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康意識日益提升、傳統文化加速回歸的當下,中醫藥如何以現代語態走進青年視野、走進數字平臺、走進大眾生活?《少年中醫說》以青春敘事為引、沉浸體驗為核、融合傳播為翼,打破中醫藥文化“高冷”“小眾”的傳播壁壘,在“Z世代”的語言體系中激活千年岐黃密碼,譜寫出傳統文化與新時代青年雙向奔赴的精彩篇章。
一、文化站位:傳統的現代轉譯,國家戰略的民間實踐
《少年中醫說》的意義遠不止于一檔節目,它在傳播實踐中積極回應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戰略部署。中醫藥是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少年中醫說》正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一次創意化落地,是一次將“文化潤物細無聲”理念深入青年心田的傳播實踐。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多部門對該節目的指導支持,恰是政策牽引與文化創新同頻共振的典范。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立祥看來,該節目不僅是一次文化傳播,更是一次教育工程,是對中醫藥高等教育與大眾傳播融合路徑的積極探索。
二、創新破題:中醫藥文化的“青春表達”
中醫藥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傳播方式較為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少年中醫說》作為一檔養成系中醫藥文化節目,以青春化、生活化、互動化的表達方式,突破了以往科普傳播的“灌輸式”模式,探索出傳統文化“破圈”的新路徑。
節目以“盲盒路線”“分組體驗”的創新形式,讓來自全國七所中醫藥高校的青年學子在中醫藥名家的指導下,走進八大醫圣故里,在實地研學中完成藥材采集、古法調配、AI問診、健康辯論等任務,實現從“聽中醫”到“用中醫”的轉變。節目組運用真人秀、小劇場、辯論賽等年輕人熟悉的內容形式,將抽象的中醫藥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活實踐,拉近了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的距離,他們在藥材采擷、古法炮制與AI診療的碰撞中,完成了從文化認知到價值認同的深度轉化。
三、結構創新:從“真人秀”到“真知秀”
《少年中醫說》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節目形態的創新。它不拘泥于傳統紀實欄目或課堂講授式科普的單一表達,而是以“實景游學”等真人秀元素構建出一種全新的“真知秀”范式。在一系列緊貼青年審美和情緒表達的任務設計中,學子們走進八大醫圣故里,拜訪非遺傳承人,在扁鵲故里體驗脈象玄機,于李時珍藥園辨識本草真諦,抽象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等哲思具象為可觸可感的生命體驗。節目首期,主持人蔣昌建與嘉賓楊迪分別率“傳承隊”與“煥新隊”赴濟南探訪“扁鵲脈學”傳人齊向華,既有傳統診脈體驗,又引入AI舌診等新興技術手段,在古今交融中探討中醫智慧的當代表達。這種有溫度、有深度、有趣味的傳播方式,使中醫藥不再只是晦澀的理論與草本名錄,而成為可以感知、體驗、共情的生活方式。
四、傳播突圍:打造“青年語法”的中醫藥敘事
“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是《少年中醫說》始終堅持的敘事原則。
節目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模式,借助互聯網傳播特點,打破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邊界。通過短視頻、彈幕、社交互動等形式,實現了觀眾從“旁觀者”到“傳播者”的身份轉變,通過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的矩陣傳播,構建起一個強互動、高參與的中醫藥“內容場”。節目話題#誰家好人看中醫把出失戀啊#、#給外國人億點中醫藥震撼#等不僅頻頻登上熱搜,趣味表達引發青年“自來水”式轉發與討論,以"梗文化"為載體實現價值傳遞。青年群體所關注的“朋克養生”“失眠減壓”“健康飲食”等社會痛點的中醫解決方案,通過辯論場與小劇場的戲劇化呈現,“天人合一”、“治未病”等中醫智慧與日常生活深度綁定,完成傳統智慧與當代生活的符號對接,真正做到了“有共鳴、接地氣”,構建起青年認同感與價值共鳴。
五、產業鏈接:文化自信的現實轉化路徑
在《少年中醫說》的背后,是一個產業與文化融合共生的宏大構想。節目出品方東阿阿膠作為中華老字號代表,正以“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戰略探索中醫藥現代化路徑。節目中呈現的“東阿阿膠桂圓羹”“五禽戲舞臺演繹”等內容,均成為推動阿膠消費與養生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在《少年中醫說》中,通過將阿膠文化植入節目劇情與任務環節,實現了文化傳播與消費場景的自然轉化。數據顯示,節目播出后,相關健康產品銷量上漲,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實現"內容即消費"的場景革命。這既為傳統企業的品牌煥新提供樣本,也為中醫藥文化的深度開發和可持續傳播提供路徑。
同時,節目還借助AI問診、中藥文創、養生輕食等元素拓寬中醫藥服務的邊界,帶動中醫藥相關產業鏈升級。這種"中醫藥+"的跨界實踐,不僅激活了李時珍故里等文化地標,更催生出康養旅游、數字診療等新興業態,形成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通道。
六、從“少年中醫說”到“中醫中國說”
文化的傳承,不止于懷舊,更在于開新。從“沉浸式游學”到“多元共創”,從“真人秀范式”到“知識秀體驗”,《少年中醫說》不斷拓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邊界,提升其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它讓中醫藥文化真正“活”起來、“潮”起來、“火”起來,在年輕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用行動告訴世界:中醫正青春,中國正青春。”
這是一次守正創新的傳播實踐,更是一場青春與文化的雙向奔赴。愿更多像《少年中醫說》這樣的節目,繼續以時代之眼、青年之聲,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明。
作者: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