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自然環境、自然實踐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
春天正是開展自然教育的好時機,家長與老師都應鼓勵幼兒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進行有趣的自然資源探秘。在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親密接觸中,在親身體驗與親眼見證下,孩子們將對自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觀察力、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將得到提升。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小編整理了適合春天的幼兒園自然教育方案,趕緊收藏起來備用吧!
各種各樣的花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看一看、聞一聞等方式,了解幾種在春天盛開的代表性花朵,觀察它們的形態,欣賞花朵的美。
技能目標: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認識幾種春天常見的花。
活動難點:
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各種在春天盛開的花的圖片。
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形態和顏色,請幼兒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花,說一說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見過這些花。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室外,請幼兒觀察春天到了幼兒園里有哪些變化,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
2.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幼兒園里盛開的花朵:櫻花、桃花、玉蘭花、梨花等。
3.請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花的形態、顏色、氣味等特征。
4.請幼兒收集掉落的花瓣。
5.請幼兒將收集的花瓣帶入教室,打開書頁,兩邊鋪上紙巾吸水,擺放好花瓣后合上書頁,通過“夾書法”制作花瓣標本。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尋找、認識了這么多春天的花,你最喜歡哪朵呢?
結束:引導幼兒萌發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作物的生長
活動目標:
1.了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能獨立種植。
3.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激發幼兒的責任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飲料瓶等),做好標簽;各種農作物(小麥、大豆、花生、玉米等)的種子若干。
2.準備大盆的細碎土壤。
3.種子發芽的錄像。
4.活動前請家長引導幼兒了解種植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種植一盆植物,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長大的?(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經驗,明確種植方法。
種植過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細碎土壤,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種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細土將種子完全覆蓋,最后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水要將容器內的土壤全部潤透)。
3.幼兒分組到盥洗室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
(2)教師引導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思考:種子種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適?為什么?(種子不能種得太深,太深不好發芽,也不能太淺,太淺會容易干枯)
(3)引導幼兒給種植好的植物插上標簽,選擇合適的地方放置,了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教師提問:種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生長?(窗臺上、植物角)為什么?(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好,陽光充足,澆水也方便)
4.分享交流——親親我的種植寶貝。
(1)教師組織幼兒分享種植后的感受。
(2)教師鼓勵幼兒給自己種植的作物取名。
(3)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說一句悄悄話,使他們對自己種植的寶貝日后的生長充滿期待。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對所種植種子的生長進行觀察記錄。
昆蟲大探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不同昆蟲的特征和生活習性,并嘗試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中幾種常見的昆蟲,了解昆蟲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能夠分辨它們,并能夠區分害蟲和益蟲。
3.能根據昆蟲的形狀、顏色等特征,大膽運用各種材料制作自己喜歡的昆蟲。
4.激發幼兒探索昆蟲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及保護益蟲的情感。
活動準備:
常見昆蟲的圖片或標本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昆蟲圖片或標本,請幼兒猜一猜分別是什么昆蟲,鼓勵幼兒大膽說一說生活中見過哪些昆蟲。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昆蟲的外形特征,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
3.教師引導幼兒了解不同昆蟲與我們生活的關系,簡單區分害蟲和益蟲。
4.引導幼兒到教室外,觀察樹木花朵上、草叢里有哪些昆蟲,在幼兒園里開啟尋找昆蟲之旅。重點觀察:蝴蝶、蜜蜂、螞蟻、瓢蟲、毛毛蟲等常見昆蟲。
5.請幼兒回到教室,引導幼兒畫出剛剛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昆蟲,或用折紙的方式制作一個毛毛蟲,步驟如下:
(1)準備一張15cm*15cm的彩紙,在上方3cm處及下方1cm處各畫一條橫線;
(2)在兩條橫線中間每間隔1cm畫一條豎線;
(3)用小刀沿豎線劃開;
(4)將彩紙上方和下方的留白向內折;
(5)在1cm的留白上涂上固體膠,與3cm的留白粘貼在一起,毛毛蟲的“身子”就做好了;
(6)在其他彩紙上畫一個毛毛蟲的頭并剪下來,粘在毛毛蟲身子的一端,毛毛蟲就做好了;
(7)在毛毛蟲身子的兩端分別用小木棍穿過去,用手移動小木棍,毛毛蟲就會“爬”了。
植物拓印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收集春天的植物如花朵、樹葉等,嘗試用語言描述它們的形狀及顏色。
2.引導幼兒通過植物的組合設計拓印圖案,激發他們的創意。
3.引導幼兒掌握植物拓印的方法,能獨立完成拓印作品。
4.激發幼兒熱愛植物、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白布、錘子、透明膠若干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教師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樹的顏色、草的顏色、不同花的顏等,請幼兒說一說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提問:花草樹木隨著季節的輪換,會慢慢走向凋零,我們怎么才能留住春天的顏色呢?引導幼兒討論并積極發言。
3.請幼兒在園里收集花草、樹葉等春天的元素帶回教室。
4.教師講解植物拓印的方法和步驟。
所謂植物拓印,就是通過物理敲擊,將新鮮植物葉片的汁水印在紙上或布料上,形成植物的圖案。植物拓染創造著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美學,也書寫著傳統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5.教師引導幼兒完成植物拓印作品,步驟如下:
(1)將不同的植物通過組合設計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2)用透明膠將圖案固定在白布上;
(3)用小錘子不斷敲擊圖案, 直至白布上能看清植物的脈絡紋理;
(4)取下透明膠,等布上的汁水晾干,一幅植物拓印作品就完成了。
快收藏起來來試一試吧!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于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聲明:本文內容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源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