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會員年度計劃
樹洞漂流計劃
2025年第2個樹洞漂流回音
我們都有自己的心事,想說但礙于實名說出來,容易被人指指點點,即便是互聯網時代,也難免被網民 “攻擊”。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樹洞,似乎也顯得空洞洞,沒有任何回應,也很難給我們以啟迪和智慧。
那么,讓這個“樹洞”像漂流瓶一樣,可以傳遞出去,
拿到漂流瓶的人,可以在不知道這是誰的“心事”情況下,
可以給漂流瓶的主人以溫暖回應呢?
為此,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25年開啟會員社群全新:
樹洞漂流計劃!
我們在一杯咖啡會員社群發起了“樹洞日報”,邀請大家一起交流、討論這些樹洞內容,希望能給“樹洞”的主人以啟迪。
現在我們將這些內容陸續整理出來,和大家共享,讓這些內容可以給更多人以思考和幫助。
雨的故事
我是“雨”,一個被困在單戀執念中的女生。
三年前我鼓起勇氣表白,卻換來對方激烈的抗拒:“我這輩子最后悔認識你!”從那以后,他拉黑了我所有聯系方式,甚至在共同朋友面前公開表示“看到她就惡心”。
我嘗試過寫信、托人傳話、在他公司樓下等待,換來的只有更冰冷的厭惡。
最近,我發現他開始頻繁參加教會活動,可即便在基督徒強調的“寬恕”面前,他依然對我充滿了攻擊性。
我像被釘在原地,既無法放下這份感情,又恐懼自己成為“仇恨的化身”……
我正深陷這樣的困境:
我愛他,但是他對我是極其的厭惡,而我該如何放下這種執念?
我希望得到靈魂解放,那我應該怎樣從這段無果的感情中解脫出來,重塑自信?
對于這種由于愛而轉化為恨,我應該怎樣的理解?
種種的思念與執念,一直都是圍繞在我的心中,無法自拔——
以下是一杯咖啡會員社群對這一“樹洞”的回復:
(一杯咖啡保留了“原汁原味”,供參考)
@大寶
雖然很想建議你找咨詢師聊聊,但看起來你更青睞非接觸的方式。執念里面有非常豐富的值得探索的東西。可以向DeepSeek提問,描述你對他的感覺、如何單戀、你們關系如何發展等信息,也許就能發現端倪。
搞清楚為什么會這樣之后執念會緩解。你對他的執念和他對你的態度大概率跟你們各自內心的創傷有關聯。他對你的態度你無法控制,你只能處理自己這部分。
@Angela
關系的話,一般都是投射模式,你能喜歡對方,是因為對方身上有你欣賞(想要)的一些“東西”。所以,建議你可以在這塊挖一挖,通過對自己問問題的方式。例如,我欣賞他什么?為什么我會被這些東西(特質)所吸引?一直挖到我需要***,在生活中,我可以通過***方式來獲取這些?
療愈的話,我感覺可以多去公園或者博物館藝術館走走,去踩踩地,踏踏青,抱抱樹,與大自然多連接,開闊下自己的眼界,都是蠻不錯的。
當你擁有了你所需要的(投射在對方身上的欣賞)后,對方便不再吸引你,你會更愛那時的自己而放下對方。
@阿九
宇宙很大,每顆行星都有它的軌跡,每種花草都有自己的季節。愛在春天開的花,沒跟你一起在冬天賞雪也沒關系的,讓它成為它,你找你的樂子。
@航
人總是對自己特別執念的東西難以放下,你現在可能是對感情中的某個男人有執念,可以換個思路,這個男人也可以是其他人,不一定是他。多出去社交,參加群體活動,多鍛煉,讓自己注意力轉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Sherin
基督徒也是人,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正因為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所以需要救贖。
建議你將把目光投向自己,關心自己的身體、睡眠,好好愛自己。祝福你早日愛上你自己。
@春妮很棒
別人不喜歡自己,那可能是他的性格和愛好的女人類型的原因,你沒有辦法改變他的,因為他在討厭你的表白之前已經活了幾十年,唯一能夠改變你自己的,是你的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解釋,你不妨想一想,緣分天注定,或許下一個對象會更加的合適和優秀呢?
所說的“恨”,在我看來不過是你單相思他,但是你又不是他喜歡的女生的類型,他又不愿意去和你妥協,所以冰冷的拒絕你,討厭你,然而你不甘心又很受傷,就轉為了所謂的“恨”這個情緒。
@Arthur Chen
雨,你好!我是一杯咖啡的心理咨詢師,感謝你的信任,把你的故事和煩惱和我們分享。看完你的故事,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的瓊瑤劇,里面有許多和你一樣的女生,她們敢愛,也敢恨,生活中愛情最大。不知道為何,這些年許多人稱之為“戀愛腦”,我是不太同意這種觀點的——人在花樣的年華,不就是要為愛癡狂,為愛執著?
可問題的是,有的人愛過無悔,有的人做不到這點。而你不幸地成為了后者。這當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從來沒有“得到”過他。但是,假如你“得到”過他呢?
這三年,你一直想要“得到”他,似乎他能接受你,成為了對你的一種“認可”、“認證”。
所以,我很想和你探討的是:這里的“得到”,有多少是因為愛一個人而為之,有多少又是因為我要得到這種認可而為之?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成熟的愛,往往無關于“占有”,特別是別人沒有那么喜歡你的情況下。成熟的愛,體現在祝福對方、感謝對方——
沒錯,對方的拒絕,也是值得感謝的,因為他沒有利用你的愛,肆意妄為,利用你、占用你等等,而這往往是我們生活經驗常常會看到的一種悲劇。
而祝福,就更好理解了,因為我們愛他,所以無論是不是我們在他的身旁,我們都希望對方要過得好。只是有些遺憾,這種生活,我們無法與之分享。
而成熟的愛的反面,是自私的愛,這種愛和“占有”往往劃等號,和愛本身關系倒是不大,更多是一種權力欲望,即我要你聽我的、滿足我的欲望。你提到的“恨”,或許也是這種權力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所致。遺憾的是,你一直沉浸在這種欲望沒有實現的遺憾中,并將之和愛相混淆,變得好像很浪漫,很“偉大”,讓你自己也忽略了兩者差別其實很大。
這三年當然不是荒廢掉的,對于你來說尤其可貴。可貴之處,倒不是你愛過一個人三年,也不是你多么“勇敢”表白、一直追著不放等等,而是讓你有機會看到:
原來你終究不可能“占有”誰,你需要去面對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終究不能用愛也不能用恨去操縱另一個人。既然如此,你該如何生活,該如何愛一個人,該如何對待另一個人?
這才是生活給你出的題目。
至于他,我覺得其實你早就不那么愛他了,你覺得呢?
?? 感謝群友提供的觀點,我想“雨”會聽到你的回應,期待有更多的回應在社群,也期待更多的朋友在本文下方留下對“雨”的建議。
??如果有其他的想法,歡迎 大家加入一杯咖啡社群,我們可以在群上一起探討。
——The End——
聯系渠道:
咖啡侍應生
(ID:coffeewaiter)
一杯咖啡?簡介
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
坐標上海,提供平民化心理活動和服務。
“一杯咖啡”是由一群心理咨詢師和愛心志愿者共同發起的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從上海出發。本著讓每個人都能用得起心理服務的初心,以助人自助、生命影響生命為宗旨,提供“一杯咖啡換一次心理咨詢”公益咨詢,“一杯咖啡換一次相遇”公益單身交友,“一杯咖啡換一次心靈聚會”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心理師成長”公益心理咨詢師及心理學愛好者學習交流活動,參與者只需花費相當于一杯咖啡的費用即可參加上述活動。一杯咖啡微信公眾號不定期更新原創翻譯讀書等精品心理科普文章,累計已1000多篇原創作品。曾被《中國日報》、《新聞晨報》、《東方早報》、《悅己》雜志、上海交通廣播電臺、《上海老年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一杯咖啡換一次心靈聚會”是上海知名公益心理團隊一杯咖啡旗下品牌活動之一,自2014年起旨在運用平時晚上或周末休閑時間,組織心理類的聚會,心理咨詢師與您一起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開展交流,共同心理成長。如果您不方便線下交流,還可以加入線上社群:一杯咖啡心理成長研修組。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