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68篇原創筆記
前言
今天刷到個短視頻。
一位新能源車主,在高速公路上遇見了同款。
剩余電量不多的情況下,他突然開始加速,并說道:
“我得趕緊超過他,等會充電就能少排一會。”
果然,當他插上充電樁的那一刻,看到被超越的車剛進服務區。
看完結局,我由衷一笑,又驚覺這場景似曾相識,就像:
單位里,如果連自己的利益都不爭,就永遠別指望別人會為你出頭。
01 明確利益底線
大多數單位,都有一個共同的扎心真相:
你越是老實、善良、心慈手軟,別人越是得寸進尺欺負你;
相反,你越是做事果斷、我行我素,別人反而就更欣賞你。
說好聽點,人都有“慕強”心理;說難聽點,“欺軟怕硬”是人之本能。
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
但我們很容易忽略:忍讓過頭,會讓所有謀劃都成一場空。
很多男性吃飯聚會,順走朋友打火機,沒人會當真。
而在單位里,你桌上筆筒總是空空如也,你若是默默補足,從不聲張,那恭喜你,你的一切都將變得越來越透明。
也許有人會說,一支筆才幾塊錢,沒必要和別人鬧僵。
請問,你的錢是天花板縫里漏下來的嗎?今天別人可以心安理得順走一支筆,明天就能順理成章霸占你的功勞。
因為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默許的。
《新華社》有個觀點:“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在我看來,明確利益底線,就是單位里樹立邊界感的最好方式。
永遠要記住:
別人不會因為你好說話而尊重你,只會因為你劃清了界線而重視你。
02 守護利益邊界
近幾年,有一個詞出現頻率很高:
“工作留痕”。
起初,我以為這是為了應對上級。后來我發現,這事情的本質其實是:
守護自己利益。
因為與其費力證明自己付出多少,不如用白紙黑字讓成果毫無爭議。
還記得電視劇《縣委大院》那段劇情嗎?
林志為熬了一夜,辛苦整理出來的數據,被小趙轉眼間占為己有,范主任也未察覺。
假設林志為發現后,去找范主任說這份數據其實是他整理的。
你們覺得,范主任會怎么做?
在我看來,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小趙自然討不到好處,林志為在范主任心目中怕是也落不下什么好印象。
我國有句古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任何單位里,都要明白:利益面前,人心是經不起試探的。
所以,一定要養成這幾種習慣:
離開工位時電腦務必鎖屏、私人物品抽屜隨時上鎖、社交軟件不設置“免驗證登陸”,最重要的是:
能發郵件就別發微信、能打字時候就別發語音,所有需要簽名證明歸屬權的資料,請第一時間簽上你獨一無二的大名。
03 拓寬利益來源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網絡小說《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非常精彩。以至于到現在,我仍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
后來,胡歌在《瑯琊榜》中飾演的梅長蘇,我覺得和小說主角江哲,如出一轍。
兩人都足智多謀,也有著類似遭遇,最后都實現了目標。
翻開兩人的故事,他們的成功除了個人能力,還有一個共同點。
將個人目標鑲嵌在集體利益中,簡而言之,就是:懂得借勢。
單位里,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
要想安身立命,要想爭取利益,任何時候都不能孤軍奮戰。
教員同志曾說: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20年的摸爬滾打后,我發現,在單位里,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摯友,很難;要尋得利益相通的伙伴,很簡單。
平時和同事多說“你覺得這事該怎么做”,而不是“你應該先這么做”;
向上級匯報時多注重實際數據,少談論經驗心得;
正式文字中多使用“在上級指導下”、“在同事配合下”這類字眼。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的利益得到了保證,別人的利益也未受損失,最終實現共贏局面。
寫在最后
曾仕強先生說過:
“菩薩心腸對人,金剛手段做事。”
也就是說,善良要有鋒芒,適當的底線和尺度,才能讓我們在單位里不被欺負。
記住,利益,永遠都要靠自己爭取。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