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這個產品,并不是和聲力為了做旗艦而做的旗艦,其實早在他們品牌誕生之初就已經立項研發,和聲力的老用戶和群友們應該知道,這個型號當年在主理人老郭口中的代號叫做“70mm旗艦”,當時他習慣用振膜的尺寸來描述型號,而后來他們把70mm尺寸改為60mm,并且開始正式基于這個尺寸進行膜片和技術方案的研發,前前后后打磨三年有余。而且大家不難看出巴洛克是和聲力參展次數最多、調音打磨周期也最長的一個型號,因為隨著產品線的豐富,老郭很擔心自身科班出身的審美和市場喜好有所沖突,并不想做一個叫好不叫座的產品,而且作為國產小品牌而言,巴洛克、以及當年G200的售價雖然很有誠意,但數額本身說低也不低,更容易被嚴苛地審視,但隨著香港CANJAM上那副版本的一錘定音,巴洛克完成了最后的蛻變。
而對于“不丑不是和聲力”這一戲謔的說法,這次貌似被巴洛克給打破了,這可能是和聲力歷史上第一個在大眾宏觀審美層面稱得上“美”的頭戴耳機,雖然在配色以及設計方面還是比較偏科技風、硬朗風,而且是純黑配色,但你會發現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深淺、磨砂與亮面的交織,巴洛克在不同的光線下的視覺觀感是非常協調的、深邃但不古板,尤其是正面的金屬斜網在受到光照時的那種反射光和頭梁處的銀色會形成呼應。
而佩戴方面,看到巴洛克的體積比G200小了一圈時我也為它捏了把汗,因為G200的問題在于雖然頭梁夠寬、但是耳罩的尾端部分不容易貼合面部,而體積小的頭戴則更容易夾頭、硌耳朵,好在巴洛克經過幾次優化以后,幾個我介意的點都改善了:一個是耳罩尾端有一個很自然的內收弧度,整個耳罩可以和面部貼住,不會像G200那樣尾端有一點漏氣;第二個在于它那看似不寬的頭梁實際上打開的角度是很足的,不會給側面部太多的佩戴壓力;第三個在于它具備抗菌功能的蛋白皮+足球網纖維聲學耳套,不僅對我這種常年有濕疹性皮炎的用戶非常友好、而且也足夠的透氣干爽,尤其是這兩天升溫,它比純皮質耳罩要來的舒服太多,而且側面的蛋白皮還平衡了低頻的泄氣性與密封性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具備多重優勢的耳罩設計。
“升級線級別的原配線”也一直是和聲力的老黃歷了,當年宙斯給用戶免費送完升級線以后,我就把原線用在各種其他頭戴上,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一耳朵升級的程度,而巴洛克的原線采用了國產高純度無氧銅與德國進口單品銅混編,而且很慷慨的一給就是兩根,分別為3.5單端和4.4平衡頭,沒有能夠給到卡農口可能也是因為和聲力官方認為巴洛克不是一個非得上大型臺機的頭戴,而且4.4轉卡農較為方便、反之則否,加上和聲力作為一個出口海外占大頭的品牌,海外市場目前對4.4的呼聲也更高。而在驅動性方面,巴洛克的靈敏度較高、但阻抗卻很適中,是64歐,可能會有人認為64屬于中高阻抗、反而會難推,但其實現在的絕大部分國磚輸出功率都是完全冗余的,動輒幾百mW綽綽有余,但64歐這種中高阻抗比32、16歐的阻抗對播放器來說都更屬于是“低負載”,失真、噪聲指標會更佳,也更容易在大動態中具備更好的控制力,比如我和老郭都非常喜歡N63的E203主板驅動下的巴洛克,那個聲音幾乎已經是完整的框架了、動態和密度都非常優秀。所以,雖然我從來不推薦頭戴耳機直推,但如果你手持一個底子有一定聲音厚度的、非數碼味的國磚設備,我也會把巴洛克作為你的推薦項。
第三代旗艦60MM陶瓷金屬膜片,具備極高的剛性、對分割振動有很好的抑制,金屬基底的加人在保持高剛性的同時減輕重量,提升振膜的響應速度,改善瞬態表現,在調音的過程中,和聲力通過調整陶瓷與金屬的比例,可優化內部阻尼,平衡解析力與聲音柔和度,并且巴洛克全頻段的失真均低于0.2%、甚至大部分都低于0.1%,在動圈頭戴中表現相當優秀。而陶瓷這個材料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特性在于,它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振膜狀態波動很小,這個事兒可能是大部分發燒友的知識盲區,其實我之前在做動圈耳塞測量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從南方寄過來的耳塞左右聲道(尤其是低頻部分)會有明顯差異,而在干燥環境下放置幾天后又會自行恢復,包括早年的許多生物振膜在幾百小時的工況后都會顯著損失動態和信息量,而陶瓷振膜則在穩定性、壽命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
大家可能也從不同大佬的評價中大概了解過,雖然巴洛克的人聲表現也很優秀,但和聲力這個品牌的所有產品,除了黑洞這一型號以外,均為古典向的調音、并且以演繹好古典樂為設計目標,另外——“巴洛克”所代表的意義,我相信聽古典的發燒友們都是知曉的,而巴洛克這個頭戴也確實十分適合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表現,至此我也合理懷疑,可能和聲力后續會根據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設計不同風格的調音取向。
首先,巴洛克時期(1600-1750)的音樂被視為一種"音響建筑"(Klangarchitektur),其核心在于復調對位法(Kontrapunkt)、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修辭學結構(Musikalische Rhetorik),分別對應了聲部間嚴格的數學關系(例如多個聲部同時進行,四部和聲等)構建立體空間感、低音線條作為"地基"(專業術語為和弦根音),支撐上方聲部的裝飾性旋律、以及類似于演講結構的“起承轉合”,如"主題-展開-再現"對應修辭學的"命題-論證-結論"。
而如果轉化到涉及HIFI調音與聲音特性的角度里來說的話,要想演繹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對于三頻的流暢感、層次感是極為重要的,或者說聲音一定不能夠過于的一板一眼、生硬發緊,低頻對下潛的要求極高、但是不能夠有過多的殘響修飾,中頻需要一定的厚實感以體現巴洛克時期很多古樂器的形體感,比如羽管鍵琴(古鋼琴)、魯特琴、維奧爾琴(柔音提琴),因為中頻是大部分器樂的基音頻段,很多巴洛克時期的代表性古樂器都需要一定的聲像厚度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而高頻的部分,如果看過我之前評測的用戶可能會有印象,一些聲音富有光澤度、但并不拔亮頻段、也沒有什么攻擊性的那種鮮活型高頻,我經常會描述為“適合巴洛克的古典樂”,所以在這里,順滑度高、晶瑩剔透的高頻,比所謂的線條感、華麗感更為重要。
至此,其實巴洛克這個耳機整體的聲音風格已經呼之欲出了:全頻段都非常的寬松、兩端延展充沛且中頻的部分不論是器樂還是人聲都有很好的厚度,但整體并不會強調密度與線條感,低頻下潛很深的同時注重極低頻本身的細節與健康的回彈速度,而非死命地去做落地感或者通過殘響與Delay的方式來添加“氛圍”,甚至,巴洛克在低頻質量如此高、細節如此充沛的前提下,它本身的低頻量感其實是略少的,比G200和同為動圈的宙斯Elite都要少。而高頻的部分,這里對于“亮度”的表達,我想通過兩個方向去描述,首先是高頻的氛圍,巴洛克的整體音色其實完全不亮、高頻的氛圍是比較適中甚至偏暗的,在聽流行樂的時候這個特性比較明顯,但如果是聽鋼琴、弦樂等器樂演奏的時候,它本身的結像又足夠的精致平滑、有適度的光澤感,這種光澤感其實和亮度并不是一碼事,是由器樂的尾韻特性和泛音自然形成的,而非像一些女毒耳機、或者偏數碼味的耳機那樣把整個中高頻的音色提亮來營造出通透明亮的器樂聽感,二者在聽古典時會有本質的區別。
比起高頻的那種平順潤澤,我認為和聲力這次處理的最好的部分依然是低頻,尤其是倒數第二、第三版的時候,展會的評價已經非常好,但我始終覺得,它作為一個古典向的頭戴,極低頻的部分差了口氣,而我過去和許多品牌的工程師的交流中他們都表示,極低頻的充分釋放對于低頻的純凈度、瞬態、細節表現是會存在負面影響的,但當我把這個想法遞交給老郭以后,他在工廠搗鼓了一兩個晚上居然把事情給完成了——即便是在一些便攜播放器的驅動下,巴洛克在演繹低音提琴時的那種琴腔共鳴、演繹現代電影原聲時的那種低頻震顫感都非常充分,而對其它方面我沒有聽出任何可聞的負面影響,換句話說,之前差口氣的那個版本太像是“頭戴版小4”了,有極低頻的頭戴才能夠有如此鮮明的樂感。而好的低頻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撐開更好的空間感,尤其是低頻聲浪可以向縱深的位置鋪開、聲場下方的位置會顯得更深邃,不過和聲力過去的產品我一直都吐槽過于弱化橫向聲場的打磨了,即便旗艦G200也是如此,到了宙斯Elite這一代有所改善,而巴洛克則算是和聲力所有頭戴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把橫向給“拉開”的產品,雖然沒有G200那么明顯的球狀,不過已經是一個XYZ軸都非常充沛的空間表現,并且便攜設備上也可以撐出個七七八八。
人聲方面,巴洛克的表現其實和宙斯Elite是有著很高的審美相似度的,我甚至可以搬用當年評測里的結論套在巴洛克的身上。它人聲沒有太明顯的傾向性,基本上會跟著前端的風格帶有一定的變化,齒音控制良好、氣息細節豐富,是有一定厚度、口型清晰但不懟臉,符合大部分人對于“人聲近”的需求、但是不會破壞聲場的立體感表現、尤其是縱深保留的很完整。和平板旗艦G200相比,巴洛克的人聲會顯得有些“毛茸茸”的,人聲的氣息很綿密,而G200則會雕琢一下人聲喉音中的顆粒感、尤其是在聽港臺老歌和爵士的時候要比巴洛克來的更有味道一些。總體而言,我認為巴洛克的人聲還是好聽的、只是絕對稱不上多么“毒”,或者說毒這個字也向來和和聲力這個牌子沒搭過邊,韻味和染色還是需要靠前端去互補,比如我會選擇序曲Pro或者UD-701N金色限量版來強化一些巴洛克抒情人聲的表現,但無論如何,比起它極為優秀的古典樂感而言,人聲真不算它的強項。
其實原本想像寫之前的Audivina那樣寫一篇短平快的“說明文”式的評測來趕一下文章進度,但和老郭聊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時越聊越起勁(后來證實這其實也恰恰是他的調音思路、設計目標),以此為切入點展開了這篇評測,而換句話說,如果你喜歡聽浪漫主義時期的馬勒、瓦克納、老柴,以及更喜歡大編制、復雜類型的古典樂,那巴洛克可能是一個聽起來不夠“帶勁”的型號,得上非常強力的A類大功率耳放才能演繹好、并且密度和大動態的感染力確實不如自家的G200,而如果你更追求聲音極致的寬松平順、聽音較為雜食,以及喜歡“典型動圈”的那種音色表達的話,這副4K不到的巴洛克,是今年你絕對不能錯過的頭戴產品。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