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驚破迷霧,暮鼓震醒塵心。
當喧囂如潮水漫過現代人的生活,千年之前的偈語仍在山間回響。
這些詩句如月光浸透杯底的清茶,將無常的哲思釀成甘露,潤澤每一顆渴望安頓的靈魂。
01
《菩提偈》· 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以驚世之語直指本心,否定外相修持的執念。當肉身化作南華寺的菩提影,那句"無一物"的頓悟仍在風中流轉。禪意從來不在形式,恰似空瓶映月,不染一塵。
02
《寒山詩》· 寒山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天臺山的怪僧寒山,以破裘裹身道破心月澄明。他腳踏的碎石小徑,恰似禪宗的無門關——真理澄澈如初雪,卻因執念蒙塵。詩中"無物堪比倫"的孤絕,恰是禪者剝離妄想后的本真。
03
《題僧院》· 溫庭筠
香燈伴殘夢,落月在虛廊。
終日掩扉久,蒼苔照影涼。
花間派詞人偶入空門,筆下流淌出禪房的靜謐。那斜照虛廊的殘月,何嘗不是心燈搖曳?當青苔漫過石階,時間在空性中停駐,恰似禪定中的須彌靜止。
04
《宿山寺》· 王建
古寺千年入云峰,石階盤旋隱蒼松。
老僧已入無生界,童子敲鐘滿院鐘。
晨鐘喚醒云海,回聲震蕩空谷。詩人在晚唐的暮色中看見老僧的背影——當肉身融入無生,連鐘聲都化作般若波羅蜜,震破執著的繭房。
05
《插田歌》·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被貶朗州的詩豪以農事入禪,描摹春耕的律動。飛燕掠過水田的剪影,恰似禪宗公案中的剎那永恒。當目光隨燕子起落,萬物皆在自性中圓滿。
06
《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代擬)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厚地高天聊盡我,焚香只看玉山頹。
畸人妙玉的櫳翠幽境,恰是紅塵中的琉璃世界。當脂粉氣化作梅魂,櫳翠庵的月光便成了照見五蘊皆空的鏡子,連櫳翠庵的青磚都泛著琉璃光。
07
《題畫蘭》· 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保,何事斗群芳。
揚州八怪以墨蘭寫心,石縫間的幽蘭恰似禪者風骨。當群芳爭艷于春風,空谷中的孤芳自賞,恰是禪門"不立文字"的孤高——真理從不需要辯解。
08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踏入興福寺的剎那,青苔上的屐痕都成了禪機。當鳥鳴跌落潭水,連倒影都化作空性——這是盛唐詩人群體的集體頓悟,將山水詩升華為禪意長卷。
09
《贈質上人》· 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機關用盡不如君。
石田茅屋荒涼甚,流水桃花是四鄰。
晚唐詩人禮贊苦行僧,荒寺的斷垣殘壁間,禪意在野桃花中復活。當機關算盡的權謀遇到空性,連廢墟都成了莊嚴道場,恰似般若烈焰焚盡執著。
10
《登恒山》· 李夢陽
一上一上復一上,上到天門最上頭。
忽見千山萬山外,不知何處容封侯。
明代文人在北岳之巔俯瞰塵寰,封侯拜相的執念在云海中消散。當山風吹散朝冠,功名原來只是螻蟻負土——這是恒山金龍峽最驚心動魄的禪悟,比肩王維的終南意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