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受傷騎手緣何獲得“賠了再賠”?
法官解析,騎手所在公司的投保屬“定額給付型”,保險金給付不考慮是否已從其他途徑獲賠
閱讀提示
近年來,外賣車輛交通事故糾紛案件時有發生,為了保障外賣騎手權益,一些平臺企業采用統一投保方式,為騎手投保商業險。然而,現實中,一些已投保騎手在交通事故中受傷后,仍然遭遇保險賠付困境。
外賣騎手晚上送餐時不慎滑倒受傷,經司法鑒定,構成十級傷殘。該騎手找到保險公司申請傷殘賠償時卻遭到拒絕,無奈之下,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雖然最終獲得了保險賠償,但這起糾紛也引發了騎手的困惑:明明投了商業險,為何保險公司起初卻拒付“意外賬單”?
專家表示,為騎手統一投保商業險是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體現,而后續“怎么賠、賠多少”問題應加強關注。
“賠了再賠”獲法院支持
來自北京的小彭是某公司從事外賣配送服務的外賣員,平日通過某外賣平臺接單,所屬公司會在小彭每天上線接單時,為他投保當天的騎手保障組合險。
一天晚上8點,小彭在送餐過程中不慎滑倒致骨折,在醫院接受手術并住院治療,經司法鑒定,傷情構成十級傷殘。隨后,他基于勞務關系起訴所屬公司,要求賠償35萬元。經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主持調解,該公司向小彭支付18萬元。
據了解,事故發生當日,公司為小彭投保的保險期間為該日上午11時至次日凌晨2時。小彭認為,事故發生在這一期間,自己達到十級傷殘,保險公司應賠償自己意外傷殘金6萬元。保險公司則認為,小彭已獲得18萬元賠償,如果保險公司再賠付,則構成重復賠償。小彭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
最終,法院審理認為,根據保單及條款,該保險屬于定額給付型,指在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應按照合同約定向被保險人支付保險金,不考慮其是否已從其他途徑獲得賠償。小彭雖然已獲得18萬元賠償,但并不影響保險公司履行賠付義務。最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向小彭賠償保險金6萬元。
審理該案的法官劉茜倩提醒,在小彭的案件中,涉及的保險類型為定額給付型,容易與之混淆的保險類型為損失填平型,二者在賠付方式上存在顯著區別。“損失填平型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根據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進行賠償。同時,若被保險人在其他途徑獲得賠償,則扣減相應已獲償的數額。因此,是否構成重復獲償,需根據具體的保險條款進行甄別判斷。”劉茜倩說。
“加粗加黑”不等于投保人已閱
國浩律師(深圳)事務所合伙人陳偉律師告訴記者,司法實踐中,保險公司除了以騎手不能重復獲賠為由拒絕理賠,還有可能增加免責聲明、免責條款等。一旦騎手受傷要求賠償,保險公司也可能以免責條款作為拒賠或降低賠付的理由。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就審結了這樣一起責任保險合同糾紛案。外賣騎手許先生在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車輛損失9.7萬元,他隨后向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卻被告知免責條款已經變更,保險公司僅能賠付5萬元。許先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2021年,許先生所屬公司就通過平臺系統為旗下外賣騎手購買了雇主責任險,附加第三者責任險,附加險對于第三者物損并未規定賠償限額。此后,騎手每日接首單時自動參保,默認復用2021年首次投保時的保險條款,并生成當日保單。
2023年3月7日,平臺與保險公司約定更改第三者物損賠償責任條款,從原本不單設賠償限額,變更為按不高于5萬元支付賠償金。同年3月23日,平臺正式上線迭代后的保險條款,將變更的條款文字加粗加黑。也是在這一天,許先生在配送途中發生交通事故。
將免責條款內容加粗加黑是否等于投保人已閱?法院審理認為,更改后的條款限制了最高理賠金額,屬于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應對其進行明確的提示說明。而平臺投保采用大批量自動投保模式,每日默認復用首次保險方案,投保人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關注每份保單條款的內容是否發生變化。因此,僅僅把條款文字加粗加黑,無法令投保人清楚知悉變更免責條款的具體內容,沒有構成有效提示和明確說明。最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全額支付車輛維修費9.7萬元。
陳偉分析認為,“有效提示和明確說明”,需要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于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確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后果。
“新職傷”讓騎手多一份保障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婁宇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賣騎手的商業險通常由平臺企業代表騎手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為團體意外事故保險。在理賠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在保險條款的理解、保險公司提示說明的義務等方面出現分歧,最終不利于騎手權益的保障。作為保險公司,應進一步規范針對外賣騎手的商業險,與管理站點、人力服務公司等聯合做好騎手的職業安全培訓,其中包含對意外事故保險條款的講解。
“保險公司應對免責條款履行法定的提示、說明義務,同時,應當盡可能簡化保險審核流程,優化保險條款設置,提升事故理賠效率。”陳偉還提醒平臺企業,在為騎手統一投保商業險時,保險的范圍、險種外延等應盡可能寬泛,覆蓋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點。
2022年7月起,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新職傷”)在北京、上海、江蘇等7省市的外賣、出行、即時配送、同城貨運4個行業開展。記者了解到,自試點以來,“新職傷”已覆蓋全國7省市超1000萬人。
“未來,應繼續完善這一制度,在更多地區、更多行業進行推廣,克服商業保險在參保條件、賠付待遇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在騎手發生意外事故時,讓‘新職傷’切實起到兜底保障作用。”婁宇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外賣騎手既有“新職傷”,也投保了商業意外險。日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案件——外賣騎手在配送中受傷,保險公司以其已享受職業傷害保障為由拒賠意外傷害險。最終判決認定,職業傷害保障和商業意外險可“雙賠”。
本報記者 趙歡《工人日報》(2025年04月17日 07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