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床常見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圖片來源于網絡)
78歲的李阿伯前幾天在一次劇烈咳嗽后發現腹股溝位置“長”出一個拇指大的“鼓包”。摸一下很軟,輕微痛,躺下時,這個鼓包又好像不見了,就沒理會。但這兩天發現這個鼓包又長大了,而且還有點疼。去醫院一看,才知道是腹股溝“疝氣”,就是平常人們講的“小腸氣”。醫生告訴他,這是老年人常見的一個病,雖不是什么大病,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發生嵌頓會引起腸壞死或腸梗阻,后果很嚴重。
李阿伯心里嘀咕:為啥會得這個病?得病了該咋辦?
什么是疝氣
(圖片來源于網絡)
疝氣是人體內的器官或組織通過肌肉或筋膜的薄弱區域向外突出,形成了一個腫塊。老年性疝氣就是發生在老年人群體中的疝氣。據統計,全球60歲以上人群疝氣患病率達15-20%;我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5年死亡率達8.3%,是同齡無疝人群的2.1倍;75歲以上患者發生嵌頓風險較年輕人高6倍。
超聲檢查發現,65歲以上無癥狀疝氣檢出率達11.7%,這類"靜息疝"可能在一次劇烈咳嗽后突發嵌頓。
老年性疝氣的成因
1、腹壁薄弱:自然老化的“副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肌肉組織不可避免地出現萎縮和退化。有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萎縮、膠原蛋白流失(年減少1.2%)導致腹壁強度每年下降0.8%;腹橫筋膜厚度在70歲時減少40%,腹壁肌肉變得松弛,失去了原有的緊致和彈性,就像一堵墻出現了裂縫,腹腔內的器官就容易從這些薄弱點“突圍而出”。這是老年性疝氣發生的基礎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2、腹壓升高: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卻可能成為老年性疝氣的誘因。長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人,頻繁的咳嗽會使腹壓瞬間增大,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疝氣風險增加300%;便秘時用力排便,也會給腹腔內的器官帶來額外的壓力,有數據顯示,每周排便<3次者風險增加180%;前列腺增生導致殘余尿增加也會導致腹內壓力升高。這些反復的腹壓升高,就像不斷敲擊的錘子,最終可能導致疝氣的發生。
3、其他因素:如肥胖、腹部手術傷口、糖尿病等也會增加老年性疝氣的風險。肥胖會使腹壁承受更大的壓力,進一步削弱腹壁的防御能力;而曾經接受過腹部手術的老人,如果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也可能成為疝氣的突破口,形成腹壁切口疝;糖尿病患者的膠原交聯障礙使疝氣的復發率增加2.4倍。
一方面是腹部壓力增高,一方面是隨著年齡增加,腹壁薄弱,敵我態勢失衡導致腹腔內的組織或器官沿著有潛在裂隙的地方“疝”出來,在男性是兩側腹股溝區的精索通過區域,在女性則為子宮圓韌帶通過的地方。在比例上,男性更容易發生,男女比例大約是9:1。這個數據大概說明腹股溝疝的情況,對于臍疝、切口疝則是不同的情況。
癥狀
老年性疝氣最常見的類型是腹股溝疝,其主要癥狀包括:
1、腹股溝區腫塊:腫塊通常位于大腿根部,當患者站立、咳嗽、用力排便或腹部壓力增加時,腫塊會更加明顯。早期腫塊可能只有雞蛋黃大小,質地柔軟,不疼不癢,平臥時會自動消失。但隨著病情發展,腫塊會逐漸增大,甚至可能墜入陰囊內。小編在門診見過大如籃球一樣的腹股溝疝,嚴重影響行走和日常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
2、疼痛與不適:部分患者會感到腹股溝區域的疼痛、酸脹或不適,嚴重時疼痛可能放射到腰部或下腹部。如果疝囊內容物(如腸管)發生嵌頓,疼痛會突然加劇,甚至出現劇烈絞痛。
3、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惡心、嘔吐、便秘、腹脹等。這些癥狀是由于疝氣導致腹腔內器官受壓,影響了正常的消化功能。
4、泌尿系統癥狀:如果疝囊內容物是膀胱,或者疝氣壓迫到泌尿系統,患者可能會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癥狀。
5、其他癥狀: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發熱、心率加快等癥狀,這可能是疝氣嵌頓導致的腸梗阻或腸壞死的信號。此時,疝氣包塊可能會變硬、變紅或變紫。
老年性疝氣的預防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粗糧、新鮮蔬菜、水果等 ,幫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便秘的發生;控制體重, 避免肥胖帶來的額外風險;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提高腹壁肌肉的力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
2、積極預防和治療可能引起腹壓升高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對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人,要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控制病情;經常便秘者應尋求醫生幫助;前列腺增生患者應根據醫生建議,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減輕排尿困難的癥狀。
(圖片來源于網絡)
3、避免重體力勞動: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或過度用力的活動。提重物、長時間站立等行為,都會使腹壓升高,增加疝氣的風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還有一點也需要的注意,現在很多老人家喜歡到公園參加歌唱隊,定期引吭高歌,殊不知高歌一曲,怡情開心的同時,氣沉丹田,腹壓增高的也是疝氣發生的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老年性疝氣的治療
1、保守治療:對于一些癥狀較輕、不適合手術的老人,首選保守治療。佩戴疝氣帶可以幫助將突出的器官“推回”腹腔,緩解癥狀。但長期使用疝氣帶可能會導致疝囊頸受到摩擦,增加疝嵌頓的風險,因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外,藥物治療也可以緩解一些疼痛癥狀,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治愈疝氣。其他保守治療手段還包括:蛋白質補充(每日1.6g/kg體重可減緩肌肉流失)、振動訓練(每周3次全身振動訓練,6個月后腹壁厚度增加15%)以及微量營養素補充。
2、手術治療:對于大多數老年性疝氣患者來說,手術是根治疝氣的有效方法。2023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志》的一篇文章認為,對于心功能Ⅲ級以上的患者,可采用"PREHAB"預康復模式(營養優化+呼吸訓練+肌力儲備)可使手術并發癥降低40%。目前,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
(圖片來源于網絡)
3、開放手術通過在腹股溝做一個小切口,直接縫合加固、后者使用補片加固局部的缺損部位從而起到治療目的;而腹腔鏡手術則經腹腔或腹壁放置補片加固修補。打個比方,開放手術相當于從房間外墻修補漏洞,對房間內干擾小。但是外墻會留下修補的痕跡。腹腔鏡手術相當于進到房間在內墻里修補加固(TAPP),或者在房間外通過鉆孔的方式進到墻中間放置補片修補(TEP),各種方法都有適用的條件和優缺點。一般來說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尤其適用于復發疝或雙側疝的患者。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醫療中心可以做到在日間手術室完成整個醫療流程,病人可以24小時出入院。手術后,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以防止疝氣復發。
(圖片來源于網絡)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手術修補了一側的疝氣幾年后,另一側又發生疝氣,這個原因主要是腹壓增高的因素(如慢性咳嗽和前列腺增生等)沒有解除,腹腔的壓力傳到沒有手術加固的一側所致。
(圖片來源于網絡)
給老年朋友的一些建議
1、警惕"危險三角":注意咳嗽/排便時疼痛、久站后墜脹感、可復性包塊的出現。
2、避免三大誤區:
(1)迷信藥物治療:腹股溝疝氣是外科病,非手術不能根治,盲目希望藥物調理能治好疝氣是認識上的誤區;
(2)盲目推拿:非專業推拿可能導致腸管損傷;
(3)拖延手術,70歲以上患者每延遲1年手術,死亡率增加1.8倍。
3、采用"三秒起身法":即從躺到坐過渡3秒鐘,慢一點起身,減少腹壓驟變。
老年性疝氣雖然常見,但并不可怕。只要我們了解它的發生原因,注意日常預防,必要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就能有效應對這一健康問題。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這個“鼓包”為啥偏愛老年人?------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759帖
馬醫生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