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死”現場,誰還沒經歷過幾個?電梯里,你自信滿滿和人打招呼,卻瞥見旁人默默捂住了鼻子;會議室,你慷慨陳詞,卻感覺大家眼神飄忽,欲言又止……沒錯!你確實散發出了一些“味道”。你會很詫異,我很在意衛生啊?怎么還有“味兒”,其實,這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濕氣太重啦!
中醫常說“久濕人臭”,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濕氣就像身體里的“垃圾”,堆積多了,不僅會讓你整天昏昏沉沉、渾身乏力、胃口差到懷疑人生,還會讓你自帶“體味”,成為行走的“生化武器”!
濕氣重這4個部位“發臭”
通常情況下,人體內的濕氣嚴重,會通過以下部位釋放“信號”。
口臭
日常過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易導致脾胃積熱,與體內濕氣相互交結,形成脾胃濕熱,引起口氣臭穢。這類人還伴有口干口苦、牙齦腫痛、胃脘灼熱、大便干結等癥狀。
過食生冷或外感寒濕,損傷脾陽,導致寒濕困脾。脾失健運,也會出現口氣異味,多為酸腐味,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脹、口淡不渴、肢體困重等表現。
腋下臭
情志不暢,肝郁化火,或外感濕熱,致肝膽濕熱。肝膽濕熱循經上蒸,使腋下汗液分泌增多,且氣味異常,常伴有脅肋脹痛、口苦咽干、頭暈目眩等癥狀。
脾胃虛弱,導致水濕內生,泛溢肌膚。當濕邪積聚在腋下時,影響局部氣血運行和汗液排泄,產生異味。這類人群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脾虛癥狀。
腳臭
外界濕邪侵入人體,蘊而化熱,濕熱之邪下注于足部。足部皮膚長時間處于潮濕溫熱的環境中,為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引發腳氣,伴有難聞的氣味。
當脾胃虛弱,水濕運化無力,下注于足部,會導致足部多汗、潮濕,濕氣積聚,易產生異味。
頭發臭
濕氣在體內泛濫,影響了身體的正常代謝和排毒功能。頭皮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其健康狀態直接受到體內環境的影響。
當濕氣過重時,頭皮的油脂分泌可能變得異常旺盛,為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這些微生物在分解油脂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難聞的氣味,使得頭發散發出臭味。
體內有濕氣怎么辦?
中醫認為,濕氣重著黏滯,會阻礙氣機運行、損傷脾胃功能、影響氣血生成,對身體十分不利,祛濕是日常保健必須重視的問題。
飲食調理
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冷飲等,減少脾胃負擔。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仁、芡實、白扁豆、山藥、茯苓等。
調整生活習慣
居住和工作環境要保持良好通風,如果過于潮濕,可以使用除濕機或放置干燥劑。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適量運動,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身體排出濕氣。
中醫干預
因脾胃濕熱而口臭的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胃散、黃連溫膽湯等方劑,清熱利濕、和胃降濁;對于肝膽濕熱引起的腋下臭,可選用龍膽瀉肝湯清利肝膽濕熱;對于濕熱下注的腳臭,常用四妙丸清熱利濕。
還可艾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中脘、脾俞等穴位,以激發人體陽氣,促進濕氣排出。艾灸時,要注意溫度和時間,避免燙傷皮膚。
每晚泡腳祛濕,建議在泡腳水中加點有祛濕功效的中藥,如艾葉、花椒、生姜等,效果更佳。每次泡15~20分鐘,以微微出汗為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體異味嚴重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本文綜合自:
①醫食參考2025.03.17《濕氣重則百病生!濕氣重的人,身體這4個部位是“臭”的》
②生命時報2025.03.12《濕氣重的人,身體這3處是“臭”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