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古典園林,是古代文化生活中頗有意趣的場域。古代園林版畫,則將古典園林的陰晴雨雪收錄在書卷中,將古代園林藝術與園居生活定格于紙上,供觀者臥游。近日,七卷本《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該書擇明清園林版畫之菁華,以經折裝形式影印出版,欲令善本珍槧化身千百。今日,本版約編者撰文,為讀者介紹該書,解讀明清園林版畫的意趣。
梨棗清風向小園
——《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絮談
文|董捷 王霄霄
(本文刊登于《光明日報》2025年3月27日光明悅讀版)
01
中國古典園林,在藝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們本身即是藝術品——從選址到布局,從鑿池到壘石,無一不經過精心設計,造園大師用借景、隔景、障景等視覺手法,為園林營造出獨特的氣韻。園林,也是藝術的集中展示地,亭臺樓閣、池館畫船、奇石異木、香幾琴案、古畫法帖、文房珍翫,可居、可游、可賞、可談,共同構成中國物質史研究的珍貴樣本。
園林,亦是明清繪畫經常表現的題材。從文徵明開始,微觀的“書齋山水”大行其道,文人的居所似乎比隱士的山林更讓畫家傾心。在園林中,文人們春日觀花、夏時泛舟、秋夜顧曲、雪窗話舊,留下了不少詩詞歌賦、文章書畫,以至于窗欞石罅與畫檐回廊間,至今仍有不絕的余韻。
圖1 茅刻《牡丹亭》(局部)
從這些角度來看,園林研究的維度,已超出建筑史和建筑學范疇,向更廣闊的范圍延伸。與此相似的還有明清版畫研究,若將其限定在印刷史的范疇來討論,則有些小覷它的文化意涵了。小而言之,它歸屬于藝術史,大而言之,它還可管見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甚至科技的發展狀況。若將二者結合起來,記錄名園風物的版畫善本,尤其具有價值。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編選了《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
《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共七卷。卷一收錄了晚明戲曲版畫中的園林,共三十八種。卷二從明清皇家和私家地理紀游類書籍中選萃,共五種。卷三收錄晚明徽籍刻書家汪廷訥表現其所筑“坐隱園”的兩種版畫。卷四、卷五分別收錄清內府為皇家園林所刊《御制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御制圓明園四十景詩》。
圖2 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
圖3 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
自明萬歷年間開始,戲曲創作與刊刻大興,各種善本多附以版畫插圖,文人參與最深,精品佳構甚夥,其中表現園林的作品層出不窮。晚明旅游之風頗盛,鼎革之際有所頓挫,至康乾時重又復興。士林之游、商賈之游、皇家之游,各有其“游道”,也都留下了圖文并茂的版刻書籍。作為各地名勝的園林,自然不會被游客忽視。在這套書中,對相關內容有所體現。“湖山勝概”中的文人詩畫,“南巡盛典”中的帝王遺蹤,“鴻雪因緣”中的宦游生涯,既是美景,也是生活,還是歷史。
值得一說的是,卷三所涉及的汪廷訥及其環翠堂。近年來,《人鏡陽秋》《坐隱先生精訂捷徑奕譜》《坐隱先生精訂陳大聲樂府全集》等善本的重新出版,讓人們將目光一次次投注于安徽黃山休寧城外那處早已湮滅的坐隱園。園主汪廷訥由商而仕,還同時具有刻書家、戲曲作者等多重身份,他運用建園林、作傳奇、編文集、結名士等各種方法,來塑造自己的形象。他請畫家繪制園景,攜圖出游,尋求名人題詠,據以刊作版畫《環翠堂園景圖》。圖中每一個細節,如竹林書舍、幽徑明堂、佛龕玄洞、曲水流觴等,都在展示汪氏向往的文人生活方式。若細心對勘,常能發現此圖與《園冶》《長物志》等書籍記載相應之處。
與此舉類似,康乾等帝王也在南巡之后,于北地禁囿中不斷“寫仿”江南園林,除盡享游樂之趣外,更欲以此昭示清廷并非異族蠻夷,而是把握住了華夏千秋文脈菁華。其間風華,在本書卷四、卷五中,當可領略。
圖4《坐隱先生訂棋譜》
02
與前五卷中的木刻版畫不同,《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卷六、卷七收錄的園林版畫均為銅版。其中卷六收錄清內府《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這20幅大型銅版畫,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內外被誤為傳教士畫家郎世寧所作,后經考訂證實,其作者是服務清宮的滿族畫家伊蘭泰。根據記載,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四月二十八日,太監鄂魯里傳旨:“伊蘭泰現起諧奇趣圖稿不能即時落墨,著向造辦處要兩人進內落墨。”乾隆起意修建西洋樓,則的確與郎世寧有關。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這位皇帝看到了一些來自西方的銅版畫冊,很可能是法國布利埃爾·佩雷勒所著的《法國最漂亮的建筑景觀》或一組題為《凡爾賽的城市和城堡的平面、側面與立體圖,并附樹叢和噴泉》的大幅建筑畫。乾隆對圖上的“水法”頗有興趣,于是郎世寧和另一位傳教士蔣友仁便嘗試繪出了設計圖。從這點來看,長春園西洋樓是源自版畫,又留之于版畫。如今,昔年的宏偉綺麗,都化作斷井頹垣,原始銅版也無處尋覓,只剩下不多的印本留存至今,且常常不能成套。關于這段歷史,興嘆諸多,但對這套版畫的全方位研究,尚俟來日。
卷七所收者,為18世紀西人刊中國園林圖像三種。其中銅版《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是早于郎世寧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受皇帝之命所刻,完成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距木刻本問世僅一年。馬國賢雖然不是專業畫家或銅版技師,卻略通雕版及蝕刻原理,在實踐中反復摸索,達成了皇帝的心愿。這36幅銅版畫,以木刻原作為仿制藍本,融入不少西洋畫法明暗、透視的元素,對于中國君臣來說,自然有耳目一新之處。其后,馬國賢返回歐洲,在英國逗留時,向貴族士紳展示了這部帶有東方風韻的作品,引起不小轟動。1753年,倫敦的幾位出版商,制作了一部以東方為主題的銅版畫冊,題為《中國皇帝的北京皇宮及主要園林》,共收20幅作品,其中17幅來自馬國賢的避暑山莊銅版畫,卻又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畫面上加入了歐洲人對遙遠神秘帝國的幻想,如鳳凰、鴛鴦、鶴、鹿、農人、貴婦等圖像,大都夸張而具有怪趣,還有不少商船被生硬地添加在園林不大的水面上……凡此種種,都令人聯想到外銷中國瓷器的歐洲仿制品。卷七還收錄了法國人勒魯熱于1786年前后刊刻的《時尚新式園林詳考》第15—17卷的部分圖像。身為地圖繪制師的勒魯熱以銅版摹刻了清內府《圓明園四十景詩》和《南巡盛典》中的86幅園林版畫,基本忠實于木刻原作,很少融入西法,有些地方甚至有中國畫皴法的幾分余韻,是歐洲版畫“以銅仿木”的極致呈現。
學者洪瀟亭在研究這些18世紀歐洲翻刻的清宮出版物時,發現其中文化的隔膜無處不在,但恰是這些隔膜,構成了富有趣味的歷史細節。她認為,“看到《中國皇帝的北京皇宮及主要園林》和《時尚新式園林詳考》二書中翻刻的中國園林版畫,恐怕沒有人會認為歐洲建筑師會真的使用這些圖作為藍本去設計建造他們的中國式園林。只需將這些清宮木刻畫的仿制品與勒魯熱精心繪刻的歐洲園林平面圖稍做比較,就會發覺兩者的區別不啻霄壤。”與其說這些描繪東方園林的銅版畫具有建筑史意義,不如只把它們當作東方意蘊的“紙上談兵”,而這種視覺文化的輸出與變形,正是那個時代文明互鑒的主要形式。
03
選編《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旨在為研究者提供足具憑信的圖像史料。由此,版本的尋訪與考訂,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除了各地圖書館公藏善本之外,許多私人藏書家的篋中之寶,也蒙他們慷慨允可,成為本書的重要部分。比如卷四的《圓明園四十景詩》,不容易得到完整的本子,過去出版過日本的一個巾箱本,有人以為其圖為原刊,其實也是翻刻;本書影印的是一個私人藏本,用紙非常好,而且是初印,但美中不足的是,看似有全部40幅圖,細審卻有4幅是重復的,現以國家圖書館藏本補齊。
圖5
《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
董捷、黃曉 主編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此外,在編著過程中,我們也把眼光投向了海外藏書,利用高質量的圖版,令遺珍“回流”。比如,卷二中的《湖山勝概》,是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孤本。其他海外來源,還有日本、美國等地的圖書收藏機構。當代便利的技術條件,成全了典籍編著者視通萬里、舊圖重圓的愿望,也希望新材料能夠對美術史、園林史、書籍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如同幾年前的《中國古代戲曲版畫菁華》,本書的制作,仍以傳遞古籍原貌之美為尚,故制版、選紙、校色、裝幀、印刷各環節,都不敢疏忽。如果說,本書瞄準的是古代版印條件下最尚“藝術”之書,那么在紙質書重新成為“奢侈品”的今天,我們也力爭創造出新時代具有藝術屬性的書籍精品。
本書每冊卷末設有“專論”,由主編請美術史、園林史學者針對該冊所選園林版畫,分享有的放矢的研究文章。美術史家范景中和建筑家王澍亦在被邀之列,他們從書籍藝術史和建筑史的不同角度,寫了相關札記,弁諸簡端,能為讀者有效導讀書籍收錄內容。該書出版不久,引發了一些學者的興趣和思考,如杭間關注園林里體現古代工藝成就的微觀之“物”,鄭力希望書中作品能對今天的園林畫創作有所啟發,這催促著我們繼續整理出版古代版畫菁華,也提醒我們版畫史研究的視界可以放得更大。
*本文圖片均選自《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
作者介紹
董捷
董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出版《版畫及其創造者:明末湖州刻書與版畫創作》《中國古代戲曲版畫菁華》《西廂雙闋》《中國古代園林版畫菁華》《版畫知見錄(譯著)》等。
王霄霄
王霄霄,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為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
來 源|光明日報
編 輯|賈毓秀 戴佳杰
責 編|劉 楊 童戈辛
審 核|方 舟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