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足踝疾病治療中,武勇常常發現,醫生和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很少,術前教育與術后康復的環節缺失,也讓一些病人錯失了治療與康復的黃金期。他一直想嘗試“臨床康復一體化”模式,直到遇見了美中宜和才將其付諸實踐。
撰文 | 郭雪梅
責編丨汪 航
一次發生在1998年。原本在創傷骨科領域工作多年的武勇,被分入了足踝疾患治療組。此后,他幾乎從零起步,成為國內足踝外科特別是開展踝關節置換手術的頂級醫生之一。
另一次轉型則是在他臨近退休之際。武勇加入知名非公醫療機構美中宜和,開啟了他的“二次創業”。
對武勇來說,這或許是他醫生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他的目標是,將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的綜合能力提起來,同時帶出一個高水平臨床團隊,將自己在公立醫院中未能實現的愿望付諸實踐,建立以病人術前教育、術中精準規劃與操作、術后積極康復為內涵的“臨床康復一體化”治療模式。
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中心負責人武勇正在看診
“我對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未來,我將慢慢轉向團隊培養,這或許比我自己親手做手術更有意義。”武勇說。
成為一個足踝外科“新人”
武勇的從醫之路充滿了“意外”與“轉折”。他最開始學醫,是由于高考時出現身體原因,發揮失常,與原本報考的基礎醫學專業失之交臂,最終被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錄取。
在踏入足踝外科之前,武勇已在創傷骨科領域深耕多年。在北京醫科大學求學期間,他就對創傷骨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后,他進入北京積水潭醫院,在創傷骨科領域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
對他來說,創傷骨科有著迷人的魅力,“它(創傷骨科)是一個治療后就立竿見影的學科,比如血肉模糊的肢體,或者骨折很厲害的患者,經過我的治療,你可以變成一個完全正常的人,這種成就感非常強。”
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是國內頂尖的骨科專業科室。在醫院工作期間,武勇也隨著科室的發展,經歷了更高層次的專業鍛煉。直到1998年,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進行了一次專業細分,武勇被分配到了足踝疾患治療組。
在當時,公眾對足踝疾病的認知度很低,很多骨科醫生也知之甚少。據武勇了解,在醫院里,大概只有矯形骨科的醫生在真正從事足踝疾病的治療。
起初被分配到足踝疾患治療組的那幾年里,武勇的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創傷骨科這一更廣泛的領域,隨著他對足踝創傷這一專業領域有了全面和深入的掌握,他愈發清晰地認識到,足踝疾病是一個極具潛力且重要的發展方向。
從此,武勇下定決心要深入學習并精通這一領域。
花20年建立一個足踝外科
相對國內其他醫院而言,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算是“后來者”。2018年3月1日,在醫院及領導的多方支持下,積水潭醫院的第八個骨科專業科室——足踝外科才正式成立。這也是積水潭醫院最新成立的亞專業科室之一。
在這之前的20個年頭,武勇和其他足踝治療組的醫生都處于“靠自己打拼”的狀態。武勇告訴“醫學界”,在早期,他只能靠短暫的出國學習、個人多看書、與同行交流來了解足踝外科的臨床知識。
1998年足踝治療組成立以后,武勇借多次赴德國、美國、瑞士等地交流教學的機會給自己“補課”,除了學習創傷骨科知識外,他還去了一些國外足踝外科領先的醫院參觀和學習。
與膝關節、髖關節相比,踝關節的解剖結構十分復雜,手術難度更高。武勇是國內最先開展踝關節置換手術的醫生之一,從2005年至今,他已順利完成超過800例踝關節置換手術。
武勇為足踝患者做手術
武勇介紹,在所有關節置換手術中,踝關節置換是唯一一個關節不脫位、將假體放進去的手術,操作空間小于5厘米,這對醫生的技術和經驗要求極高,且有很長的學習曲線。
1998年左右,他作為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簡稱AO/ASIF)講師團成員,參加了相關培訓,成為最早接受AO教育的國內學者之一。
除了自己學,武勇還在創傷骨科的時候,就在科室內組建了足踝學習小組,每周二下午,他會帶領小組成員共同學習,一直堅持到足踝外科科室成立。
這些努力,為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武勇告訴“醫學界”,2018年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一經成立,便進入全負荷運轉狀態,“我們幾乎沒有經歷一般科室所要經歷的漫長培育階段。盡管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成立時間較晚,但其發展速度卻非常迅猛。”
在短短7年時間里,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就在全國患者群體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從當年的弱冠少年茁壯成長為健壯的青年人。
當然,這與武勇后來在足踝外科開展的一系列創新嘗試也密切相關,比如他提出了作為高水平醫院,積水潭醫院的科室發展應該從單純的臨床工作逐步走向科研型臨床的方向,進而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足踝外科醫生的“第二春”
臨近退休時,武勇接到了美中宜和向他拋來的橄欖枝。
早在2022年,武勇就與美中宜和有過接觸。當時,美中宜和廣為人知的還是其在婦兒領域的成就,但實際上,近10年里,美中宜和已逐步發展出輔助生殖、醫療美容、腫瘤等業務板塊,走向了多元化和綜合化。
武勇告訴“醫學界”,過去從醫的幾十年里,他一直想嘗試“臨床康復一體化”模式,即術前教育、術中的精準操作以及術后康復的一體化,但這個想法在公立醫院實踐起來并不容易。
這是因為,公立醫院對床位使用率、周轉率都有要求,醫生對病人的治療都處于快節奏的狀態。“住進來一波病人,就著急快點排完手術,病人傷口沒有問題就趕快安排出院,接著來下一波病人。”
此外,公立醫院醫生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很少,術前教育與術后康復的環節缺失,也會讓一些病人錯失了治療與康復的黃金期。
在武勇看來,這種治療是“不全面的”。一番了解后,他發現美中宜和在骨科中心建設方面的設想與自己一致,便萌生出了共同做事的念頭。
武勇在美中宜和年會現場,與骨科中心全體人員大合唱
2023年,美中宜和正式成立了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武勇是最早一批在這里多點執業的醫生,“最開始我只出門診,但第一天出診就讓我特別吃驚,病人數量太多了。”中心運營兩年后,武勇正式加盟美中宜和,擔任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負責人。
如今,他充滿熱情地投入到這項新的工作當中,致力于將自己在公立醫院未能實現的愿望付諸實踐——為患者提供足踝疾病全面的治療與康復服務,并將自身在足踝外科方面的經驗傳授給更多年輕醫生。
在美中宜和做什么?
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北京,骨科專科醫院眾多,設有骨科科室的醫院更是不計其數。作為一名新入局者,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何以突圍?
“醫學界”了解到,經過兩年來的探索,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中心定位于“提供臨床康復一體化,追求患者的最佳功能恢復”,首創骨科醫生與康復師1+1一體化診療模式,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康復方案,以期獲得較好療效。
具體而言,為患者診療的骨科醫生會與康復師在圍手術期緊密結合,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康復目標和計劃,骨科醫生會階段性參與患者康復期計劃的評估與調整,并實施疼痛管理下的治療和康復,以幫助患者實現最佳功能恢復。
2025年3月3日,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中心在新院區正式開診
武勇指出,康復鍛煉并不只局限于手術后的病人,很多疾患完全可以通過專業的康復鍛煉、疼痛管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支持等方面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康復鍛煉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美中宜和骨科和運動醫學中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了與臨床治療有機結合的康復體系。
在積水潭醫院工作期間,武勇非常注重科室的人文關懷建設,比如對那些需要站立檢查腳部的患者,科室曾專門設置保暖墊,以確保患者在冬天檢查時不會感到腳冷。來到美中宜和后,他堅持了這一理念。
武勇介紹,在美中宜和目前所實行的策略里,重點建設了病人管理系統,配備了個案管理師,主要負責患者的疾病教育、住院前的注意事項以及術后隨訪和其他跟蹤工作,與病人建立緊密的聯系,隨時為病人解決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此外,團隊還專門設有心理醫生,以幫助患者去更好地理解自身疾病,充滿自信地接受積極治療。
未來5年,武勇對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的發展充滿信心,無論是患者量,還是技術、人才,他都抱有很高期待。但對于自己,武勇很謙虛地表示,他還處于“轉型攻堅”的階段。
如何將自己的足踝外科經驗逐步傳授給更多年輕醫生是他如今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這與年輕的美中宜和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一樣,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本文來源:醫學界
責任編輯: 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