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說連載之三十二
袁家寨剛滿59歲的“袁小頭”袁正,突然因腦梗去世。
這消息在寨子里炸開了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正素來有抽煙、酗酒的壞習慣,又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睡眠也不好。但即便如此,他的突然離世,還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
袁正本名袁正,他父母從小就給他剃光頭,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袁正長大后,只要腦袋上稍微長出點頭發來,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非得在理發店清理干凈后,才覺得天清地朗,神清氣爽。
“袁小頭”并不是真正的頭小,相反,他的腦袋比起一般人的頭型,更大點、更圓點。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光頭這個發型,要想看起來威武雄壯,不是所有人能駕馭得了的,對一個人的頭型、身材要求,都比較苛刻。
袁正自稱“袁小頭”,是出于為尊者諱,避免與歷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本家名人“袁大頭”重名,而不得不做出的謙卑舉動。
袁正雖然只是小學畢業,但由于腦袋一向比較好使,有些商業眼光,加上又踏實肯干,絕對算得上袁家寨的一個能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廣大農村流行“打工潮”的年代里,同齡人大都在考慮如何努力擠進一個好點的工廠打工時,他卻考慮的是,如何學到一招獨門絕技,開店經商,發家致富。
關于工作,他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話就是:“有個吃飯的硬本事在手里,一輩子不用靠別人臉色活著。”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的創業絕招就是燉湯,專選那些有營養、有口碑的湯水品種,如老母雞湯、烏雞湯、骨頭湯、豬腦湯、老鴿湯、羊肉湯、羊胎盤湯等等,把每種湯的熬法,技術掌握到極致。
有了這種功夫,他選擇在一家人流量大的醫院旁邊,開家燉湯店。病人,是一個對飲食很講究的群體,這是一個很大的客源。他們品嘗過這種既有營養,又有口感的鮮湯后,一傳十,十傳百,“袁小頭”的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后來,商業頭腦好使的他,又把這種營養湯,延伸到快速消費品形態,針對廣大消費者。由于技術過硬、價格實惠,顧客基數大,生意更好。
就這么幾經折騰,昔日白手起家的窮小子,變成了今朝有模有樣的體面人。象征男人成功的房子、車子、妻子、兒子、票子“五子”全部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房子、車子都是全部一手付清。
讓“袁小頭”唯一的遺憾是,他的兩個剛剛成年的雙胞胎兒子。小兒子頭腦聰明,孔武有力,他不用擔心。他擔心的是大兒子,不但性格有些木訥,身體也一直不好,年紀輕輕,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里出問題,常年需要藥罐子保著。
雖然有點遺憾,但“袁小頭”也并不特別擔心。他計劃著,憑著他的手藝,再努力干幾年,再買套房,這樣,大兒子小兒子就各有一套房了。再把他的獨門絕技和經營方法傳授給兩兄弟,只要他們不亂來,好好經營,也可保他們生活一生無憂。
這一切計劃還沒來得及實現,剛滿59歲的“袁小頭”突然離世,給這個看上去較富足的家庭,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雖然家有房子和車子,但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卻只有一套房子,一輛車子,這些財產如何分配呢?這讓“袁小頭”的老婆很是憂慮。
她時常一個人苦想,若老大老二都正常,而且聽話,那么,一家人和和美美,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困難一起扛,這個家繼續富足下去,也并不是太難的事。
可現實畢竟是現實,擺在面前的問題是,老大身體既不正常,老二也不是那么太聽話,這無疑增加了較大的變化系數。
“袁小頭”的葬禮,是在農村老家辦的。
按農村習俗,人去世后,第一件事,除了及時通知親人外,緊接著,就是請有經驗的主科道士,根據主家要求的規模,主科道士會迅速搭建班子,組成團隊前來做道場。
聽完主家報的“袁小頭”去世日子和具體時辰,有著幾十年風水經驗的主科老道士,不禁眉頭緊鎖起來。他知道,逝者去世的日子,碰上了人人懼怕的“重喪日”,而且,犯的是“內重喪”。
何謂“重喪日”?看名字就嚇人,指的是相隔不到一月,或最多不超過百把天,家里還會有人去世的犯煞日。
何謂“內重喪”?這是相對“外重喪”而言的。內重喪,涉及到的是家人關系,如父母、夫妻、子女、兒孫、兄妹等。外重喪,涉及到的是親戚關系,如姑舅、姨嬸、女婿、外甥之類的。
按照以往經驗,親人去世碰上了“重喪日”,家里那些平素身體不太好的人,或運氣特別差的人,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古話有言:“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犯重喪”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死者去世的日子犯了重喪;另一層含義則是指送葬的日子犯了重喪。
送葬的日子還好說,經過推算,道士先生都會盡量避開“重喪日”。可去世的日子“犯重喪”,就不是人為能控制得了的,只能想辦法嘗試破解了,但能否破解成功,只有天曉得。
并不是人人都懂得這些道理。作為道士,要把一些葬禮常識及風水破敗及時告訴給主家,這是一個合格道士的基本職業道德。
當老道士把這一切,都事無巨細告訴主家時,通過主家三個人的面部表情,明顯地感覺到一些異樣:“袁小頭”老婆和身體不好的大兒子,臉上明顯有一絲驚恐,而身強力壯的二兒子,卻不輕易間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
一輩子閱人無數的老道士,瞬間什么都明白了:這個小兒子,可能正得意自己身體好,怎么輪都輪不到自己,而感到莫名的慶幸。
當“袁小頭”老婆和身體不好的大兒子,都一致請求老道士,幫忙想想破解辦法時,小兒子卻在旁邊淡淡地說:“都什么年代了,還信這些?真有本事,就講出科學依據來,若講不出相關科學依據,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就少講點!莫煽陰風點鬼火來嚇人!”
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本想把自己所了解的情況,一五一十毫不隱瞞地告知主家,現在卻換來一句“莫煽陰風點鬼火來嚇人”,老道士搖搖頭,嘆口氣,什么也沒說,就走到一邊默默干活去了。
看著這個小兒子這么傲慢無禮,“袁小頭”的老婆,很想當面批評他幾句,可一想到孩子剛剛失去父親,心里很沉重,到了嘴邊的話,又強行地咽了回去。
道士還算負責,既然改變不了逝者去世的日子,想盡力化解下,又遭到了主家小兒子的嘲諷和阻撓,況且,這種場合,也不是爭吵的事。他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將葬禮盡量搞得熱鬧點,把出殯的日子,選了又選,避免再出現“重喪日”這類禁忌。
在老道士帶領的道士團隊和主家親友的共同努力下,葬禮總算在風風光光、體體面面的氛圍中結束了。
逝者已逝,生者堅強。
“袁小頭”的“頭七”過了,一切正常,這家人沒出現人們擔心的變故。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依然很正常,人們慢慢開始淡忘所謂的“重喪日”。
不知不覺間,兩個月過去了,大多數人徹底淡忘了此事,偶爾有人記起,也只是留下對所謂“重喪日”的嘲笑。
“袁小頭”的忌日快到一百天時,突然一個晴天霹靂傳來:他的小兒子,跟一幫鎮上的狐朋狗友,夜晚騎摩托,各人載著一個“女朋友”,在馬路上飆車兜風時,農村山高坎多,因車速過快,而跌下了高坎。
一百多米的高坎下,是一條滿是巨石的河流。當時,據現場的人說,摩托車的各種配件,被摔得四分五裂,兩人的腦袋,也被摔開了口,附近的巖石,到處都是紅紅的碎肉和漿漿……
人們這才明白,有些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人心,有時候比所謂的“重喪日”更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