籌規劃,優化資源配置,促使境外機構進一步豐富產品與服務,提升競爭力。
業務布局上,中行將聚焦跨境業務優勢鞏固與新興業態拓展,強化結售匯、國際結算等傳統領域,發力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賽道,優化存貸債結構并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服務能力。
區域布局上,推動中銀香港向區域性銀行轉型,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利率匯率產品創新,加快培育中亞、中東等新增長極,構建全球化服務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銀行深入踐行國家戰略,在全球化發展的區域布局上特別注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至2024年末,該行機構布局覆蓋4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跟進公司授信項目超1200個,累計授信支持逾3720億美元。
劈波斬浪:跨境生態閉環賦能民企出海
時代的浪潮中,金融機構大有可為。
依托外匯外貿領域專業優勢,中行在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中迎來更多黃金機遇。
憑借全球化優勢,中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支持民營企業出海一站式服務體系。截至2024年末,中國銀行累計敘做民營企業“走出去”項目109個,覆蓋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項目融資總規模超過250億美元。
例如在跨境電商領域,通過強化數字化產品創新,中行推出“中銀跨境e商通”系列產品,可對接境內外支付機構、跨境電商平臺等不同場景,為出海平臺型民營企業和中小民營賣家提供優質跨境結算服務,積極支持“品牌出?!崩顺毕驴缇畴娚贪l展。
又如,為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提供“融資+融智”支持,服務海外倉企業278家,為其提供便利化、高效率的全球賬戶、經營租賃保函、貸款融資、現金管理、財產貨物運輸保險等綜合金融服務支持。
此外,中國銀行已與20余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對接,提供代理出口收匯服務,并因地制宜為各地保稅維修業務開展提供跨境匯款、海關擔保及授信支持等金融產品服務。在寧波、蘇州、廈門、海南、浙江等地,中國銀行積極推動新型國際貿易業務試點創新,通過國際結算、信用證和保函等綜合服務,助力新型國際貿易發展。
中國銀行通過構建跨境金融線下線上生態閉環,不僅解決中資企業出?!叭谫Y難、合規成本高”等痛點,更推動金融服務從“交易型”向“價值共創型”升級,助力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資企業穩健拓展全球市場。
支持“走出去”和服務“引進來”是雙向的,中行2024年舉辦跨境撮合活動11場。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外卡收單商戶數比上年末增長166.18%,全國重點商戶100%開通外卡受理。
通過數字化技術,中行得以為境內外客戶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面向境外個人客戶,中行推廣新版境外個人手機銀行服務,優化界面操作和功能導航,豐富手機銀行功能,全面提升客戶體驗。截至2024年末,境外企業網銀覆蓋5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4種語言服務,境外個人手機銀行覆蓋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2種語言服務,保持中資同業領先。
2024年,中國銀行不僅實現營收凈利雙增,更以22.33%的境外利潤貢獻度,印證其差異化競爭力和業務韌性。
面對低息時代的行業挑戰,中行依托跨境資產配置優化與全球市場機遇捕捉,在凈息差承壓中穩住基本盤,同時借力非息收入34.96%的高增長打開新空間,展現了“雙擎驅動”的經營智慧。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跨越百年的開拓基因與全球化布局的戰略定力,也是對“一點接入、全球響應”協同機制的深度實踐。
站在新起點,相信中行將繼續以“全球化增長極”為錨,在服務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這不僅是商業銀行的進化樣本,更是大行擔當的“國之大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