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設定
- 時間設定:現代大學校園,以桂花飄香的初秋到深秋為時間軸,展現季節變換中的情感流動。
- 地點設定:南方重點大學"明德學院",重點場景包括圖書館古籍修復室、種滿金桂的鏡湖長廊、校醫院觀察室,每個場景都承載著情感轉折。
- 基本背景: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校園環境中,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因古籍修復相遇,展開一段由專業碰撞到心靈相契的細膩情感歷程。
故事梗概
- 古籍室初遇:文物修復專業優等生林疏桐在修復《山海經》時,偶遇建筑系陽光少年季臨川,專業理念的碰撞埋下情感伏筆。
- 鏡湖長廊再會:桂花雨中的意外邂逅,學術理念的再次交鋒,季臨川獨特的建筑美學視角悄然叩開林疏桐的心扉。
- 急診室情愫:林疏桐因低血糖暈倒,季臨川深夜守候照料,兩人在月光下坦露內心傷痛,建立深刻的情感聯結。
- 梧桐葉信箋:季臨川用建筑制圖筆在梧桐葉上繪制設計圖,以獨特方式回應林疏桐的修復理念,完成跨專業的浪漫對話。
林疏桐握著羊毫筆的手微微發顫,筆尖朱砂在泛黃宣紙上洇開一朵殘梅。古籍修復室的老式座鐘敲響三下,震得窗欞上棲著的灰雀撲棱棱飛走。
她懊惱地擱下筆,額角沁出細汗。面前這部光緒年間的《山海經》抄本正在鬧蟲害,書頁間細小的蠹蟲像撒落的黑芝麻。空調出風口忽然灌進一陣穿堂風,裹著清冽的雪松香,驚得案頭鎮紙"當啷"滾落。
"同學,你擋著消防通道了。"
帶笑的聲音自頭頂落下,林疏桐轉頭時撞進一片晃眼的陽光里。穿黑色衛衣的男生單手撐著榆木桌案,腕上銀鏈折射的光斑跳在她剛修補好的《海內南經》頁上。他胸前校徽被手指無意識地摩挲得發亮,"建筑系"三個小字刺得她瞇起眼。
"這是特藏古籍修復室。"林疏桐用鑷子夾起蟲尸,"非專業人員..."話沒說完就被截斷。
"季臨川。"男生食指抵著桌沿的防火疏散圖,"按照《建筑防火規范》,這張工作臺距離安全出口至少差半米。"他袖口滑落時露出手臂結痂的擦傷,像幅殘缺的敦煌壁畫。
林疏桐攥緊犀牛角裁紙刀,刀柄纏的絲線勒進掌心。晨霧般的雪松氣息里混進桂花香,她這才發現對方衛衣兜里露出半截金桂枝,鵝黃碎花落在他沾著鉛筆灰的指尖。
"讓讓。"她起身時馬尾掃過男生下頜,發梢勾住他衛衣抽繩。檀木發簪"咔嗒"墜地,青絲瀉了滿肩。季臨川俯身去撿,后頸脊椎骨節分明得像鎮紙上的云雷紋。
"簪子不錯。"他將發簪在指間轉了個圈,"宋式雙股釵,就是纏花工藝仿得不太對。"尾音落在窗臺新換的消防警報器上,紅點明明滅滅映著他眼尾淚痣。
林疏桐奪回發簪時觸到他虎口的繭,粗糲得像爺爺那方端硯。秋風撞開雕花木窗,將《東山經》的書頁嘩啦啦掀起,蠹蟲尸體紛紛揚揚落在季臨川球鞋上。
"下次記得換無酸膠。"他倒退著往門外去,衛衣帽子被穿堂風灌得鼓起來,"你們用的漿糊里榆樹皮含量超標,招蟲。"最后半句混著消防門合攏的悶響,驚得林疏桐手邊的歙硯晃出半圈墨痕。
暮色漫進窗格時,她對著燈光檢查補好的書頁。朱砂補筆處忽然顯出極淺的鉛筆痕,湊近了看是道拋物線計算公式,末尾還畫著只齜牙咧嘴的蠹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