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但心臟一直被認為是終末分化器官而不具有再生能力。近年來,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發現哺乳動物心肌在胚胎期和新生期具有顯著的再生潛能。在代謝性心血管疾病領域,糖脂代謝調控心肌再生備受關注。2025年4月4日至4月6日,第三屆國際心血管代謝大會在重慶盛大召開。會議期間,醫脈通特邀請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曾春雨教授進行專訪,曾教授詳細闡述了糖脂代謝在心肌再生中的關鍵作用,分享了其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的成果,并圍繞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的當前挑戰和未來發展等相關話題分享真知灼見。
醫脈通: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糖脂代謝在心肌再生中發揮著什么作用?您認為,能否通過調控糖脂代謝,實現對心肌再生的精準調控?
曾春雨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糖脂代謝在生命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人體能量的提供者,也是身體發育的推動者。在胚胎時期,心臟的代謝方式主要以糖代謝為主,在出生之后,則轉變為以脂代謝為主。心臟作為泵血器官,每天需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來維持基本的能量代謝和泵血功能,脂代謝能夠為心臟提供更為充足的能量支持,因此在成年之后,脂肪代謝的作用更為顯著。
對心臟而言,糖脂代謝的轉換相當于從功能學向發育學間的轉變,發育學與心肌再生密切相關,將心肌由代謝模式轉換為發育模式,或可促進心肌再生。抑制脂肪酸代謝能夠有效促進心肌細胞增殖,較基礎狀態增加3-5倍。這一結論已在大量脂代謝和糖代謝靶點研究、動物研究以及藥物研究中得到驗證。目前,也有一些人體研究初步證明,干預糖脂代謝對心肌再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醫脈通:除糖脂代謝外,您認為哪些代謝途徑還可能在心肌再生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曾春雨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除糖脂代謝外,氨基酸代謝、核酸代謝等諸多代謝形式同樣在機體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臟的發育或再生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不僅與心肌本身有關,心肌微環境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與骨骼等其他器官/組織不同,心臟具有獨特的代謝特征,其發育過程中營養攝取模式呈動態變化。改變代謝模式,包括糖脂代謝和其他代謝模式,或可為心肌細胞的再生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推動心臟再生醫學的發展。
醫脈通:近年來,您團隊在代謝性心血管疾病領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請分享一下相關的研究成果?
曾春雨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我們團隊在代謝性心血管疾病領域,尤其是代謝因素對心肌再生的影響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近期,我們團隊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抑制脂肪酸代謝能夠有效促進心肌細胞再生;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則揭示,糖脂代謝過程影響α-酮戊二酸含量,而α-酮戊二酸可直接影響表觀修飾和心肌再生;我們團隊一篇正在Circulation返修的文章也發現,羊水中存在一種名為PHGDH的蛋白,作為一種激酶,能夠影響機體代謝調節,最終影響心肌再生。
當前,眾多國外專家都投身于這一科研方向,大家齊心協力,力求攻克難題。未來希望可以精準鎖定核心靶點,通過有效干預,切實促進心肌再生,幫助心衰患者恢復心功能,顯著縮小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積。值得關注的是,不僅在小動物模型上,在大動物(豬)實驗中同樣發現,干預相關代謝可促進心肌再生。同時,我們團隊也聯合空軍軍醫大學針對人體開展了初步探索,期待未來可以獲得積極的研究結果,造福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醫脈通:目前,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還存在哪些困難或挑戰?您認為該領域未來5-10年的研究重點和發展方向是什么?
曾春雨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目前,代謝和心肌再生的基礎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相關研究多呈現"瞎子摸象"的探索狀態,僅針對局部問題展開研究,缺乏對調控機制的整體認知。例如,代謝是一個復雜的通路,不同研究報道的代謝產物在通路中的作用點分散,難以鎖定核心靶標。
希望未來可以鎖定對心肌再生起決定性作用的1-2個關鍵靶點,將心肌再生關掉的“開關”重新打開。這種針對心臟本身的干預策略或可實現事半功倍,甚至千倍萬倍的效果。期望通過融合代謝、心血管以及表觀遺傳學等多個領域,推動跨學科協作攻關,真正實現心肌再生,并研發出對心肌再生具有實際療效的藥物或產品,真正實現心肌再生從理論到治療的跨越。
專家簡介
曾春雨 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首席科學家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醫師分會副會長
教育部(老年心腦血管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美國心臟學院(ACC)杰出科學家獎獲得者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任中科院重慶學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
國家心血管疾病國際合作基地主任、全國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評估與提升工程(CDQI)國家高血壓中心主任、中國生理學會整合生理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亞洲心臟學會基礎與轉化專委會主任委員、ISHR(國際心臟研究會)中國轉化醫學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委、重慶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重慶市心血管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高血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會長、全軍急危重癥救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Sci Transl Med、Nat Commun、JCI、Circulation、Circ Res、Eur Heart J、J Hepatol、Hypertension、Kidney Int”等雜志發表SCI論文200余篇, IF>10的文章50余篇,最高IF 40.0,是ESI高被引論文作者,H指數42。先后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5個獎項;擔任Clin Exp Hypertens、J Geriatric Cardiol雜志副主編,連續5年入選Elsevier“高被引學者”、“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獲“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