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焊接工藝的精度和效率需求日益提升。焊縫跟蹤與焊縫尋位作為智能焊接系統的核心功能,通過高精度傳感與算法控制,解決了傳統焊接中依賴人工經驗、效率低、質量波動大等問題。本文將從技術原理、實現方案及行業應用角度,解析這兩項技術的核心價值。
、焊縫跟蹤與尋位的定義與區別
焊縫跟蹤
定義:實時監測焊接過程中焊縫的位置、形狀變化,動態調整焊槍軌跡,確保焊接路徑與焊縫中心線精確重合。
適用場景:動態焊接過程(如弧焊、激光焊),應對工件熱變形、裝配誤差等干擾。
焊縫尋位
定義:焊接前通過傳感器掃描工件,識別焊縫的起始點、走向及幾何特征,為焊槍提供初始定位基準。
適用場景:復雜工件(如管道、異形結構)的焊接預定位。
核心差異:
尋位為靜態預判,跟蹤為動態糾偏;
尋位依賴全局建模,跟蹤強調實時響應。
激光視覺傳感:通過線激光或結構光投射焊縫表面,結合高速相機采集光條紋圖像,利用三維點云重建焊縫輪廓(精度可達±0.01mm)。
紅外熱成像:監測焊接熔池溫度場,間接分析焊縫偏移趨勢(適用于深熔焊場景)。
圖像處理:
濾波降噪(中值濾波、高斯濾波);
邊緣提取(Canny算子、Sobel算子);
特征匹配(Hough變換、最小二乘法擬合焊縫中心線)。
路徑規劃:
基于PID或模糊控制算法,實時調整焊槍位姿;
深度學習模型(如CNN)用于復雜焊縫特征識別。
傳感器模塊 → 數據采集 → 特征提取 → 決策控制 → 執行機構 (激光/相機) (FPGA/DSP) (算法庫) (PLC/工控機) (伺服電機)
行業應用案例1. 汽車制造
挑戰:薄板搭接焊縫易變形,傳統示教編程效率低。
解決方案:采用高速激光尋位(響應時間<50ms)+自適應跟蹤算法,焊接速度提升40%,良品率>99.5%。
挑戰:大尺寸曲面焊縫存在裝配錯位。
解決方案:結構光三維成像+多軸機器人協同,實現20m長焊縫±0.01mm跟蹤精度。
挑戰:鋁材反光干擾視覺系統。
解決方案:鐳爍光電定制化抗高反光激光傳感器+藍光濾波技術,信噪比提升3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