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正在告別“落實任務”的傳統印象。
3月28日,西部產權交易所發布掛牌公告,陜西煤業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釋放7.03%股權,融資5085.75萬元。我們注意到,該公司為陜西省首家國有混合所有制改制暨員工持股改革企業,且在2024年就已明確提出了“二次創業”。
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我們已感受到陜西國資“深化”之意。
01
陜西首家:兩次混改切中需求
一起來看看陜煤新型能源的混改歷程。
公司是陜煤集團一級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陜西省國資委確定的首批10家混改試點企業中的首家落地企業,陜煤新型能源至今已經歷兩輪混改。
首次混改完成了員工持股及民營戰略投資者改革。
公司于2017年完成增資擴股,以1元/份的價格引入陜西億杰清潔能源公司以及包括西安盛能、西安盛清、西安盛源在內的三家員工持股平臺。前者出資7000萬元持股17.07%;后者出資4000萬元持股9.76%,公司注冊資本由3億元增加至4.1億元。
初次混改意圖十分清晰,目的為公司戰略規劃、業務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支持。從陜西億杰清潔能源公司主營業務來看,其所涉足的能源礦產、電力技術、配電網運營、物聯網及互聯網技術、節能環保等行業無疑有利于雙方實現清潔能源產業互補與協同,同時三家員工持股平臺涉及核心管理團隊與骨干員工115人,占彼時員工總人數約18%。
二度混改則是為公司內部管控及資本運作等方面引入“金融資本”。
陜煤新型能源于2021年再次掛牌增資,募資用途明確指向智慧能源項目、潔凈型碳項目、研發投入及補流,最終以1.35元/股的價格引進了海邦創智碳中和(棗莊)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后者出資1.89億元持股25.45%,公司注冊資本增至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方資格條件中,公司要求意向方直接及間接股東不得包含“三類股東”與不存在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的情形,且要求投資方能夠為公司引入高端人才??梢钥闯龅氖?,公司此時已為上市工作開啟準備。
投資方顯然滿足上述要求,海邦創智碳中和基金管理人浙江海邦創智是國內第一支以“成功老海歸幫扶新海歸創業”為主題的風投基金,且以人才、項目的引進以及科技創新為顯著成績,LP層面則出現開源證券旗下另類子開源投資,在人才引入與資本運作中均可提供有效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LP中還出現包括董小軍、楊波等在內的一眾陜西“酒商”,可見在“平滑白酒周期”的過程中,“白酒資本”也敏銳地選中了優質標的。(詳見:《》《》)
回到眼下的第三次增資,我們相信這也會是公司的第三次混改(下文詳表)。與對外募資5085.75萬元(4843.57股)相同步的是,陜煤集團此次亦出資9500萬元“信心增持”公司9047.62萬股,完成后公司注冊資本將超6.6億元。
02
一度IPO:現已開啟“二次創業”
陜煤新型能源為什么要選擇此時掛牌增資呢?
最直接的原因無疑是公司在2024年提出“二次創業”新征程,同時提出的還有培育混改典型企業新定位。在我們看來,面對“求變”的發展“節骨眼”,此次掛牌增資大概率會是公司面向全市場的第三次混改。
那么,這個“二次創業”將怎么做呢?
陜煤新型能源其實已經明確看到公司“當下痛點”,其在公開報道中的表述是: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結構全而不優等深層次問題。因此公司也在2023年首次提出以綠色能源供應為主體,以煤炭清潔加工和節能減排服務為支撐,以氫能和碳匯開發與利用為驅動的“一體兩翼雙驅”產業布局。
要想“去雜歸核”,精進主業顯然是最佳方式。
對于相對“傳統”的“一體兩翼”業務意味著轉型做精。一方面是搶抓大項目,如下屬選煤公司拿下晉能控股集團年產800萬噸的王家嶺煤業洗煤廠運營項目;獨立儲能產業鏈和CCUS項目蓄勢待發等。另一方面是加速盤活資產,截至2024年9月,下屬灃京公司、咸陽公司等3家企業已實現扭虧為盈,星炭公司、聯慧公司等4家企業推進業務轉型。
面對相對“創新”的“雙驅”業務則意味著加速向新。公司當前啟動的“西安—渭南—韓城城際氫能廊道示范項目”已成為陜煤集團內部首個氫能推進項目,氫能領域研究成果入選陜西省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并計劃做大碳匯業務,目標碳匯交易量突破150萬噸、綠證交易500萬張。
可以看出的是,不論是轉型做精還是發力新興領域,“二次創業”進程中的陜煤新型能源無疑都需要能夠為其產業布局提供助力的“新鮮血液”,若結合公司此前混改方向均準確地切中了公司時下需求來看,“再度混改”自然成為其眼下最優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歷輪混改之中已然取得不錯成效。
如業績快速增長:前兩輪混改期間(2017年至2021年),陜煤新型能源連續保持年均25%的復合增長率?;旄那埃局鳡I業務收入為3.59億元、利潤為2303.65萬元;混改后,2021年實現收入12.9億元,利潤8043.56萬元,均較此前實現倍數增長。
如開啟上市輔導:據公開信息顯示,公司在首次混改后的兩年后完成股改,并于2023年進入上市輔導,雖然公司在2024年10月上市輔導備案終止,但結合最新掛牌信息中對投資方資格條件仍保留了資本市場相關要求來看,公司資本運作仍在計劃之中。
03
難點亦是重點:陜西混改潛力巨大
繼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在2019年制定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緊接著又推出了《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國企改革始終是個長久話題。
需要承認的是,改革動的都是利益分配,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環節的混改難度確實很大,尤其是首批試點企業,若不是當初中央及陜西省相繼出臺文件推動,相信陜煤新型能源混改也很難順利落地。
混只是第一步,改才是目的。在陜煤新型能源的混改征程中就形成如下變化: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公司在首次混改后建立了“四會一層”經營管理體系,7名董事會成員中陜煤集團推薦3人、陜西億杰清潔能源推薦2人,外部董事1人,員工持股平臺推薦1人,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將明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二是強化激勵約束。股權激勵之外還要打破薪酬分配的“平均主義”,公司在二次混改當年,全員勞動生產率較上年同期增長32.62%,員工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7.22%,通過績效獎勵基金與超額利潤分配等激勵方法實現企業效益與職工利益的同頻共振。
三是市場化選聘人才。市場化選聘不充分將導致職業經理人引入難等一系列問題,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共有52名管理人員通過公開競聘方式上崗,員工公開招聘率為100%,33名管理人員因考核不合格調整工作崗位。
事實上,作為國資大省的陜西已經形成“混改好底子”,據陜西國資委披露數據,截至2022年11月,陜西省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達835戶。競爭類企業50%以上的資產和營收、70%以上的利潤,均來自混合所有制企業。
不只是上述數字,在我們的觀察中,大量混改企業中的“潛在效能”有很多。
如成功上市。陜煤集團在2007年重組民營能化企業北元集團后,再度引入民企恒源集團并開展員工持股,多次增資擴股下的北元集團(601568)于2020年10月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此外還有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剝離主營設立派瑞股份(300831),在引入多家戰投后成功上市等案例。
如體制突破。陜汽集團旗下德創未來即為最佳案例,陜汽雖然持股50%,但并不并表,不擔保、不通過職能部門直接管理,各股東不直接向經理層派員,全部競聘上崗。如此突破使得其核心子公司質子汽車在兩年半時間成長為氫燃料電池重卡行業第一。
如加速轉型。深耕有色金屬資源開發與加工的陜西有色集團2018年新設成立陜西有色新能源發展公司,通過引入具有產業背景雄厚的陜西巨光投資以及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300001)順利切入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
可以確定的是,國企改革之中陜西無疑潛力巨大。通過對陜西“混改鼻祖”的不斷自我革新觀察,我們的感受是:越是面對這個“難啃的骨頭”越要抱有堅持,國企混改已從“試點探索”邁向“全面深化”階段,在治理機制、創新體系與市場活力的深度融合下市場自然會給出判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