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已經成為我們拾榴詢財的固定欄目,每個季度石榴叔都會寫一篇。
為什么要分享這些故事?
一是房子有代表性,市場關注度普遍很高,成交集中;
二是中介、買家、賣家微妙的心理變化是當下樓市的鏡子;
三是交易策略可供大家參考。
01
第一套是學區房。2月12日掛牌,3月1日過戶,速度就是這么快。
這套房子當時買的時候,朋友也是找我參謀的,當時孩子上五年級,學區內的初中實在太差,主要是學風差,家里意見統一后決定買學區房。
當時我給的方案是買單學區,最好的初中,總價最低,到手就租,初中三年在學校旁邊租房。
一晃三年多過去了,他一度對樓市還抱有幻想,覺得會反彈,再拿一拿,所以錯過了上一個窗口期。
春節吃飯的時候,聽說還沒賣,力勸節后出手,剛好學區房市場春節后出現短暫回暖,趁著熱度,掛了小區同戶型最低價迅速出手。
這一波熱度就維持了45天,3月27日之后帶看直線下滑,再也沒有成交一套。
當時他的成交價是233萬,現在同戶型有房主愿意主動降到225萬成交,但已經找不到買家了。
因為急著買的家長都買好了,市場進入下一個循環,大批新房源即將上架,肯定會內卷價格。
對于學區房,我的觀點從來沒變過——用完就賣。不要抱任何期望,它本質上是一張學票,哪怕有一點居住屬性。別忘了,持有的成本不低。
作為買家,七八月天最熱的時候下手最合適。作為賣家,春節后往往能賣到相對高的價格。
02
第二套也是賣房。
房子是2019年房主一沖動買的,當時到手500萬出頭,還要搖號,位置雖說是城郊,但也不算太偏,周邊配套還可以,距離地鐵口1公里。
為什么來找我?因為現在掛350萬都賣不掉,也就是說房子賣完,扣掉貸款,還剩不到10萬。
到底是賣還是不賣?這取決于現金流有沒有問題,能不能正常還貸,以及對房價未來走勢的判斷。
我對這個小區的判斷是,未來還會繼續跌,因為掛牌量大,物業不太行,外賣隨便進出,租客慢慢多起來,周邊還不斷有新房上市。
最關鍵的是,這個片區沒有想象空間,沒有產業,沒學區,只有房子。
基于現在他不太穩定的收入,每個月還貸1.5萬開始吃力了,我建議賣了改租房。房子從350萬最后降到340萬,最后338萬成交,等于一分不剩。
整個交易結束之后,房主給我留言,說一下輕松了,雖然有很多遺憾和不舍,但至少每天那種莫名的壓力沒了,也不用算著過日子。
也許會考慮換個小一點的城市,先存錢,還會買房,但不會買這么貴的了。
03
第三套是買房,真正的剛改,二胎了,要從兩房換三房,帶父母一起住。
整個置換的過程,最大難點是賣房子,尤其房齡10年以上,當年價格不便宜的兩房。
10年是個坎,之后無論再好再豪華的小區,價格都會加速下滑,根本原因是不稀缺了。現在新房子太多,好房子太多,預算寬松的年輕人又普遍喜歡買三房。
各種交易統計數據中好賣的兩房,賣點就是便宜,總價低,面向預算不多的剛需。如果不能降低心理預期,那么改善就會卡在那邊,等下去只會帶看越來越少。
買倒是非常容易,現在次新的三房很多。樓層朝向隨便選,很多是裝修好沒有入住過的。房主普遍心態也比較好,價格能談,接受小刀。
我就強調一點,在選擇小區的時候,盡可能選擇熱度高,成交率高,真實入住率高的小區,因為市場早就分層,哪怕一街之隔。
心態的變化,非常微妙
今年的金三銀四已經提前結束,市場快速進入淡季,大家的心態都在發生變化。
有些房子價格還會繼續往下,房主也不會那么強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