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在路上行駛,容不得絲毫大意,稍有不慎就會釀成車毀人亡的悲劇。可惜的是,盡管類似的教訓層出不窮,但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發生。
4月3日晚,重慶警方發布通報,稱當天下午,重慶S39渝長復線高速八顆互通與長壽西互通路段,發生了一起嚴重交通事故,已經導致6人死亡,1人受傷。
通報稱,事故系一輛汽車追尾貨車造成人員死傷,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進行事故處置,事故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
從有限的信息中,可以提煉出幾個關鍵詞:高速公路、汽車追尾貨車、6死1傷。根據這些信息,基本上可以確定,發生追尾的汽車是一輛7座轎車,死傷人員應該都是轎車上的駕乘人員,在高速行駛的狀況下,在貨車面前,轎車幾乎是一張紙片。
再根據發生事故的地點和時間來分析,這輛轎車大概率是營運車輛。因為清明節小長假,很多返鄉或者外出旅游的人,如果不是營運車輛,應該不會坐這么多人。當然這些都是猜測,具體情況以官方報道為準。
2024年2月29日,成渝環線高速重慶江津白沙段發生一起小型普通客車與重型半掛車碰撞的交通事故,同樣造成6死1傷。最終警方通報事故系網約車超員超速,未注意交通路況,與前車發生追尾導致。
這起事故,很可能是一年前事故的翻版。在對死者表示哀悼和同情的同時,網友卻把關注點和近日小米SU7碰撞造成3人死亡的事件聯系起來。
評論區里到處都是讓肇事車的生產企業站出來賠償的調侃,雖然死者為大,在這樣的交通事故面前玩梗,是對逝者得不尊重。但也表達出了網友對目前社會上對某些品牌新能源車發生事故后,輿論雙標引發的不滿。
近日,一輛小米SU7車輛在高速路上行駛時,車主開啟智駕模式,在路遇施工路障時,車輛撞向了水泥墩發生爆燃,3名車上駕乘人員全部遇難。
發生事故后,遇難者家屬先后在網上發聲,質問小米汽車的智駕系統和車門無法打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求小米道歉賠償。事后,小米官方第一時間公布了后臺信息,雷軍公開道歉,官方和遇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
最終,該事件以遇難者親屬刪文結局。不難猜測,最終車企和遇難者家屬就賠償達成了一致。但該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大討論,作為輔助駕駛的智駕是不是該為事故擔責?非車輛質量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車企該不該賠償?
同樣是一起交通事故,重慶的這起事故顯然更加嚴重。如果肇事車輛不是小米,或者不是新能源,那么根本不可能向車企進行追責。因此很多人為小米和雷軍抱不平,質疑輿論把矛頭對準某個新銳品牌,是徹頭徹尾的雙標。
不可否認,現在是國產新能源車剛剛起步的階段,很多人對國產新能源心存成見,尤其是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小米出道即巔峰,在受到社會關注的同時也成了眾矢之的。
對于小米來說,如果不回應死者家屬的訴求,會給品牌帶來不負責任的印象。但一旦開了為非車企質量責任的交通事故買單的口子,只會給自己和其他新能源車企帶來無盡的麻煩。
網上的輿論不難看出此次小米事件的社會影響,國家主管部門有必要做出回應,明確車企的責任范疇,明確智駕的責任劃分,明確新能源車的車門設計標準。
該是誰的責任就由誰承擔,而不是利用輿論對某一方進行綁架。這不僅對車企品牌是一個巨大的傷害,長期來看,也會阻礙國產新能源車的科技進步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