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切實將數學核心素養落地于課堂教學,4月3日,廣元市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圍繞“模型思想”這一核心素養,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教學展示活動。此次展示課由朱小花主任牽頭,在高曉鈴、何欣、陳曉萍、楊永燕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由龍莉老師執教團隊帶來一年級下冊《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課堂展示
(一)趣味導入,點燃思維火花
課堂伊始,龍老師以色彩鮮艷的水果教具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拋出“能否一眼看出水果誰多誰少”的有趣問題。孩子們積極參與,通過擺一擺、比一比的方式,運用一一對應法找出答案。這一過程不僅激活了“一一對應思想”,還瞬間點燃了課堂氛圍,為新課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四步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在教學過程中,龍老師巧妙運用“說 - 畫 - 算 - 驗”遞進式教學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可視化的學習過程。在“說”(閱讀與理解)環節,引導孩子們精準提取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畫”(分析與解答)時,借助“一一對應思想”,用虛線分割蘿卜數量關系,讓抽象知識變得直觀易懂。“算”(列式計算)時,通過12 - 9 = 3(個),幫助孩子們理解從總數去掉相同部分求相差的解題思路。“驗”(回顧與反思)則運用加法驗證答案,四步緊密相連,助力孩子們成功構建數學模型。
(三)思維進階,領悟數學本質
隨著課堂的深入,孩子們發現“多幾”“少幾”可用同一算式。龍老師適時追問原因,引導孩子們思考減法的本質,即從總數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這一引導深化了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磨課分享
課例結束后,高曉鈴老師代表磨課團隊對本課設計進行大單元結構分析,從“什么是模型思想”入手,對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單元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層層剖析,指出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數學核心素養。陳曉萍老師從教材、學情、磨課歷程等方面進行分享,團隊基于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反復打磨修改,才呈現出這節精彩的展示課。
評課議課
朱小花主任和高曉鈴老師率先進行評議。她們從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和教學環節等多個維度出發,肯定了課堂亮點,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授課教師明確了改進方向。二年級組張瑜老師從“課堂表達”切入,稱贊授課教師語言簡潔易懂、邏輯清晰,學生能輕松跟上教學節奏。四年級組胡波老師則聚焦“學生表現”,欣喜地看到學生們參與度高,思維在互動中得到充分鍛煉,課堂活力滿滿。六年級組陳曉萍老師著重評價“教學設計與行為”,認為教學設計合理,方法引導巧妙,助力學生高效掌握知識。幾位老師的評議細致入微,為與會教師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視角,讓大家對模型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最后,廣元市實驗小學盧艷華副校長對本次活動進行全面總結。盧校長點明本節課緊緊圍繞“模型思想”這一核心素養,在教學設計上巧妙創設情境,課堂展示中師生互動良好,教學效果顯著。同時,盧校長也對后續教研活動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望,鼓勵教師們持續深耕課堂。
數學之旅充滿驚喜與探索,本次聚焦“模型思想”的教研活動,將數學核心素養融入課堂,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用敏銳的思維探索數學奧秘,使數學成為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綻放光芒。
供 稿:昝 國
編 輯:董 彬
初 審:劉 礪
復 審:盧艷華
終 審:羅德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