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雞"實為我們研究院對股市"偷雞"行為的雅稱。江湖兒女嫌"偷"字帶著市井氣,便以"抓"字雅化。每日開市鐘聲響起,萬千自稱"韭菜"的散戶便揣著虎口拔牙的膽色,試圖從莊家織就的"金線籠"里叼得幾根金羽——殊不知籠中玫瑰,皆帶利刺。
大數據顯示,資金量低于50萬的散戶賬戶占比超過85%,但貢獻了接近市場80%的交易量,這種"高參與度、低話語權"的格局,正是"抓雞文化"滋生的土壤,催生出獨特的"抓雞"行為藝術。
昨日(4月17日)收盤后,一位西裝革履的訪客敲開研究院大門。這位保險機構的項目經理,堪稱"抓雞派"的活體標本:堅持兩年T+0操盤,每日上午化身"時間管理大師",專注抓雞。其戰績頗具樣本價值,大數據結果:
1.出手頻率:47%交易日選擇"做T",成功率95%
2.收益控制:嚴守紀律,單次套利精準卡在-0.3-3.0%區間(嚴格止損)
3.月度戰績:扣除所有費用,收益超過2%
當日因上午有會,他將"抓雞"移至下午。互聯網電商概念午后異動。13:41,他果斷清空持倉的002127,成交價4.35元,日盈9.57%。半小時后股價回落,他以4.26元均價接回75%倉位。剩余資金本待"二次探底"時抄底,卻在14:23分遭遇驚魂時刻:
“就去洗手間一下,回來發現買單已經排到太平洋!股價被大單直接封漲停板。”唉,也就2分鐘,損失2旦全球優質湖南西渡有機米。
這位"資深抓雞人"的獨白,道盡韭菜群體的精神困境:
"盼它跌,又怕它暴跌;盼它漲,又怕它瘋漲。"
像一個初戀的少女等待男友,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像一個青春期小女生,怕大姨媽來又怕她不來......
筆者認為:這位經理,已經夠厲害了!偶然失利,瑕不掩瑜。T+0,實則是散戶與機構同臺競技的"技術磨刀石"——錘煉著交易者的市場敏感度。
在A股這個充滿博弈魅力的競技場上,莊家固然掌握著信息優勢,但市場先生始終會給有準備的投資者留下機會窗口。
與其將"抓雞"視為行為藝術,不如將其視為交易者成長的必修課。畢竟資本市場不相信宿命論,真正的獵人既懂得伏擊的耐心,更懂得磨亮爪牙的策略進化——玫瑰帶刺,亦可采擷;莊家非神,亦可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