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想讓微信要更新的時候,大家都有很多想增加和改善功能的聲音,其中有一個比較讓人擔憂的點就是:增加消息的已讀功能。
不知道是哪些人在要求這功能,但對于那些拿微信辦公的人來說,這個功能就非常實用了。
哪怕是提供一個開關,就可能會造成很有意思的變化,老師叫家長打開,家長讓孩子打開,伴侶讓對方打開,老板叫打工人開啟這功能,雖然不是強制的,但它意味著一種表達心意的“自愿”。
而在工作里為了提高傳達效率的功能,在生活里確實能變成不小的壓力。
已讀通常意味著你對信息進行了接收,需要你對消息發送者表達收到的反饋。長久下來,已閱不及時回復,別人會想很多,因為沉默本身就攜帶著信息:
你表白發過去,別人已讀沉默。
別人向你借錢,你已讀沉默。
你求別人幫忙,別人已讀沉默。
作為對比,你能清晰意識到關系好的朋友是這樣的:
你表白發過去,對方開心回應,說你終于表達出來了啊。
別人向你借錢,你說多少給個數,別磨嘰。
你求別人幫忙,別人會說包在我身上,包搞砸的~
但很多時候,生活跟工作不一樣,積極反饋并不意味著關系的變好或者變壞,在生活中的決策也會因為沉默時而改變主意,都是可能的,增加已讀會增加大家負面猜測的傾向,縮短大家的決策時間。
話說現在的“正在輸入”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已讀功能。
之前微信就跟大家說了不會增加這個已讀功能,但是這個話題隔了幾年又冒了出來,估計幾年之后又會出現。可能是有不少人在微信里發通知,然后大家回復收到收到的,真把微信當成辦公軟件了……那為啥不用企業微信。
微信有很多這種例子,你說微信團隊是沒有能力做嗎?有些功能可能確實不好做,但有些明顯輕松就能完成的也不做,那就又回到微信的價值觀上了,對功能的增加異常克制。
只要你用過其他聊天工具,那多多少少會覺得微信用起來不順手,功能簡陋得和十幾年的東西一樣,如果不是用戶基數大,你還會懷疑這玩意能不能有市場,甚至簡單模仿出一個類似的工具來也沒有難度。
微信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已達到13.82億,我們現在說的是他的聊天功能,但微信它早已經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聊天工具,視頻號、公眾號、小程序、直播、支付等等功能,說得“非常極端”一點,微信的功能擴展大到了就算去除聊天功能,它依舊能讓不少人繼續使用它。
?還比較有特點的是撤回消息提醒的功能,很多人覺得為啥撤回了還要提醒啥的,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但實際上微信想的是需要留痕,不能讓用戶收到信息手機亮屏了,結果啥也沒有。
不做聊天記錄同步是為了保護隱私,不做語音轉發也是為了隱私,逼得大家民間大佬自己去做聊天備份工具。
其實微信到了這個體量,不管做出什么決定,都是會有用戶站在微信角度考慮的,就像是“自有大儒為我辯經”一樣,更多的時候需要你自己去看它做了什么,看它關于他們自己的思考,你可以從傳記、微信的官方賬號微信派、他們的技術團隊賬號、以及微信事業部的書里去看到一些想法。
但是微信也不是鐵板一塊,之前增加了微信的好友上限,之后加入了AI搜索總結相關的功能,群聊共享屏幕、語音倍速等等,以后公眾號評論和發布也會更加開放,即使是微信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復雜之后遲早也會出現自相矛盾的地方。
你別說,微信越是這樣克制,越是讓人期待下個大版本會整出什么花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