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庫克深夜拋售股票,一邊是消費者瘋狂下單——iPhone 的「末日囤貨」真能躲過關稅鐮刀?
當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在 4 月 9 日正式生效前夜,一場關于 iPhone 價格的"預期恐慌"正在中國市場發酵。
有趣的是,這場看似悲觀的商業敘事,卻在京東平臺上演了戲劇性反轉:近日,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ro Max 分別以 15 日售出超 10 萬件,15 日售出超 5 萬件的銷量強勢登頂京東手機熱賣榜前兩位。
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邏輯簡單粗暴:"現在不買,難道等漲價 40% 后當'大冤種'?"
一、關稅「核彈」倒計時,iPhone 價格漲幅堪比奢侈品
根據最新媒體推算,美國對 iPhone 組裝地中國加征的 34% 新關稅,疊加既有 20% 關稅,將導致每部 iPhone 成本增加 256 美元(約合人民幣 2000 元)。
以頂配版 iPhone 16 Pro Max(1TB)為例,其美國零售價可能從 1599 美元飆升至 23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1.67 萬元),直接比肩奢侈腕表價位。
蘋果并非沒有掙扎。CEO 庫克一邊加速將 15%-20% 的產能轉移到印度,一邊試圖通過"供應鏈砍價"對沖成本,但面對特朗普"無差別打擊"東南亞國家的 24%-46% 關稅,這些努力顯得杯水車薪,蘋果的利潤率護城河正在被關稅酸雨腐蝕。
二、銷量榜的「魔幻現實」:越貴越買,越買越慌
諷刺的是,當分析師們忙著計算蘋果要蒸發多少市值時,中國消費者卻用實際行動演繹了"反向操作哲學",不知道的還以為 618 提前來臨了。
市場研究機構預測,若 iPhone 價格持續走高,2025 年全球中端手機市場將迎來 15%-20% 的用戶流失,而這部分空缺很可能被國產廠商瓜分。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華為的麒麟芯片產能、小米的海外供應鏈穩定性,仍是制約其'接盤'的關鍵變量。"
蘋果的困境揭示了全球化供應鏈的脆弱性——當政治博弈成為商業變量,即便是萬億市值的巨頭也可能瞬間"破防"。而中國市場的搶購熱潮,則暴露了消費主義的矛盾本質:人們一邊痛罵"蘋果稅",一邊為可能的漲價焦慮下單。
AD:iPhone快捷指令中心
—完—
小白教程 | iOS直裝掌機模擬器,含500款經典GBA游戲下載
iOS快捷指令 | 《iPhone必應每日精選壁紙,自動更換》
玩機精選 | 《 iPhone安裝Windows XP系統 》
點這里關注我,記得標星?? 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