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名著閱讀《經典常談》
一、填空題
1.《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 20 世紀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
2.《經典常談》全書共 13 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
3.朱自清是按照現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來撰寫《經典常談》的,例如討論儒家經書時,破除“經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說。
4.《經典常談》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朱自清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5.《經典常談》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這本書不“板著臉說話” ,也不平鋪直敘,而是以流利暢達的語言娓娓道來。
6.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
7.在人家門頭上,在小孩的帽飾上,我們常見到八卦那種東西。講八卦的便是《周易》這部書。
8.《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
9.《詩經》被稱作“詩三百” ,現在實存 305 篇。
10.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戴圣所作的《小戴記》。
11.《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史。
12.《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13.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是《大學》、
《中庸》、《論語》、《孟子》。
14.“科舉是一種競爭的考試制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里,而且是朱注的‘四書’里”句中的“朱注”指朱熹的小注。
15.《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目:如“君子” 、 “仁” 、 “忠恕” ,如“時習” 、 “闕疑” 、 “好古” 、 “隅反” 、 “擇善” 、 “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
16.孟子生在戰國時代,他不免“好辯” ,他自己也覺得的;他的話流露著“英氣” , “有圭角” ,和孔子的溫潤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稱為“亞圣” ,次于孔子一等。
17.“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辯才,給人家劃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
他們是職業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句中的“他們”指的是戰國策士。記載他們說辭的書叫《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
18.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的態度。
19.《史記》創了“紀傳體” ,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
20.《漢書》采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斷代成書。
21.《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
22.《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他因替李陵辯護,被處以宮刑,灰心失望已極,只能發憤努力希圖留個后世名。
2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說他的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4.《史記自序》里說: “罔(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
25.《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
26.《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
27.《漢書》作者是漢代的班固,字孟堅,《漢書》的名稱從《尚書》來,是班固定的。
28.孔子以后,儒家還出了兩位大師,_孟子和荀子。
29.孟子說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惻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這便是仁、義、禮、智等善端,只要能夠加以擴充,便成善人。
30.荀子說人性是惡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沒有善端,還有爭奪放縱等惡端。
31.墨家的創始者墨翟,墨家是有團體組織的,他們的首領叫作“鉅子”(又稱“巨子”),他們不但是打仗的專家,并且是制造戰爭器械的專家。
32.《墨子》里只講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講。這是他們的“非攻”主義。
33.《墨子》說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爭;天下人都該視人如己,互相幫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這是“兼愛”主義。
34.壓根兒反對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他們看見時世太亂,難以挽救,便消極起來,對于世事,取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
35.儒、墨、道各家有一個共通的態度,就是托古立言;他們都假托古圣賢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文王、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堯、舜,老、莊托于傳說中堯、舜以前的人物。
36.秦相呂不韋教許多門客合撰了一部《呂氏春秋》。淮南王劉安仿效呂不韋的故智,教門客編了一部《淮南子》。
37.到了漢代,模擬《離騷》的更多,東方朔、王褒、劉向、王逸都走著宋玉的路。漢人稱這種體制為“辭” ,又稱為“楚辭”。
38.楚聲里也有整齊的五言,像著名的《白頭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的。這就是五言詩的源頭。
39.漢樂府以敘事為主。所敘的社會故事和風俗最多,歷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離別之作,格言式的教訓,人生的慨嘆等等。
40.陶淵明是第一個人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里。他成了千古“隱逸詩人之宗”。
41.謝靈運是第一個在詩里用全力刻畫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
42.陶詩教給人怎樣賞味田園,謝詩教給人怎樣賞味山水;他們都是發現自然的詩人。陶是寫意,謝是工筆。
43.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
44.李白的生活態度是出世的;他作詩也全任自然。人家稱他為“天上謫仙人” ,他的歌行增進了七言詩的價值;但他的絕句更代表著新制。
45.杜甫的詩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 ,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
46.五言律詩,王維、孟浩然已經不用來寫艷情而用來寫山水;杜甫卻更用來表現廣大的實在的人生。
47.杜甫的詩逞才使氣,不怕說盡,是“沉著痛快”的詩
48.元稹和白居易反對雕琢字句,主張誠實自然。他們的詩卻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話,所以雅俗共賞,一時風行。
49.晚唐詩向來推李商隱、杜牧為大家。兩人合稱為“小李杜”。
50.有一種“寓言” ,藉著神話或歷史故事來抒論。《莊子》多用神話,《韓非子》多用歷史故事,《莊子》有些神仙家言,《韓非子》是繼承《莊子》的寓言而加以變化。
51.《左傳》是說明《春秋》的,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它最長于戰爭的記載;它能夠將千頭萬緒的戰事敘得層次分明,它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
52.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之外,六家都是宋人。歐陽修為首,以下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53.到了宋代,又有“話本”。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
54.話本留存到現在的已經很少,但還足以見出后世的幾部小說名著,如元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都是從話本演化出來的。
55.到了《紅樓夢》,組織才更嚴密了;全書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雖然包羅萬象,而能“一以貫之”。這不但是章回小說,而且是近代所謂“長篇小說”了。白話小說到此大成。
二、簡答題
1.《經典常談》的作者是哪位著名文學家?
朱自清
2.《經典常談》一書主要介紹了哪類書籍?
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包括經、史、子、集等各類經典。
3.《經典常談》共分為多少篇?
13 篇
4.在《經典常談》中,第一篇介紹的是哪部經典?
《說文解字》
5.《說文解字》在《經典常談》中被視為什么的基礎?
文字學
6.朱自清認為,學習《周易》的關鍵是什么?
在于理解其哲學思想和占卜方法。
7.《詩經》在《經典常談》中被描述為怎樣的文學作品?
被描述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8.《尚書》主要記錄了什么內容?
上古時期的歷史事件和帝王言辭。
9.《禮記》中的“禮”在《經典常談》中是如何被解釋的?
古代社會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
10.《春秋》三傳分別是什么?
《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
11.《左傳》在《經典常談》中的地位如何?
《左傳》在《經典常談》中被視為《春秋》三傳中最重要的一部,因其詳細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12.《史記》的作者是誰?他對后世有何影響?
作者是司馬遷,他對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為后世史書編寫提供了典范。
13.《漢書》與《史記》在體例上有何不同?
《漢書》是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而《史記》則是通史。
14.《三國志》的作者是誰?他撰寫此書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陳壽,他撰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記載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15.《道德經》在《經典常談》中被視為哪家學派的經典?
道家學派
16.莊子的思想在《經典常談》中是如何被概括的?
被概括為追求逍遙自在、順應自然、超越世俗名利等。
17.墨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經典常談》中有何體現?
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在《經典常談》中有專門的篇章進行介紹和闡述。
18.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們的思想在《經典常談》中如何被評價?
代表人物有韓非子等,他們的思想在《經典常談》中被評價為強調法治、重視法律的作用,但也被認為過于嚴苛和冷酷。
19.《楚辭》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在《經典常談》中有何評價?
主要特點是語言華麗、想象豐富、情感奔放等,在《經典常談》中被評價為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魅力。
20.《漢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在《經典常談》中有何描述?
是漢代文學的重要代表之一。在《經典常談》中有專門的篇章進行描述和評價,認為其語言華麗、結構宏大、氣勢磅礴。
21.《唐詩三百首》收錄了哪些時期的詩歌?在《經典常談》中有何提及?
《唐詩三百首》收錄了唐代時期的詩歌。在《經典常談》中雖然沒有專門提及《唐詩三百首》,但提到了唐代詩歌的繁榮和成就。
我是專注語文研究的一儒老師。學習群分享本文,即可聯系我領取電子版。我也有語文全套課程,感興趣同學可以加我微信交流。文章底部有二維碼。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語文疑問可私信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